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于都河畔

2016-10-29 21:45 作者:丛林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于 都 河 畔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根据江西赣南客家《送郎调》曲调改编的民歌《十送红军》如泣如诉、悠扬而又凄婉深情的旋律,从少不更事的少年,到历经沧桑的中年,一直激荡着我的心,一个魂牵萦的夙愿久久地缠绕在我心中,到革命摇篮井岗山去看看、到红色故都瑞金去看看、到长征出发地于都去看看……。

由于借调参加瑞赣高速公路的建设,我有幸来到赣南苏区这片浸透着无数革命英烈鲜血的红色沃土,身临其境进入到革命历史和战争岁月的幽深时空,聆听与怀想早已远去的历史声响。金秋十月,我们一行离开会昌县的杉树棑村,沿323国道西行,将近一小时便到了于都城南河边昔日的“红军渡口”。我默默地行走在当年红军渡河西征的渡口,虔诚的追寻和打捞着峥嵘岁月的红色印记,河畔早已不见了摆渡红军过河的木船和艄公,战火的痕迹已难寻觅,但红色记忆早已深深地烙进了于都大地。

我依偎着屹立在于都河畔绿荫如伞的百年古榕傍,望着眼前这条钟灵毓秀的雩山脚下于都儿女的母亲河,她就像一条蜿蜒在群山之间淡绿色的丝带,在阳光下,起伏的微波闪动着锦缎般的光泽,一路逶迤向西静静地流淌着。我似乎看到了她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我在倾听她讲述一场比战争更加精彩的战略转移,叙说中国共产党人鱼与水、血与火、理想和信念的往事。我想,如果不是因为长征,它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它没有黄河的气势磅礴,也没有长江的奔腾汹涌。但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起,于都河那清亮的河水,溶入了红军将士的热血;那洁净的沙滩上,留下了红军勇士万里长征第一步的脚印;那简陋的浮桥上,走过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步伐;那呼啸的山风,传颂着红军远征慷慨悲壮的呐喊……。于都河从此成为一条充满神奇色彩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河,一条见证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河。她是魏巍笔下“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她是埃德加•斯诺笔下“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她是索尔兹伯里笔下“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史实,她是“中华民族伟大长征精神”的起源。

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一九三四年十月的那些日日夜,于都河两岸扩红参军、借谷征粮、捐船送木、铺路架桥、安置伤员,两岸脱谷和舂米声终日不绝……,近万名于都儿女踊跃参加了红军;6000多名红军伤病员被于都百姓安置在自己家中;为红军西征筹粮石,这相当于当时于都百姓三年的口粮啊!长征出发时,每一位红军战士的行装里都多了两双草鞋,那是于都百姓连夜为红军编织的……两岸群众几乎将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甚至准备做屋的房梁、老人的寿棺等一切可用的木材都捐献出来架设浮桥。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傍晚,8.6万余名红军将士就是从这些浮桥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望着于都河,恍惚间,我似乎听见于都河畔当年中央红军渡河西征的军旗猎猎、凄清激越的号角阵阵、将士高歌、战马嘶吼;“九送红军上高山,一阵北风一阵寒。问一声啊红军哥,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还……”催人泪下、依依惜别的歌声,就像针扎般刺痛着人们的心!许多红军指战员不时停下匆匆的脚步,眼含泪水回首凝望着中央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回头眺望着对岸高举灯笼、火把为红军送行的父老乡亲,依依惜别在河边送别的战友和乡亲。老俵们舍不得红军啊,数以万计的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踊集到渡口来为红军送行,他们用于都“公婆吹”唢呐奏响客家的《送郎调》送别子弟兵;向他们送上一杯杯家乡茶,一顶顶竹斗笠;一句句乡音、俚语,一声声客家山歌;叮嘱着亲人一路平安,祈盼着亲人早日归来。月光与火光交相辉映在于都河上,映照着出征的队伍远去,也从此牵起了长长的思念。肖华将军的《长征组歌》“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悲壮而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一幅幅历史画卷。叶剑英元帅追忆当年长征夜渡于都河时,引用秦朝燕国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典故,赋诗缅怀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同志为他送行的悲壮场面和情景,“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如果说战国时高渐离击筑送别荆轲于易水河畔,演绎的是英雄相惜的悲壮别曲,那么当年于都河畔那送别红军的声声唢呐,奏响的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雄壮序曲!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十月的阳光,温馨而恬静,和煦轻柔的河风略带有一丝丝凉意。我在于都河畔久久地徘徊,在沉思历史中,缅怀英灵,感怀不已。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如今的于都河两岸早已不是旧时的模样,长征大道十里长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沿途垂柳婆娑 ,车水马龙,繁荣昌盛之景象令人欢欣鼓舞!长征纪念馆,长征大道、长征广场、长征公园、长征大桥、长征小学、长征宾馆……,长征精神已经融入这块红土地的血液里,红色传统与现代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充盈着摄人魂魄的魅力。“对接长珠闽,呼应大赣州,进行新长征,建设强于都”的发展战略,一座物富民殷的现代化城市正在于都河畔崛起。巍峨耸立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像一个沉思的巨人,仰首挺立在于都河畔,向人们昭示着一种不屈和自豪;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象征;她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向人们展示着光荣与梦想,鼓舞和激励这支红色队伍的后来者,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长征路上一代又一代地传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陈宗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4590/

于都河畔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