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汤塘汤溪·乡里城里(伊有喜)

2013-11-18 07:57 作者:剃度在家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汤溪不是溪,挨得最近的溪水是越溪,也称厚大溪。出汤溪西门,不出二里,就可抵达。外乡人每到汤溪,多半会有疑惑:汤溪是哪条溪?它明明是在黄土山背,只有水渠没有溪水的。汤溪是指越溪吗?本地人连连摇头。本地人习惯把汤溪镇称为“城里”——这“城里”在土话中偏偏发音为“乡里”——这是汤溪话的稀奇古怪处,城而乡、乡而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汤溪就是乡里。城耶?乡耶?后来想想,可能是“城里”吧,因为汤溪原本就是五百多年的县城(从明成化七年一直到1958年),后来并入金华县,成了一个“镇”。但对于土著,这些行政区划的变更,是“公家”的事情,口耳相传的,依然是“城里”“乡里”的称谓。但不管“城里”还是“乡里”,都与溪水无涉。“城里”(“乡里”),毫无疑问是当地最繁华的市镇,也是我名副其实的故乡,我是典型的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只是最近几年,才客居他乡,不远不近,适于怀念

汤溪的得名跟朱元璋有关,“县郭之西南山侧有塘,相传明太祖曾盥手于此,因水热偶指其塘为汤塘,其地遂以此得名。明初有汤塘市,分上市中市下市,绵亘约数里。成化八年迁邑于其地之北隅,因汤塘之名遂名邑为汤溪。”“明太祖曾盥手于此”云云,好像明太祖很悠闲,其实土人的说法是,朱元璋被陈友谅追杀,又饥又渴,很是狼狈,见到那口塘,便俯身喝水——如果在天,我们那一带的水塘多半是热的,因为水浅。如果水凉,倒可能是潭水——潭比塘要深些。如果是其它时节,那汤塘无疑是一处温泉。康熙版《汤溪县志》还说“今其地仅存小丼,深不越尺,余广不越丈许。访求陈迹,已尽属民业矣”。所谓的“丼”——县志上说“塘中掘深坎曰丼,亦曰洿”。历史上,汤塘可能有过温泉吧,虽则我从未听说过,也不能判定就没有。前人有《汤塘》诗为证——

其一是帅焕(清)的五律:

闻道汤塘水,曾经盥至尊。

一泓澄似液,半亩注如盆。

潋滟因名县,济沦别具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已逾四百载,胜迹尚留存。

其二是杨虬(清)的同题古风:

真人濠泗乘龙起,栉风沐无宁晷。

偶然兹地停马过,涟漪此一勺水。

澄波浴日如热汤,温泉游幸差此比。

曾否当年驻六飞,野人传说矜光辉。

我来访古问陈迹,耕农指点空依稀。

草塘非复旧涯涘,但见油油粳稻肥。

世俗宁知真与伪,妄言妄听姑传异。

人间韵事误亦佳,一览遗迹豁遐思。

帅焕诗中似乎有温泉,“胜迹尚留存”。杨虬诗中却已模糊,“我来访古问陈迹,耕农指点空依稀。”作者猜测,“澄波浴日如热汤,温泉游幸差此比”,俨然与我的猜想相同。我生长的村子离汤塘不过五里,汤塘村也有同窗好友,徒步上学时也多次经过那个小村子,确乎没听过出什么温泉——不过在我读书期间,禾边程到汤塘的汽车路开通,加上农机化田园改造,开山辟地变化也挺大的——对温泉的有无,暂且存疑吧。

“先有汤塘,后有汤溪。”这话原本不错。不过,在朱元璋亡命汤塘之前,天地山川已然存在,有朱元璋之前,汤溪叫什么呢?“汤溪置县,在明成化七年。其地于秋为越之姑蔑,于秦汉为大末乌伤二县境。大末即姑蔑,姑大皆尊称,其义同,蔑末则音近也。东汉分乌伤,南乡立长山而大末沿讹为太末矣。”“春秋为越之姑蔑”、“秦汉为大末乌伤”,汤溪的前世是城耶,还是乡耶……想想这些,我就更加倾心于“乡里”的称呼了。从前读书,看到先秦有郡县乡里什伍一说,心中便咯噔有声,有些惊悚灵异有些顾盼自得:乡里乡里,这是我的乡里啊。

汤溪风物跟朱元璋有关的,确实不少。典型的有“遮袍花”和“皇头”。清明前后,满山都是杜鹃花(也叫映山红)。据说朱元璋曾经被追逃到九峰山,情急之下,钻入杜鹃花丛,偏这个节骨眼上,一群黄色羽毛的山雀停栖在花丛上——追兵看到怡然自得的山雀,便另觅他处。朱元璋登基后,颇感激九峰山上的那些映山红和小黄鸟,就赐名映山红为“遮袍花”,意为这些小花当时遮住了他的衣袍,又封那些小黄鸟为“皇头鸟”,顾名思义,是说它们曾踞于皇帝头顶吧。皇头鸟究竟如何,是不是我们那里的“山里麻雀”?笔者不甚了然,但把杜鹃花或者映山红称为“遮袍花”的,确乎仅限于汤溪一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7411/

汤塘汤溪·乡里城里(伊有喜)的评论 (共 6 条)

  • 新航海時代
  • 何时明月
  • 纤纤柳絮
  • 婉约
  • 剑客
  • Maple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