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槐大庙村缅怀伟人毛主席

2025-05-16 16:09 作者:憧憬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新年过后的一天,好久不见的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的梁国安老师,拉我加入河南省毛体书法协会群。三月的一天,偶然在群里看到朋友发的几张建安区河街乡槐大庙村的一处私家供奉毛主席的宅院。于是就想抽空前往观瞻,只是因为对伟人有着同样的敬仰。更主要的是想了解一下这座民间自发创办的缅怀伟人场所的创办人。

2025年3月25日上午,去看儿子正装修的房子的归途绕道槐大庙村。向村民打听后,终于看到了路东高处飘扬着两面五星红旗的宅院。宅西边是由王遂之老师题写的黑底黄字牌匾“许昌槐大庙舞龙文化团”。

在大门前停车落锁后,走近宽敞的大院。迎面是一片竹林,清幽之感顿生。问了声:“谁在家呀?”女主人闻声出来。我向她说明来意,女主人向我介绍一番后,告诉我王老师去市里开会了。走进屋里,迎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站在青山秀水之间的中堂画。画下面的矮柜上,中间的一尊汉白玉毛主席像两旁,各有一尊材质行态各异的站立着的毛主席像,两旁又各有一个有周总理及伟人像的瓷盘。三尊主席像之间,是一摞摞的没拆封的软中华。主席像前是一瓶未拆的酒和一些供果。两旁各有三盆叫不出名字的花。东墙上挂着十大元帅授衔时的画像。西墙上挂的是王老师书写的毛主席诗词《沁园·》《七律长征》等书法作品。之后,女主人领我上二楼参观他们专为毛主席和夫人准备的居室。门开着,女主人说:“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来拜谒伟大领袖毛主席。上午有几个人来参观,刚走不久。”走进居室,门口的书架上从上到下整齐地放着与毛主席相关的书籍,书架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王老师书写的行书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一个桔黄绸缎帐罩着一张铺着紫红色铺盖的床,床的南边是一张书桌,桌子上方挂着毛主席和夫人杨开慧在一起的画。桌上有一本王老师的书法册页,及一叠河南省毛体书法协会章程和管理理制度的文件。我随手拍了些王老师多年来的诗词手稿,之后来到西面的活动室。活动室中间是一张乒乓球台,西面墙上是河南省毛体书法协会秘书长宁居正老师书写的行书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上面的毛体书法“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王老师书写的。东墙上是一副红色背景身着绿色中山装的毛主席像,主席像左上角是一枚泛光的红色党徽。主席像两旁是河南省毛体书法协会组织成员的名单,和题为河南红色文化的红遍河南的河南省地图。

随后,女主人领我参观三楼的毛主席纪念大厅,沿阶而上,迎面是王老师手书的枣红底黄字“纪念毛主席会议大厅”。沿廊东行不远走近大厅,迎面是一约八米长红底金字的由河南省毛体书法协会和许昌佛教慈善堂协会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三十一周年活动的横幅,横幅下是巨幅的毛主席画像,画像两旁是王老师书写的红底黑字“感恩共产党,怀念毛主席”的对联。画像前的是一尊汉白玉毛主席翘着二郎腿的坐像,坐像两旁是两尊汉白玉毛主席站像,东面的主席像双手在后,西面的主席像主席挥着右手。在毛主席像前深深鞠了三个躬后,环顾一圈。四周墙上挂了许多幅书画家们的作品。女主人说:“东面墙上是俺那口子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搜集制作的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照片共一百三十张,图片左侧是他写的序言。西墙上面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也是俺那口子写的。”

