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耙,耢
犁,耙,耢在过去都属于农具,主要是用来整理农田用的。
犁是用来耕地的,底下是一个铁质刀状的犁,上边有个木头做的把手,往前伸出一根长长的木头杆,前边系上绳子可以用人来拉,也可以套上牲口,用牲口来拉动。
耕地一般都在秋后,收完玉米后,地块都变得比较结实,耕地前需要浇水或者等下雨,稍微干点后,便可以耕地,这样不用太费劲,犁地时可以一个人在前边拉,也可以三四个人在前边拉,场面比较宏大,随着犁的被拉动,犁下边泥土翻花,下边的新鲜泥土被翻到了上边,一股泥土的芳香味道钻入了每一位劳动者的鼻腔里,瞬间所有的疲劳都消失了,劲头更足了。虽然在前边拉犁的人们最卖力,但是在后边掌握犁的那位却最重要,一般都是由一位年长的有经验的农者来担任,对犁地的深度,宽度,力度等都能精确的掌握,地耕的好,来年的收成才能好,所以耕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犁的向前拉动,身后一片片耕好的土地显露出来,回过身来一看,即使肩上再累,也觉得累有所值,喜悦感和获得感展露在每一位饱经风霜的脸上......
地耕好了,这才是第一步,因为翻整过的土地还比较粗糙,有大快的土圪塔什么的,还需要进一步打理,这就要用到耙了,耙的形状是一个用木头制成的四边形,中间有两根木头支撑,可以让人站在上边,底下四边镶上铁质的耙齿。耙地时前边有牛或其他牲口拉着,后边耙上站着人,手里抓紧了系在耙前边的绳子,不停将重量调整到两条腿上,一直变换带动耙两端向前拖动,耙齿会将地上的那些土疙瘩不停碾碎变小,达到平整土地的作用。一般站在耙上边的人都是小孩子,因为大人在上边重量可能太大了,牛拉起来费劲,而且也不如小孩子在耙上那么灵活。那时我们这些孩子放假都要去生产队干活呢,比如捡麦穗,收玉米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耙地也是其中之一,当时是我们这些孩子最爱干的活了,因为在耙上站着,不仅轻快,而且还比较自在,孩子们都愿抢着去干,当然在耙上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你把不紧绳子,晃动的厉害了,有时会被晃到耙底下去,若被耙齿伤者,那可了不得,记得我有一次耙地时在后边心不在焉,一下子被晃到耙底下去了,好在卡在了两个耙齿的中间,我急的在下边大喊大叫,可是牵牲口的是一位岁数较大的人,我喊了好长时间他也没听到,害得我在地上被拖了好长一段距离,好在刚耕的底,比较湿润蓬松,我才没受什么伤害,后来其他干活的人看见了,跑过来告诉老头,才停了下来。
耙完了地,还要对耕地进行更精细的作业,那就用到耢了,耢的形状及作业和耙差不多,只是他的木框只有三面,后边编上一些棉槐条子之类的东西,人站在上边不停晃动,压着这些细条子不停的碾碎那些细小圪塔,将土地进一步平整,当然耢地比耙地安全多了,因为耢上全是细条子,不会掉到下边去,所以这个活更受孩子们的喜爱......
耙完了地,基本就差不多了,就可以种地了,撒上种子后,也等于撒上了希望,期待着下一个丰年的到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械化普及,现在这些农具早都不见了踪迹,只是我会时常回忆起他们,这是一个社会变革发展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