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乡的亭

2021-01-06 20:32 作者:憧憬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亭”的本意是指古代设在路旁的供旅客停宿的公房,后来指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乘凉、避、休息、观赏用的建筑物。亭子早在周朝就用于军事上,作为边塞的防御堡垒,距今已有的3000年的历史。古时候交通工具有限,一般百姓没有车马,出门远行全靠两脚步行,一旦遇到天气突变,刮风下雨,没有地方躲避。想到边关的防御工事比较简单容易建造,还可遮风挡雨,就照搬在荒野之地建起了凉亭,用于歇脚休息,避风躲雨。

亭子是一种面积较小,四面通透无墙,只有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正如韩愈《诸亭》诗云:“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这也是它与其他建筑最大的区别。因此显得空灵飘逸,人在亭中四面没有障碍。使得它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了“天人合一”的特点,成了人与自然沟通的中介。由于亭子正身的椽子很少,它的起翘比其他建筑更为突出,起翘的飞檐,让亭子变得灵动起来,具有了一种浪漫感。亭的屋顶坡度也一般很大,有的亭子屋顶坡度达到了四、五十度,视觉冲击感强烈。亭子材料多以木材、石材、竹材及后来的钢筋混凝土为主。近些年来玻璃、金属、有机材料、张拉膜等也被人们引进到这种建筑上,使得亭子这种古老的建筑体系具有了现代的时尚感。亭子的形状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多建于园林、寺庙、风景区、名胜古迹处的山上、水旁、花间、桥上,供人们登临眺望、遮阳避雨、休憩观景或凭吊古迹。成为点缀园林景观的一种园林小品,让人们长途跋涉、汗流浃背之时,如同在沙漠中遇到一片绿洲,或是山间觅得一汪清泉,顿时欣喜起来。人就会坐在亭子中,凉风八面而来,感觉分外惬意。古时候亲戚朋友相互送别,一般送到亭子为限,体现了中国人重感情,讲礼义的品德,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美丽佳话。

历史上的许多亭子都有各自的来历和故事。兰亭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天下,使得“兰亭”成为了一种包含书法、文学、士人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意象集合体;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传世千古,让我们跟随“醉翁”的脚步细细品味亭子的艺术魅力。同时醉翁亭也是欧阳修的精神家园,他把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坎坷,内心的苦闷都寄情于醉翁亭中,消融于与当地百姓的欢笑之间,他亲近自然、与民同乐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理。也使得“醉翁亭”不再只是一座亭子,而是升华为一种承载着他的思想,寄托着他的情感的文化意象;苏轼的《喜雨亭记》表达了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体现出苏轼关百姓生活的情感;苏辙的《黄州快哉亭》阐明人生之快既不在于身边景物的优劣,也不在于遇与不遇的不同,而在于不以物伤性,何适而非快。亭子在辛弃疾的心中也是能给心灵带来温暖慰藉的家园,他借亭子来衬托自己客游他乡的陌生感、悲戚情;张岱的《湖心亭看》,表达了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让湖心亭具有了人文情怀;汤显祖的《牡丹亭》,美丽浪漫的“牡丹亭”成为了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场所,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对立面;亭子上的楹联、匾额、碑记等又让观赏者在品味的过程中,结合个人的理解与思考,产生出不同的感悟

家乡的每一个亭子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传说。小的时候,我的家乡许昌的亭子并不多,好像只有西湖公园里的一座德星亭,有三层楼那么高,站在最高层就可把公园里的美景一览无余。亭子周围种满了花草树木,有雍容华贵的牡丹园,也有一二百年的高大的银杏树、国槐等,因而那时也叫那时叫百花亭。也只是上了高中以后,才偶尔的在节假日期间去逛西湖公园时,走近那亭子,读读一层南面影壁墙上的毛主席诗词《沁园•雪》,然后登上最高层放眼远眺周围。之后随便坐在长登上歇息歇息。后来对这亭子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德星亭是世人为纪念东汉末年先贤陈寔、荀淑而建,(陈寔是长葛古桥人,曾任太邱长,人称陈太邱,他为政清廉论事公正,深受人们崇敬。其子纪方元方才高望众,父子三人时号三君。荀淑是许昌市人,官至郎陵侯相,办事明断,时称神君。他的八个儿子都是才学出众,誉为八龙。陈荀二人志同道合交往甚密,有一天陈寔带这两个儿子及小孙驾车拜访荀淑,荀淑设宴款待,八子侍陪,两家欢乐至极。就在此时,朝中太史观天象说众德星相聚,“德星汇,五百里内有贤人聚”,那时京都洛阳距许昌380里,加上陈、荀以贤德闻名,于是人们就把天上的德星聚归应在他们两家身上。因而德星亭又称聚星亭。宋代人依据这个传说,在西湖原址建了一座别致的亭子,名德星亭,亦称聚星亭,内设陈、荀二贤画屏,成为许州一大名胜。亭子因为有了人文内涵,蕴含了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在亭子上作诗题词、写文章,抒发感情,倾吐心声。亭子也因诗词、文章而闻名。历代名人对此亭颇为欣赏,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北宋理学家朱熹居许作《聚星亭画屏赞》,称道陈寔“神岳钟英,文渊范懿,道广心平。”后有人写诗赞曰:“古贤高尚不争名,行止由来动杳冥,今日浪为千里客,看花渐上德星亭。”将小西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清乾隆年间进士,许州知州甄汝舟诗句里:“西湖堤畔旧湖亭,古迹犹传聚德星。”说的旧湖亭即德星亭。德星亭卷檐垂阁,飞金流彩,令人神往。