女主人领我来到一口散发香味的雕工精美的木箱前,随手打开箱子说:“这是俺那口子2015年写的122米长的毛主席诗词长卷,卷中有41首毛主席诗词,是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2周年奉献的珍贵礼品。”并随手拿出来一份《王遂之122米毛体狂草书法长卷欣赏》的宣传册页让我翻阅。作品大气磅礴、笔意纵横、浑然雄强、奇异迭出。诗与诗之间,连绵起伏血脉相连,如龙蛇奔腾不息,气韵生动、转化跌宕、云来雾绕、首尾呼应、行云流水,似江河喷薄、一泻千里、催人奋进,令人叹为观止。这都出于王老师对毛体书法的酷,几千遍几万遍地练习腕力、筋骨力、意念力等力度,让柔软的纸笔墨顺其笔力在他腕下自由挥洒出毛体书法千万种笔意,给人以大气、亲切、厚重之感,让书法爱好者又赏心悦目、荡气回肠。引发观赏者对毛体书法的深度思考、耐人寻味。

下楼时,女主人指着挂在树上的那面红旗说:“说也奇怪,前些时那面红旗被刮到了树上,前些天刮那么大风,也没把旗刮下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4月15日,再次来到槐大庙村,这次终于见到了王老师。与王老师初次相见,双手相握后,直接说明来意:“这次来主要是想写一篇关于咱这个民间自发的怀念毛主席场所的文字。”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因为我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仰,因而彼此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

王老师说:“喜欢上‘毛体’书法,一是时代和教育的影响。我是1950年出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沐浴着党和新中国的阳光而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处在莺歌燕舞的火红年代,所经历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时代印象。我对毛主席、共产党充满了革命感情,对革命先辈、革命英雄、工农兵老模范充满了敬仰和爱戴,总有一种正义、积极、奋进、向上的激情。在脑海里打下了信仰、思想和感情的红色烙印。这也是我对“毛体”书法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我很喜欢毛主席的诗和字,毛主席的诗和书法有很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可观性,更有影响力、感召力,深受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我对毛主席的诗词非常热爱,几乎都能通篇背诵。读毛主席的诗,写毛主席的字是一种精神享受、生活乐趣。我对毛主席的诗词和书法产生的浓厚兴趣,是被那种气势磅薄、辉煌靓丽的词和字所震撼、所吸引。我自小有写毛笔字的基础和爱好,我喜欢草书,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也深深爱上了毛主席的草书。上中学时我曾经立志,一定学毛主席的诗,写毛主席的字。因此,还多次探索、摹仿主席的字迹,作为一种爱好而自写自乐。记得写的最好的是:‘红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那之后便逐步地开始走上了“毛体”书法艺术之路。我正式练习研究‘毛体’书法,一是在六七十年代,拥有了广阔的学习习练空间。因为那时家庭条件不好,没有笔墨我就用柴棍划地模仿毛体,里熄灯在被窝里手指反复临划。别人高谈阔论时,我把时间用到指空划地上。就这样逐渐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以后若干年因为忙于生计到处跑着办腐竹厂,写字基本被搁浅了。2010年后,结束了长达30年的企业坎坷,重新握笔。因为时间相对充裕,我先购买和收藏了大量的红色书籍和红色光盘,以此丰富史料,储知蓄理,寻求动力之源。每次书写创作时,都在旁边播放红色歌曲或主席话语录音等,制造书写氛围,增加创作灵感。然后购买了不同版本的毛主席的书法手迹,作为书写工具,为临摹提供丰富资料。还购买了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及颜、欧、赵、柳等大家的书贴,拜师学艺只争朝夕,浸墨不辍刻苦研习。有时为了探求一个字的笔顺,曾反复查阅原版字迹,并借助电脑帮助,获取印证;有时睡不着觉就在大腿上写画,找到笔顺规律,马上起床用笔赶紧记下来,唯恐忘掉;有时坐在车子上闭目意练、揣摩,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为了写字,饭凉忘吃,通宵达旦是常事。为了写字,做饭时忘了关火,烧烂几个钢精锅,被老婆、儿媳‘撤销’做饭资格。”

