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三十三回

2025-08-08 22:02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三十三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八章

润生沽海归乡携银赤情一

猴年催婚裹挟愁肠返沽归程

第三百三十三回

1933年节前,赤润生在沽海估衣街绸缎庄被掌柜诬陷贪污遭拘留,释后携不足百块大洋归乡赤阳庄。母亲盼他成婚,癸酉鸡年春节期间,半月内安排四场相亲,他因心系被逼嫁作他人妇陈书苓而拒绝。忽闻山海关被日寇攻陷,目睹国土沦丧,他焦虑万分,给奉天的三叔赤绍宗写信倾诉,祈指明前程。三叔夫妇速回信劝他以自身特长践行实业救国方略。润生紧接着正月去驻防营亲舅爷吴愽雅家中拜年,舅爷也以自已办实业经验鼓励润生继续奋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赤绍宗三叔与林婉清三婶,在来信中还详述揭露了九一八,日寇肆无忌惮罪恶行径: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日军在事变后24小时内占领奉天,随后4个月零18天内攻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绍宗还讲述着张学良改良讲武堂情况:1928年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主政东北,对东北讲武堂进行一系列变革。他将讲武堂扩编改制并迁址东大营,还开设黑龙江分校、热河分校 ,把东北各种军事教育机关并入其中,使其进入鼎盛时期。至1930年,讲武堂毕业学员大幅增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山河破碎,赤绍宗和林婉清怀着满腔国热情,加入了东北讲武堂,投身军事培训,践行保家卫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赤绍宗与林婉清怀着救国之志加入东北讲武堂。作为团营级干部,他们参训时格外严苛。每日天未亮便开始负重越野,枪械拆解组装需在蒙眼状态下分秒必争完成。战术推演中,赤绍宗常以滿旗民族特有的缜密思维剖析战局,林婉清则擅长将野外生存知识融入攻防演练。两人带领学员模拟白山黑水间的游击场景,从地形测绘到爆破实操,每个课目都力求贴近实战,只为在山河破碎时能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赤绍宗与林婉清又向润生介绍他们在东北大学认识的抗日英雄苗可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苗可秀正在东北大学就读。日军炮火摧毁校园的当,他与同学们冒死抢救出图书馆的古籍善本,随后便加入流亡学生队伍,徒步穿越冰封的辽河平原,辗转抵达北平。在那里,他很快成为东北流亡学生的核心人物——1931年9月27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北平成立,苗可秀每日奔波于抗日最前列。

赤绍宗与林婉清皆作为东北大学教师,在九一八事变后随校编入讲武堂,目睹国土沦丧,以军教为刃,积极培养学生的抗日斗志。彼时,苗可秀作为东北大学学生,在赤绍宗等进步教师影响下,不仅学业精进,更立下“收复东北,振兴中国”的誓言。1932年苗可秀放弃北平优渥的就业机会,毅然返回东北加入了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这种“书生投笔从戎”的抉择,正是东北大学“教育救国”理念的实践——赤绍宗等教师以进步思想启蒙播撒火种,苗可秀以勇敢行动将火种燃成抗日烽火。

1933年初春的华,局势动荡,风飘摇,旧秩序摇摇欲坠,新希望尚在摸索。赤润生在独闯天下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心中满是迷茫与坚定。在收到三叔赤绍宗夫妇及时回信,以及在驻防营亲舅爷吴博雅对他今后营生买卖的建议后,还在三叔赤绍宗的建议下,他将目光投向了下伍旗爱国名士至亲吴伯雄与吴伯翰。

吴伯雄在金融领域颇具建树,尤其在沽海当铺行业人脉广泛;而吴伯翰则是赤绍宗启萌导师,多年来一直为文化救国摇旗呐喊,从本世纪初到如今,始终坚守在文化救国的阵地上。

正月初十,赤润生怀着崇敬与期待,带着礼品来到吴伯雄和吴伯翰在雍阳下伍旗的府上拜年。两位长者早已听闻赤润生的来意,热情地将他迎进书房。雅室内布置简洁,几幅字画挂在墙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桌上摆放着一些书籍,书页微微泛黄,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润生啊,你能在这乱世之中,不惧艰险独闯沽海,打拼一番事业前途,与你三叔品格相似,还想着为国家出力,实属难得。”吴伯翰率先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对隔辈人的由衷赞许。

赤润生微微颔首,恭敬谦卑地说道:“吴伯翰老师,如今国家危亡,我虽一介小辈,没啥文化,但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这救国之路,千头万绪,我实在有些迷茫,还望两位老师能为我指点迷津。”

吴伯翰微微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思绪似乎飘回到了多年前:“自康梁变法以来,中国便踏上了寻求变革的道路。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再到如今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每一次尝试,都是为了让中国走向富强。文化救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让大家认识到国家的危机,激发每个人的爱国之心。”

“可是先生,文化救国具体该如何去做呢?”赤润生追问道。吴伯翰转过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赤润生:“当下可以兴办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知识素养;也可以创办刊物,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比如,我们还可以翻译国外的经典著作,将科学、民主的理念引入国内,让民众开阔眼界。当然,润生你的特长还是搞经营做实业,因多年学买卖有了基础,实业救国最现实。”

赤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对开展多种方式救国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时,一直沉默的吴伯雄开口了:“润生,金融在国家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业、文化等各个领域提供坚实的支撑。就像沽海正兴起当铺金融,看似微小,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资金的流动,帮助一些小本生意度过难关。”

说着,吴伯雄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赤润生:“这是我在沽海当铺方面亲戚的地址。你若有机会投身其中,可以去拜访他们,努九学习一些会计、金融知识和经营之道。在这乱世中,金融也能成为救国的一把利刃。”

赤润生双手接过纸条,感激地说道:“多谢吴伯雄先生,我定会好好把握契机。”

吴伯雄接着说:“金融领域,讲究诚信和眼光。你要学会洞察市场需求,合理调配资金。同时,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能只想着个人的利益。比如,在资金的投放上,要优先支持那些有利于国家发展、能够增强国力的产业。”

赤润生认真聆听着,将吴伯雄每一句话都铭记在心。

吴伯翰又补充道:“救国的道路有很多条,实业救国、文化救国、金融救国,还有武装斗争救国,每一条路都不容易,但每一条路都充满希望。我们这些旧知识分子,虽然年已花甲,力量微薄,但也在各自的领域为民族复兴努力着。润生,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为祖国坚定地走下去。”

赤润生站起身来,向两位长者深深地鞠了一躬:“先生们的教诲,润生铭记于心。我定会在救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在与吴伯雄和吴伯翰的交谈中,赤润生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心中的方向愈发清晰。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2月14号。赤润生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返回沽海的旅程。全家人在赤阳庄村口送行,母亲尚子琴千叮咛万嘱咐:兵荒马乱,格外珍重,若你不帶个媳妇回来,过年我保准给你挑选一个,这事儿可不能再等了!赤润生苦笑着点点头。

长途汽车上,赤润生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默默规划着未来的发展。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如同燃烧的火焰,在这乱世中愈发耀眼 。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uirmkqf.html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三十三回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