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佗与追真堂

2020-09-11 17:25 作者:憧憬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曹操迎汉献帝许昌,使许昌成为一代帝都,成了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全国各行业顶尖级的人才都云集许昌,神医华佗就是其中之一。始终不忘老师的“悬壶济世走遍东西南北;杏林暖,不分男女老幼”嘱托的华佗,在汉魏故都许昌行医采药期间,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颂的治病救人的佳话。

华佗(约145-208),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亳州谯城区华佗镇华庄)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世尊为“神医”“外科圣手”。(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那时,军阀混战、奸人当道、水旱成灾、疾病流行,父母皆死于疾患。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璨在其《七哀》诗中所写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就是对当时社会境况的真实写照。心地正直、善良的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贫苦百姓。为此,他立志从医、拜师学艺,通过十一年刻苦钻研,终成一代神医。他不愿做官,宁愿提着金箍铃四处游走,为贫苦百姓解脱疾苦、救民于水火之中。

他首创世界手术麻醉药"麻沸散",比美国的牙科医生摩尔顿(1846年)发明乙醚麻醉获得成功要早1600多年;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等科,特别擅长外科,善用麻醉、针、灸等,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开创了世界中医麻醉、外科结合治疗的先例,使传统的中华医学绽放异彩;华佗还十分提倡导引养生。对养生和预防保健尤为注重,并身体力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他创编的“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虎、鹿、熊、猿、)平常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

华佗年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又因为华佗是很有骨气的医生,他一生不慕高官厚禄,在民间行医,关心人民疾苦,无论走到哪里,碰到病人,总是热心地为老百姓治病。他到了哪里,都会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

建安五年,许昌县张潘镇营王村一带流行瘟疫,疫情严重。当时又缺医少药。生死关头华佗步行至此免费为村民诊治。因为病人太多不能一一登门,华佗就在村头的一棵大槐树下,为村民诊治,并嘱咐村民多喝槐叶、槐豆汤,能治此病。不久,村民的病都好了。为纪念华佗,村民把这棵槐树称作华佗槐。至今,这棵千年古槐依旧枝繁叶茂,向人们宣扬着神医华佗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有一天,华佗游走到石梁河畔(建安区苏桥镇)的一个村庄白马坡,正赶上村里一场送殡队伍。细心的华佗看到顺棺材缝滴落的血迹。急忙叫住了送殡的人们,打开棺材。询问了情况后,先把了“死者”的脉,后拿出银针赶紧选好穴位,用特殊的捻针手法给“死者”扎针。不一会儿,一个胖娃娃”哇哇“地生了下来,产妇睁开了双眼。随后华佗拿出身边带的药,向附近的人家要了点热开水,给产妇灌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产妇完全苏醒过来。一针救了两条命的故事从此传开,人们都称赞他是神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后,当地人专门为他搭建草屋,热情邀请华佗住下来。华佗行医治病的同时不忘传承医技,为了后人能传承他的医术,他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既要有为人们解除病痛的心,又能认真做事、不怕担风险”。虽然他的三卷本医学著作《青囊经》最后因为狱卒怕连累,不敢接受而被焚烧。但是他的弟子在跟随华佗多年的行医过程中也部分地继承了他的医才。他的弟子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吴普常练五禽之戏,年高九十多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著作有《吴普本草》6卷《华氏中藏经》等樊阿,彭城人,擅长针灸,善深刺要穴,他遵循华佗教授的养生法,享寿百余岁。

“堂”原意是正房,或是官府申案办事的地方,或是量词。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其来历与东汉时与华佗齐名的神医张仲景有关。张仲景为人们留下了至吃饺子的习俗。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宫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应接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随后有了“济生堂”“同仁堂”“九芝堂”“长春堂”“四知堂”等。

后来华佗的弟子就把华佗住的草屋定名为“追真堂”。并以“三真”(坚持本真、救死扶伤真正地为贫苦老百姓服务;坚持自己的医学理念不改真心,不分贫富贵贱,以人为本;心正药自真,用真心做真材实料的药)为宗旨,深入民间,常以身试毒,始终坚守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医德,以人为本、平等相待,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疾病之苦。

华佗是一位精通医术的著名医生,尤其出名的是他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他懂得“用针要知补泻,推拿要识虚实”的医理。《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灸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这个故事原本是颂扬关羽之神勇、有毅力、能忍耐,也同时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

华佗还是一名能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专家。一次,一位太守请他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并留下了封书信骂他。太守大怒,让人去追,他的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拦住了去追赶他的人。太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升的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华佗始终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并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华佗因病制宜,善辩证施治,用刺血疗法治愈了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类似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病症。

记载华佗的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皆具体地反映了华佗高明的诊疗医术,涉及到内、外、妇、产、儿、五官、针灸等科。《三国志》评曰:“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管硌之巫术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著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故存录云尔。”(《三国志》评

曹操得了头风病后,华佗提出了“抛开头颅”的治疗手段,结果被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要杀他而把华佗杀害。即便如此华佗依然不改初衷。因为他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他临死前的绝笔;“伤心儿女兮断头,不负天下负云卿”。只是却无法实施他“开颅”治疗脑部疾病的医学理念。华佗死后,白马坡村民痛哭流涕,把华佗葬在了石梁河畔。华佗被囚于许都狱中时,其妻在家坐卧不安,就与女儿结伴,千里迢迢来许都寻夫。母女俩走到许都城北四十里的白马坡,向村民打听华佗的下落。当得知华佗已被杀害的消息后,华佗妻女痛哭不已,最后竟哭死在墓旁。白马坡改名为“哭佗村”,后又改称“呼佗村”,只是他和他的弟子创办的“追真堂”在历史的洪流中渐渐销声匿迹。