“毛主席曾说:‘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毛主席初期书法创作是以楷书、行书为基础的,为后期书写草书打下了严谨而坚实的功底。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毛主席虽有追摹或基本沿用‘二王 ’、怀素等行草书风的趋向,但又不因循守旧,拘泥于此,更多的是独具一格,开辟新路,形成新的书风。从而形成了‘大开大合,稳中求劲,如电闪雷鸣,飞龙在天,浩浩荡荡,正气充盈,于法度中见性情的独特个人风格’。其辨识度很高,气势磅礴,豪放酣畅,深受人们喜欢,被称为‘毛体书法’。毛体书法从用笔上来说,起笔劲利,运笔迅疾,长横长撇多呈斜势,字内笔画间或断或折,张弛并用,长短穿插,相辅相成;从结体上来说,字形结体颀长宽疏,字势呈上右下左方向倾斜;从章法上来说,通篇字形偶有大小错落,字势统一。整体风格大开大合,长枪大戟,气势磅礴,雄浑俊逸,舒展流畅,可谓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毛泽东的书法:‘主席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为了诗词的典范。主席更无心成为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为了书法的典范。潇洒,磊落,随意挥洒,豪放不羁。前无古人,千古一人,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

“因为毛主席是伟人,同时也是诗人和书法家,因而毛主席的书法与任何古代先贤的书法不同,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写好‘毛体’书法不单是书法问题,而且要具备好多内在因素。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的书情和笔性。为此,我把读主席的诗、唱主席的歌、写主席的字贯穿整个创作过程。在具体习练中还把临摹方式归纳提炼为:先楷书、再行书、后草书。练好基本功,筑牢基础。其次先用硬笔熟悉笔顺笔意,后用小楷练习找到感觉,再用大楷书写成型。这样可以减少创作成本。

王老师说:“1991年10月16日,由陈复尘策划组织,在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举办中国第一个具有学术意义的毛体书展,首获成功。在中国书法史上首次提出‘毛体’这一书法概念。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于2009年4月17日登记注册,成立大会于6月20日在北京胜利召开。2014年1月3日,经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党支部。2019年,国家有关机构经过仔细考察,专家评定周鹏飞毛体书法,为中国非物质文化毛体书法惟一传承人!”

十几年来,我把对毛主席的深情运之于笔、倾之于纸,忘我研习,竭尽全力尽力挽回几十年失去的笔墨功夫。开阔眼界,大胆创作。融汇贯通,创作出许多毛主席诗词和自撰作品。” 近年来,我多次参加全国各地书展获奖。2013年庆祝建国64周年暨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毛体书法澳门展,作品获全国120幅作品入展大奖,2014年其作品获庆祝建国65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奖赛金奖,获金质奖杯和“中华功勋书画家”荣誉称号,并获‘全国六十强’,入编‘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集’入选‘乙未年台历’。201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暨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奖赛获金奖,入编‘中国书画通鉴’,授予‘人民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2015年纪念毛主席《七律·长征》创作80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9周年全国书法大奖赛获金奖,特授予‘中国红色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

