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钟灵毓秀白云洞

2014-05-24 12:10 作者:刘水腾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钟灵毓秀白云洞

刘水腾

阳光和煦,天空澄净。目送山峦涧溪,渐渐逝去远方。顺东纵深眺望,峰景触目可见。在禾水之西,湘壤之东,青山绿水掩映之下,是晶莹秀丽的莲花县三板桥乡。钟灵毓秀的白云洞,隐匿于该乡清水村后山丛林之中,在西安溪水的映照下,如画中仙境,美不胜收。“谁曾灵府窥真策,道是神清隐上仙。可解洞门云湿处,凭将长啸醒龙眠”,明状元、思想家罗洪先曾隐居此洞,设立讲会,激扬学说,一时声名大噪。今岁月沧桑,时过境迁,登高而望,惟余层林叠翠、水声潺潺。昔时美景何处去,云烟深处是云烟。

白云洞位于319国道779KM旁,海拔约200米,所处区域类似长方形,约1平方公里,自西而东、由北向南倾斜。这里以奇特喀斯特地貌、优越气候条件著称,主要为白色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风月朝昏,云烟变化,水流冲刷,自然风化,形成独特地形,千态万状。古时为地下河道,两头大,中间小,西接罗霄,东迎禾山。端风面宽,中风面窄,风速强劲,长年不息。岩区山峻林茂,湿度较大,多雾,早晚大雾,前雨后,更是大雾萦绕,恍如仙境。“白云洞”名称由此而来,也未可知。

这里,幽偏自新,松杉蓊郁,烟云缭绕,联岚含辉。以山水相错奇,颇有山林幽趣。清乾隆《莲花厅志》载:“白云洞:山势高峻,云气蒸腾,岩石不平,形势奇特,中有清泉,滃然仰出,月窦重开。下洞形如石屋。宽敞明亮,广大宽阔,可容百人。上洞则贯于山腰,寂寥无人,悄怆幽邃。阴风寒吹,云雾迷离。一泒珠泉,自上泻下,随风飘洒,状如珠帘。 陡崖坎坡, 分布珠皃,随侯明月,错落其闲。岩峒中之以幽奇胜者。” 仰步骤瞻,赣西表里,佳山胜水,奔来眼底。白云洞之美,可谓幽谷回旋,风情万种,可惜后人已看不到“庐山真面目”。乡贤曾有诗赞曰:“层峦远眺势纵横,叠嶂屏连似锦城;东连鹅岭峰如笑,南接月照水自清。”“韻出莽中同木铎,风从树里度金声。”令心悦神怡,感慨万千!白云洞之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虽景物不赖于欣赏者而存在, 但景物之美却必须因人的欣赏才能得以彰显,否则嘉景如兰亭之清湍修竹,无王右军之健笔佳文,也只能芜没于空山之间。