华佗用仁心仁术向后人阐述了什么是医道,也让后人懂得了中医的玄妙,中药的神奇。后人评价华佗说:“其诊视疾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其用药施针,简练精当,绝不滥用;其对于病入膏肓者,常不加针药,坦然相告;其重视医学创新,教人养生防病,顺应自然,调息生命;其对于后学,诲人不倦,毫无保留。”正因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因而他死后,华佗的出生之地安徽亳州、游学之地江苏徐州、被曹操征召和所杀之地河南省许昌、还有河南省周口市沈丘、陕西、山东等地都有华佗墓。因而华佗的墓地在全国就有八个。据说江苏徐州就有四处华佗庙。北京、福建等地也有华佗庙。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民间祭祀华佗已上升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后人们争相以此方式来纪念华佗追思一代神医救死扶伤的恩德,许多说明华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对联“一根银针,捻走黎民痛楚;几味草药,淡祛人间疾苦。”是对神医华佗最好的诠释。

如今许昌的华佗墓园占地360平方米,园内建筑简洁,苍松翠柏环植。华佗墓现高约5米,周围30余米,墓冢上砌有环墓一周的六角形花墙,墓前树立2米高的碑楼,楼碑花脊翘檐,顶部颇似门楼式样,青砖瓦制的脊兽伫立于上,古朴端庄,正中镶嵌楷书“神医华公之墓”,系清干隆十七年(1652)许州地方名医捐资兴建,碑楼还有华佗的生平事迹和后人敬仰之词。2019年11月3日下午笔者再次来到华佗墓园。与忠诚守墓二十多年的齐怀申,闲聊中得知在苏桥镇的项目规划中,以华佗墓园为中心,周围正在开发一个以"外科鼻祖"华佗为历史文脉、以健康产业文化为建园根基,集聚了自然生态、绿色环保、中医理疗、康体运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中草药种植、医疗开发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园区——3500亩的华佗养生园。由于华佗是享誉中外的医学家,美籍华人赵金枝(祖籍许昌县人)拟捐资兴建一个"华佗纪念馆"。规划点地面积20余亩,外砌红砖围墙,灰瓦筒覆顶。中轴线正前为仿汉阙门,后背照壁。照壁后大殿为仿汉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盖顶,五脊六兽。殿正中塑华佗坐像,壁上绘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等故事。大殿后,寝殿面门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青砖灰瓦,五脊六兽。殿内塑华佗像,壁绘华佗平生事迹图。寝殿后,为今华佗墓苑。墓后辟一园,广植各类中草药。

科学无国界,艺术无国界,医学更无国界。为弘扬中国的传统中医文化,2009年2月9日,由华佗文化节倡导者范鸿仪老师主持的以“中国的华佗,世界的神医”“想健康、到许昌”为主题的中国许昌首届华佗文化节在许昌华佗墓园成功举办,与会人员隆重地为华佗举行祭拜活动,范老师和张树旗老师把“华佗精神”归纳为:“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钻研创新的进取风范,辩证施治的唯物主义态度,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求真务实的科学信念,博平等的人文取向,厚德载物的崇高意志”。范鸿仪老师为文化节谱写了歌词《神医华佗名千古》创作了短剧,并在当天演出。

2011年4月17日,原华主席的专职医生胡维勤教授,就许昌华佗文化节举办给予赞扬,挥毫泼墨“华佗文化节为我国中医的发扬光大做出大贡献。”8月7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为电视连续剧《华佗神医》题词:“华佗精神,千古流传。”2011年10月29日,中国(北京——许昌)国际第三届华佗文化节在许昌华佗墓园成功举办。2012年以来,河南、江苏、湖南、陕西、四川、广东等地学校,都以许昌华佗文化节为节点,把学习华佗的精神融入中招和高招等重要考试模拟试题之中。就连中国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学科网在线题库,也围绕着许昌华佗文化节出题。2013年农历4月18日(华佗诞生日)那天,一尊五米多高、河南第一、中国第二的汉白玉华佗塑像落成于华佗墓园,有1000多人来此景仰神医。

2016年11月8日,由华佗神针(灸)研究会主办许昌医和中医院。许昌市中医药发展促进会承办的许昌首届华佗针灸论坛暨华佗神针(灸)研究会在许昌成功召开。2017年4月,旨在弘扬华佗文化、增强区域文化底蕴,推动中医药文化跨越发展的许昌市建安区华佗文化研究会成立。

2020年8月15日,一尊由禹州金丰钧瓷有限公司钧瓷大师杨俊峰先生制作的高63厘米(与华佗的寿命相同)神医华佗钧瓷像由许昌市建安区华佗文化研究会在许昌华佗墓园举行了隆重的安放仪式。

2020年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国邮政局为弘扬华佗文化发行的《华佗》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河南许昌成功召开。此套邮票一套两枚名称为“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还有“华佗像”小型张一枚。这套邮票是继《孔融让梨》《中国古代书法·楷书》《曹冲称象》《关公》等邮票之后,再次反映许昌文化的重大题材的邮票。

2020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七点七分,省级非遗华佗夹脊穴76代传承人魏灵收徒(华一)拜师仪式在亳州华祖庵举行,中国非遗形象大使、亳州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亳州形象大使华一正式行拜师礼,成为华佗夹脊穴77代传承入室弟子,将跟随华佗夹脊穴76代传承人魏灵学习华氏家族一脉传承的“华佗遗方”和“华佗夹脊穴疗法”绝技。

为弘扬中国的传统中医文化,弘扬“华佗精神”。如今,华佗的后人用神医华佗弟子传下来的医学经典在许昌重建“追真堂”。以神医华佗的“三真”理念为宗旨,为广大贫苦百姓谋福祉,为祖国的中医文化立新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jodbkqf.html

华佗与追真堂的评论 (共 1 条)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