王老师说:“2010年以前,只顾忙着为生活奔波。那之后,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如今的一切幸福生活,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毛主席,心中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日益深厚。逐渐地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是给主席点上一支大中华烟,倒上一杯热茶,躹三个躬,敬三个礼。只要在家,未敢忘断。我还有个厂,每天也到厂里跟毛主席他老人家鞠躬、敬礼、上烟。我研习毛主席的书法多年,也加入了中国毛体书法协会河南分会,历任常务理事、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兼监委会主席。因原协会存在多方面问题,在众多同行的支持下,2024年10月10日成立了河南省毛体书法家协会筹备会,推选我为主席。截止目前,来许昌槐大庙纪念毛主席会议大厅谒拜毛主席的有两千人之多,影响省内外各界人士,他们满怀对毛主席的深情,多数集体躲躬谒拜,还有许多真接跪在毛主席雕像前泪流满面,感恩毛主席,呼唤毛主席,呼唤毛泽东思想回归,有很多省外人士谒拜后满怀兴趣地欣赏协会老师的书画大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来还有很多来访朋友轻步走进毛主席夫妇居室敬观,顺坐毛主席龙椅感受领袖情怀。看来接待工作得配摄影师了,很多镜头非常珍贵,只是我一人难以完成。有这么多朋友信任支持,我们河南省毛体书法家协会不会辜负大家重托,去完成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我也向王老师介绍了自己。从四十年前弟弟的一场车祸,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社会现实,从而开始爱上写作至今。不为名利,只为抒发自己。很多作品都是“我要写”时的真情流露,而不是“要我写”时的矫揉造作。随后让王老师看了我发在江山文学网网站的作品。王老师问我:“写了几十年,你挣了多少稿费?”我说:“儿媳妇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说我写作纯属个人爱好,没有往报刊杂志上投过稿,也没挣一分钱的稿费。本来爱上写作就不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加入什么协会。虽然几年前也加入了市作协。”说到作家写文字,不像书画家那样写一幅字或画一幅画很快就能变现时,王老师说:“你们写作不像我们写字画画样,只要有纸和笔就行,我们还要买墨和颜料,这些年来想变现也很不容易。”随后跟着王老师再次来到二楼,走近毛主席和夫人的居室,王老师特意让我看了一位山东的书法家一九八八年八十六岁时的隶书书法作品“积德前程应远大,存仁后地自宽宏”。走进三楼的毛主席纪念大厅,向毛主席深深鞠躬。王老师指着中间的那座翘着二郎腿的汉白玉毛主席像说:“这尊主席像和人民大会堂的毛主席坐像一样,是我从南阳请的,看着就觉得毛主席他老人家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就这样聊了很久,王老师说:“老弟,你喜欢什么字,是天道酬勤、室雅兰香?还是厚德载物、宁静致远?一会吃了饭后我给你写一幅。”我说:“我很喜欢《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这样,我有缘第一次观看王老师现场挥毫书写,专心录了视频。之后王老师又为儿子写了幅“风华正茂”。又说:“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那五个字有两个版本,常见的是政府门前的,不常见的是北京新华门的那种。我再给你写幅不常见的。谁要了,以后多给我联系联系。”王老师随后拿出一幅他前些天写的没有盖章常见的“为人民服务”,看了后我说:“这幅你盖了章也让我收藏了吧。”

王老师说:“毛体书法博大精深,毛体书法独特的书法魅力是伟人品格、胸怀、境界的笔墨体现,是中国伟大革命实践取得伟大胜利的缩影写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毛体书法背后,是毛主席“胸罗文章兵百万”的知识素养,是纵贯古今的智慧灵性,是指点江山的气度,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心胸,是近现代史上的峥嵘岁月的砥砺,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我们拜临毛主席的书法手迹,源自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情的敬仰,因而在刻苦研习毛主席书法不断精准熟练之时,要融会贯通,深入伟人的胸襟,吸取伟人赋予的灵感,大胆创作,逐步脱其形、存其神,形成自己的毛体书风。”王老师的122米毛体狂草长卷的脱形存神有了大胆的创新突破,形成了灵动峻拔、奋笔直书、酣畅淋漓的毛体书风,难怪王老师说他只用了两天时间挥就了这一长卷。

从网上还了解到,王老师以前常年在外地办腐竹厂,如今常年在家里。平时还和社区十几位书法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进行书法练习,陶冶情操,修养身心。除此外,王老师乐善好施,热心社区发展,每年资助社区考上大学的学生,慰问9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传承社区舞龙传统文化艺术,老人还出资三四万元成立了“槐大庙社区舞龙文化艺术团”。

不知谁说的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缘分,因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才有缘结识王老师。虽然与王老师初识,感受到王老师的谦恭随和、平易近人、温文尔雅;也感受到了王老师书法上深厚的功底和超凡的成就。最后祝王老师在毛体书法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祝王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团圆!艺术之树常青!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kctmkqf.html

槐大庙村缅怀伟人毛主席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