这里,是讲学著书,读书论理佳地。明状元、思想家罗洪先归隐三板桥山林,为白云洞锦上添花。罗公为有明一代弁冕,弱冠大魁天下,修撰翰林,选辅青春宫,因直言去位。嘉靖乙巳年(公元1545年)九月,他自庐陵吉水,西游衡山南岳,见白云洞旖旎纷拏,蔚乎为章,云烟袅娜,仙气弥漫,过而奇之,裹足不前。公好出游,东到吴越,南至衡山,靡不周遍,而此山幽静,它处所无,可谓极仙境界。合掌连日,吟诗一首,即后人广为传唱之《白云洞》:“一片孤云作洞扉,晚风斜日驻征騑。莫将洞里云轻放,留伴他年卧薜衣。” 理学家对自然界的感悟异于常人:一片孤云权当作白云洞的门扉,日将落晚风起车马停驻在这里。切不可将洞中的白云轻轻放走,留下它他年伴我一起睡进薜衣。罗公视堂庙为轻,以白云为重,不希求功名利禄,以“青山白云为念”,向往一种超然出世的人生境界,是故与白云洞一见如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明中后期,朝廷日趋腐朽,皇帝沉迷仙道,奸臣权倾一时。罗洪先忧国忧民,对“得君行道”失望,转入“觉民行道”,到赣湘交界三板桥,选白云洞为讲会地址,传授和传播“良知良能”。讲会似于现代文化交流社会团体,和社学、书院组成古代完整教育系统。明代田南刘氏先贤志孔公在书信记叙: 讲会有一套规章制度,对会期、会址、会费及会主有具体规定,并立有《规约》。老子安于藏书室史官之职,柳下惠虽遭黜免仍重德行,西汉邴曼容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过此即自行免去,三人皆为微官但德行甚高,常人难及;范蠡因文种的启发而功成身退,张良因笃信黄老之说而全身避祸,则次之;范睢听蔡泽之劝方辞相引退,邓禹居安思危,远名势、守本分得以保全,又次而下之。罗公身虽为鸠,心实属鹰,归隐白云洞,萃山川清淑之气,而能肆力于正学,不为旁门左道所迷溺,以哲士安受命大含忍,其贤于人万万。朋以类从,文以道显,天下学士大夫,咸钦仰之。虽世远风微,而公之精美仍与白云洞常相伴,与西安溪永流传。

史志载:讲会设白云洞穴。洞状若半月,悬挂山腰,岩顶突兀似屋檐飞翘,岩内宽大如堂,石床、石桌、石凳,一应器具齐全。房舍数间,可容百余人。岩前绿荫环抱,岩巅蓝天白云,境佳幽雅。洞内凉爽宜人,岩缝渗落银珠。洞内观日出,丹崖映日,恢弘壮阔,雄伟磅礴,令人叫绝。罗公状元至仕,名声仰望,门生故旧,一呼百应,如声奔谷,辐辏赣西。求学者湘赣边诸县,达百余人。虔诚学子纷至沓来,景象颇为壮观。学者弟子,同吃同住,古朴装束,朝夕歌诗,待宾作揖,谦让互敬,其乐融融,影响遍及湘赣。至白云洞者,以隐士之馨香,发后来之文学。白云洞逐渐成为育人明理摇篮,敬业乐群场所。

罗洪先闻道最早,入道最捷,体道最坚,著述及与人辨论最详。他毕生从事教育,颇有教学心得。曾提出“敦本而尚质,先德而后艺”的教学原则和“得其本心以明伦”的教学目的,倡导因其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时间而因材施教。罗公如拳棒场老师,審历精妙,寸寸是打,步步是跌。即文成与学者言,尚有隐而不发,独此老于学人病痛,擢髓搜根,毫无讳匿。而工夫要处,随在拈出,从人领受。其授课句句精到动听,传道解惑无数。村民扶老携幼前来听讲,虽不懂其深奥理论,却喜欢这隆重别致氛围。他强调“心”与“天地万物”相通,主张“仁”为道之本原。近代社会热衷征服战胜自然,忽视自然保护,导致生态失衡,反而相左于古,古人倡导之“天人合一”思想亟待为后世所宝重。其宣讲注重德性培养,关注人之品质,而今天的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品德规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能恢复传统教育,激发求道意识,唤发生命激情,对当今学子道德培育无不深切著明。上古时期,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诞于近五百年的白云洞讲会,是封建社会特有文化现象,也是三板桥一大文化盛事,在莲花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志书载:罗洪先题“白云洞天”刻于岩上。故乡前辈传述,其结体学柳公权庄重大方,运笔学赵孟頫优雅清秀,把柳体端庄与赵体秀丽融为一体,空灵大气,势若飞动,出神入化。山以仙名,仙以人显。白云洞得名人题咏,更添神韵。一泓水、一棵树、一块石、一条路,平添许多情趣,显名赣西大地。

