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奔向青海湖5

可这儿
在这里
却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边塞西宁啊,如此巨大花费,莫非是政治需要,抑或粉饰太平?我有点迷惑。
老妈们哼着歌儿出来了
这让我感到遗憾和不爽
那高亢嘹亮的青海民歌到哪儿去了?那曾让老妈老爸们激动惦念了大半辈子的《花儿与少年》又在何方?广场上,人圈里和老妈们嘴中,奏着唱着和哼着的,可都是大家耳熟能详,闻音起舞的现代流行曲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仿佛是为了印证我的徨惑
眼前亮光闪闪,嚓声不断。
无数手机和平板,在人们手里闪亮,通话和忙碌;各种口音与俗语,响彻在我耳畔……骤然大悟,我丌自低头浅笑,姑娘,你You are behind.(英文,你落后啦!)。
洞中一日
世上千年
今日边塞,乘现代大物流和高科技信息,沐一带一路大好时光,早与现代生活,现代气息和现代环境水乳交融,成为了许多行动,思想与观念,比内地更开放,更开阔和更超前的现代省会大都市。夜夜礼炮,日日歌声,国泰民安,高原边塞好风光!
就让《花儿与少年》,停泊在历史深处。
今昔祖国大西北,山川交融,异彩奇花。
出了广场艺术中心,漫步夏夜街头,我们兴致勃勃的在城关区内,一家灯火辉煌标着“正宗青海特色牛肉拉面店”坐下后,却感到青海小吃,实在是有些差强人意。
所谓的“凉皮”
厚薄有度,佐料诱人。
其实,也不过就是巴蜀大地上的凉粉而己,拉面呢,泡在一大碗撒了几颗香冲的面汤里,伴着比小指头还细小的三四粒牛肉颗(真正的牛肉,需另购买),水兮兮的,咸而无味。
大饼,馒头。
赚着西北面好的美名,还似乎值得一尝。
可这夜过后的团餐,我们却人人吃得味同嚼蜡,摇头不己。其面其味不但与第一夜的相去甚远,甚至和内地许多无良小餐馆的假冒伪劣,有得一比,抑或更差。
不过物华天宝
得其地理便宜
边塞的招牌菜——牛羊肉,倒的确好吃。入嘴慢慢嗟来,毫无内地常有的淡膻与绵扯,入嘴闻香,顺喉下肚,肉质优良,筋络分明……好想象的我,甚至感到了高原上青草的清香,清水的甘泽,袅袅儿的从我胃中冒出,犹如在说,姑娘,好吃就常来,我们的牛羊肉养神驻颜,助你美丽长存。
边塞西宁
好地方哦。
这以后一连几天的自理餐,72块一斤的牛肉或羊肉,基本上代替了大饼馒头,伴着米饭成了我们裹腹的主食。事实上,四人吃下来,连牛羊肉带小菜米饭,每人也不过摊20多元左右,远比作古正经的团餐吃得舒服和饱满,是为此次旅途中一大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