宋仁嘉佑年间,以文学知名的当时观文殿大学士宋庠任许州知州时,乐于到小西湖游览。当时的小西湖,宽广百余亩,中有一条南北土堤,把湖面分隔成两半。湖的西半边较大,但底部被泥沙沉积,水浅而混浊,东半边水虽清澈,但面积较小。宋庠看着很不惬意,决心挖掉横堤,清除淤泥,扩展湖面。嘉佑五年(1060年)春,他借征调黄河民夫之机,增派民工数千,按他绘制的蓝图开挖,疏理了小西湖。湖中横堤一经挖掉,湖面广阔,清波荡漾,景色艳美,宋庠兴奋地赋诗赞道:“缘鸭东坡已可怜,更因云窦注新泉。凿开鱼岛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夕阳旧滩都浸月,遏空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随后韩维(字持国,好古嗜学。曾两度为官许州,后又移家许州,小西湖成了他常游之地)在湖中建一亭,取宋庠“展尽江湖极目天”的诗意,同时也为宋庠曾扩展小西湖,特为新建亭子取名“展江亭”。每到春暖花开季节,韩维便带上仆从,备上饮宴的酒菜,摆于展江亭上,让仆人到小西湖的入口处,邀请读书人到亭上入席,以九人为止。人齐宴开,边饮酒边赋诗、对句,或讲故事,直玩到夕阳落山方尽兴。还常邀程颢、程颐、梅尧臣等一同来西湖游玩、把酒酣饮,赋诗唱和,展江亭成为他以诗会友之地。

随后,欧阳修在湖中修建了船形的“欧阁”;苏轼在“欧阁”之西修建了“长啸亭”;苏辙在此建“读书亭”,虽茅檐草项,泥墙木窗,然简陋中更显优雅。苏辙时常安居其内,赋诗写书,读经低呤,凭窗揽湖,把酒赏月,乐趣无穷。故此亭又叫“知心亭”。苏辙“春深”诗中写道:“偶有茅檐潩水阴,近依城市浅非深。幽居每自比陈寔,古学何人贵汉林。邻父时来陪小饮,儿曹颇鲜续微呤。前年仅了春秋传,后有仁人知我心。”随后,许州小西湖声名鹊起,一时士子多从之游,遂建西湖书院,鼎继学者程颢、程颐来此讲学,授业解惑布道,小西湖成了“二程”讲学和游览消闲的场所,他们对如诗如画的西湖景色极感兴趣,甚至着迷,程颢写《咏西湖》诗表达这种意趣:“潩水桥连鸭子陂,楼台只在郡城西,烟波乍起心先快,岛屿将寻路欲迷。尽日无风横舴艋,有时经雨饮虹霓,如何咫尺尘埃地,能使游人意不齐。”后人感怀“二程”讲学成功,激励士子更加发愤读书,纪念程门立雪的故事。遂在西湖书院建造“立雪亭。”文人的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小西湖的文化内涵。明末李自成义军攻克许州时抱土积于城墙下而成,建了“拥翠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2年,市政府在对西湖公园升级改造中,特别注重挖掘开发西湖公园的历史人文内涵。以“宋时代文化为主线,三国文化为底蕴,多元文化辐射”的要求,兼容相关历史文化内涵,采用人物塑像、群雕、浮雕、画舫、廊亭、彩绘、诗词、楹联等形式,在聚星岛的德星亭、德星广场和红莲岛予以充分体现。将西湖公园北部的后假山增高一米多,新建两层展江亭,修缮加固位于后假山西南部苏轼、苏辙所建,有连廊相连的长啸亭、读书亭,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采。又在后假山东侧新建拥翠亭,与老东门形成对景。同时不仅在西湖莲舫北的浮雕广场东西两旁建有长亭,供人们在亭下休闲娱乐。还在西湖西岸建有四个方亭,亭旁还有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垂钓的铜雕。