事以人传、以人传人则传无穷。骚人墨客孔兴源,从容休暇,偃仰于此,徘徊歌咏:“凿开谽谺不记年,雵雵上接蔚蓝天。半空擘絮迷岚气,一缕迴飚杂爨烟。石室漫藏金简字,云窝枉忆玉京仙。油然直应为霖起,底事纷纷抱甕眠。” 作者欲向贤人叩问隐逸之道,而座座山峰处处白云,似乎就是历代高逸留给后来的最好启发。名公巨夫李其昌为本厅同知,每见古德与名贤过化之迹,均极力护持。思公之深,公之至,消夏膜拜,吟诗一首:“岭头持赠几经年,霮对回环锁洞天。月窟寒光迷出岫,霜岩霁色淡生烟,谁曾灵府窥真策,道是神清隐上仙。可解洞门云湿处,凭将长啸醒龙眠。”诗人籍山水以寄,江山借诗笔以传。江山不遇诗人,则巉岩渊沦,天地纵与以壮观,终莫能昭著于天下古人之心目。诗人不遇江山,则虽有灵秀之心,俊伟之笔,而孑然独处,寂无见闻,何由激发心胸,一吐其堆阜瀚之气。古代贤哲,风流相映,概莫如斯。

受惠于白云洞讲会之文化深远影响,一批批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全国,各领风骚,亦为脚下这片热土留下了无尽的珍贵财富。三板桥素有“隆师重教”、“耕读并重”传统民风,民间有诸多“簸箕晒谷,教崽读书”、“锅铲有响,先生开讲”之类民谚,激励莘莘学子不断刻苦向学。《田南刘氏谱》载:“志孔,字鲁学,号白洞。出邑庠,入大学,授山东按察司知事,立生祠祀之,性友敦族谱,捐资倡建南岭祖祠,合修族谱,刊文敏公集,师罗文恭公。”志孔家境富裕,师从罗公,视先生如父,如“半只天”。文章有师承,庐陵得于西汉,眉山父子得于战国策。罗洪先耳提面命,亲炙学子志孔,以木之成才之喻教导,长山大谷为生长之本,加之雨露风日涵濡煦育,才能成材;而人也如此:仁义忠信养其新,刚健弘毅立其志,齐庄中正恒其德,恭让节俭制其行,前言往行充其智,礼乐文物饬其躬。久而益熟,所往而达,所用而宜。志孔得先生一言,重若九鼎,珍于拱壁。两人相处虽短,情义却很深厚,西宾门生书信纷飞,现存有《书勉鲁学》、《又勉鲁学》、《书复鲁学弟》、《答刘生鲁学》、《书寄鲁学》、《勉刘生鲁学》、《戊申腊月示鲁学》、《寄言刘鲁学》、《復鲁学》、《书勉刘鲁学》、《答刘鲁学》和《简答鲁学》等等。观其复书,大要以无欲为本,主静为基,收摄保聚,以定所性。至于存养之久,渊然自得,左右逢原。罗洪先为理学大家,对后学谆谆教诲,不倚老卖老,大家风范难能可贵,故名播天壤,行著史乘,父老犹能传述。

青史闲翻览昔因,古人辈辈事如新。荒台遗址尚嵯峨,过客经游感慨多。随着历史变迁和岁月流逝,当年的云中仙境已面目全非,名垂赣湘边界的白云洞逐渐毁于天灾、战乱及时光的荡涤。昔时洞主乘龙而去,往日胜迹凐没无闻,只剩那青山绿水亘古长存,只有这一片片白云还在怀念曾经的故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4704/

钟灵毓秀白云洞的评论 (共 10 条)

  • 心静如水
  • 龙行天下
  • 晓晓
  • 荷塘月色
  • 婉约
  • 春暖花开
  • 秋叶秋枫泪
  • 岛静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青史闲翻览昔因,古人辈辈事如新。荒台遗址尚嵯峨,过客经游......赞!
  • 刘水腾

    刘水腾祝友愉快!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