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二十三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二十三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七章
沽海闯荡谋生润生另辟蹊径
站柜谦祥益俊郎初邂浪漫情
第三百二十三回
1932年,国内外乱云局势动荡,民不聊生,沽海帮派纷争,赤润生二度谋生处处碰壁。身无长物时遭流氓索要“保护费”,被迫到金刚桥菜道码头做苦力抵债。苦役中他仗义助人,收获工友情谊。后为船主连夜装卸货物赚取银元,终获自由。脱离苦海后,他凭借过往站柜台经验,前往鸟市求职,在体验影院、戏院、曲艺、美食等市井繁华的同时,积极推销自己,寻觅新的人生机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赤润生攥着兜里所剩无几的银元,指尖摩挲着边缘的齿纹,寒意顺着指尖爬上心头。七天前离开金钢桥码头时,怀揣二十多块银元的他,在鸟市灯红酒绿的诱惑下,短短几日便挥霍了十块。霓虹渐暗,喧嚣退去,他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若想在这沽海闯出一片天地,必须尽快寻得安身立命的营生。
第八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赤润生站在白记饺子馆前。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韭菜与羊肉的香气扑面而来,却勾不起他丝毫食欲。目光越过热气氤氲的档口,他望向斜对面的估衣街,这条承载着沽海百年商业传奇的街道,此刻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是一条蛰伏的巨龙,等待着被唤醒。
赤润生进入估衣街闻听,见人便打听其历史渊源;得知估衣街位于老城厢与鸟市之间,悠久历史。它兴起于明代,因临近运河,交通便利,逐渐成为物资集散地。到了清代,估衣街逐渐繁荣,成为沽海著名商业街,以经营估衣,即旧衣服为主,故而得名。这条街店铺林立,除了估衣店,还有众多绸缎庄、布店等。正值民国时期,估衣街保持着商业活力,是城市商业重要繁华区域之一
踏入估衣街,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店铺鳞次栉比。雕花木门半开半掩,挂在檐下的各色幌子随风轻摆,绸缎的流光、皮草的光泽与木器的沉色交织成一片。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布料摩擦的窸窣声,如同市井间最鲜活的乐章。赤润生深吸一口气,带着些许忐忑,开始了逐家探访。
首入“德和号”,门脸虽不算气派,却透着老字号的沉稳。门楣上斑驳的金字招牌诉说着岁月痕迹,店内檀木衣架错落有致,挂着半新旧的绸缎长衫与粗布短打。赤润生刚开口询问招工,满脸横肉的掌柜便不耐烦地挥挥手:“小店不养闲人,要找活计别处去!”话音未落,已低头拨弄算盘,将他晾在一旁。
再往前,“源合时”的门帘上绣着并蒂莲纹,五彩丝线在晨光下流转。店内客人往来不断,伙计们穿梭如燕,手脚麻利地叠衣、报价。赤润生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询问,一位瘦高个伙计擦着汗笑道:“你瞧这忙得脚不沾地,咱店可实在不缺人,快走吧!”语气虽客气,眼神却已转向新进门的客人。
拐过街角,“广义永”的皮货气息扑面而来。黑熊皮、狐狸毛挂在显眼处,油亮的皮毛泛着冷光。掌柜是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捻着胡须打量赤润生半晌:“小伙计,这行讲究眼力见儿,外行人干不了,你这生面孔……”话未说完,赤润生已识趣告退。
路过“华盛号”时,正撞见掌柜大声训斥学徒,碎瓷片散落在地。赤润生缩了缩脖子,脚步匆匆掠过。“益德号”门前挤满讨价还价的妇人,他根本挤不进去;“义兴合”的伙计隔着柜台摆摆手,远远喊道:“掌柜去北平收料子了,半个月后你过来再说!”
日头渐高,赤润生额头沁出汗珠。眼前出现一座飞檐斗拱的建筑,“瑞蚨祥”三个鎏金大字苍劲有力。作为山东孟家八大绸缎庄之一,瑞蚨祥向来以精工细作闻名,店内绫罗绸缎皆是苏杭运来的上品,来往顾客非富即贵。赤润生鼓足勇气踏入,却见身着马褂的掌柜正与洋行买办攀谈,伙计们行色匆匆,无人理会这个衣衫普通的年轻人。待他好不容易开口,掌柜头也不抬:“我们只要有三年绸缎学徒经验的,没有这条件别张口。”
隔壁“元隆绸缎庄”由孙、胡两家联手创办,是新“八大家”的翘楚。店内布置雅致,波斯地毯铺地,西洋吊灯垂落,既有传统绸缎,也有时兴的洋布。赤润生刚说明来意,账房先生便推了推圆框眼镜:“我们这儿招的是能写洋文订单的先生,你可会?”
从西头走到东头,十五家估衣铺,赤润生不知说了多少好话,遭了多少白眼。日头西斜,余晖给估衣街镀上一层暖黄,他却愈发心灰意冷。脚步渐渐沉重,就在打算放弃时,一座巍峨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谦祥益”三个鎏金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门前两根红漆立柱雕龙画凤,这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伙计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进店光顾者络绎不绝,这与其他店铺形成鲜明对比。
谦祥益乃山东孟家八大绸缎庄之首,自清末便扎根沽海,东家孟氏家族在北方商界颇具声望。不仅在估衣街设有总店,更在北平、上海开有分号,专营高档绸缎,与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皆有往来。店内雕梁画栋,檀木货架上,苏绣湘绣的绸缎流光溢彩,裘皮大衣泛着柔和的光泽,波斯地毯铺满地面。伙计们身着统一长衫,举指文雅,进退有度,言语间透着专业与自信。
赤润生整了整昨天花一块银元刚置的时尚服装,喃喃:这家真合我意,碰踫运气吧!他定了定神,抬脚迈进谦祥益。一位身着长衫、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账房先生正在清点账目。“先生,贵店可还招人?”赤润生声音发颤。账房先生停下手中动作,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如刀,似要将他看穿。“你懂绸缎?会打算盘?识得多少字?”一连串的问题砸来,赤润生没有慌神,他慢条斯理地将自己在渠阳从商经历,以及在新开口镇永生号学买买站柜台四载已达到领班水准,东家挽留,但自已立志到向沽海这样的大城市闯天下,求得更大发展的渴望试探着道出。
你在永生号学的买卖,这家也小有名气啊!或许是润生眼中的执着与不甘打动了账房先生,又或许是店里确实需要人手。沉默良久,账房先生放下算盘:“明日辰时来,你先跟着学徒,若机灵勤快,便留得下。”
赤运生喜出望外,连声道谢。临走时,他瞥见墙上挂着的东家画像——孟氏家族掌舵人孟洛川,目光深邃,不怒自威。传闻此人白手起家,凭借过人的经商头脑,将谦祥益打造成北方绸缎业的金字招牌,就连沽海商会会长都要敬他三分。
踏出店门时,晚霞漫天。估衣街的灯火次第亮起,赤润生回头望去,谦祥益的招牌在夜色中愈发醒目。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定要在这沽海,在这谦祥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此刻的估衣街,不再是陌生的寻职之地,而是他新征程的起点,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商业浪潮中,润生即将扬帆起航。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