在有山有水的园林里,为了丰富池面景观,人们往往会在水上建桥,宽处水面建曲桥,窄处水面建拱桥。为了营造水面上的一个突出的景观,池面小桥上还多建有亭,即称为桥亭,西湖公园还在苏堤桥、梅花堂南面、西湖莲舫东南等地段建了一些桥亭,桥亭内还设置有坐凳栏杆,让游人们欣赏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妙景观的同时,驻足于桥亭处,既能防止日晒雨淋,又可在游玩之余作片刻的小憩。

1995年市政府开始对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是关羽秉烛夜读《春秋》之所。因而又“称秉烛达旦处”。创建于元至元年间。历史上曾被称作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祠、关帝庙)等古建筑按照志书记载大规模地修复,恢复春秋楼“两院英风”的格局。西院内,修复照壁,重建山门,维修、彩绘春秋楼;楼内塑关公夜读《春秋》像,建关圣殿;东院,建问安亭,甘、糜二后宫等。相传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经下邳之战,曹操俘获关羽及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为保护皇嫂安全,关羽暂且归附了曹操,来到许昌。曹操非常看重忠义仁勇的关羽,拜其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为了避嫌,关羽将宅院一分为二,自己住外院,皇嫂们居住在内院,遂留下“两院英风”的佳话。对于此事,清许州知州甄汝州还曾作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分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重修武安王庙碑记》记载:“许学东有关武安王庙,创建自元至元年间……许敦义者捐金若干,重修增饰,计旧堂五间,中设仪像,外门三间,上悬题额。今为复廊五间,布置整齐……从人们发掘出来的碑刻来看,现存的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至元年间,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的春秋楼景区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雉门、钟楼、鼓楼、春秋楼、刀楼、印楼、关圣殿等,内院有问安亭及甘、糜二夫人后宫,挂印封金堂等建筑。

在家乡的灞陵公园内,有座三国时著名的亭子叫青梅亭,呈八角形,楠木立柱,灰瓦盖顶,飞檐翘角,雕栏四布,曹操亲书的“青梅亭”三字镶嵌在檐下额头上端,熠熠生辉,甚为壮观。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亭内塑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组像。虽然青梅亭的确切位置已无从考证,但青梅亭的兴建源于曹操和他的爱妻卞夫人。卞夫人特好青梅,可许昌都没有。曹操属下得知后,特地从安徽老家移来梅子树栽种在相府园林。青梅成熟时,不仅卞夫人吃得津津有味,还分给将士们吃。一次曹操问卞夫人:“小小青梅,何以让你那么开心?”卞夫人说:“青梅能使人口舌生津,望而止渴呀。”曹操听了记在心中。有一年,曹操率兵南征张绣。行军途中寻不到水喝,将士们口渴难耐,连路也走不动了。这时曹操突想起卞夫人“望梅止渴”之言,便扬鞭高喊:“前有梅林!”喊声立传全军,将士们听了,个个口生津液,如饮甘露,浑身是劲,一鼓作气打到南阳,取得了征伐张绣的胜利。曹操回许,感于“望梅止渴”的胜事,特令部下酿青梅酒犒赏三军,并在丞相府左宅院梅林中的一个高台上,建造了这座千古闻名的青梅亭。后人有诗赞曰:“绿满园林春已终,二人对坐论英雄。玉盘堆积青梅蒲,金樽飘香煮酒浓。尔今已逾千年过,世人难忘旧时亭。”

灞凌公园内不仅建有曹操为关羽饯行的饯行亭,还有一座亭叫结义亭,亭下立着的结义石,刻着“慷慨一言成骨肉,艰难百战识君臣”的对联,诉说着一千多年前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让人们不由地追寻着“刘备之仁义,关羽之忠义,张飞之仗义忠义”的文化精神。

天宝宫是一座规模宏伟的道教宫殿建筑群。始建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历代均有修葺。宫內建筑、碑碣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其中大元宝谕圣旨碑,为八思巴文,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字语言的珍贵文物。进门可见的拜亭是天宝宫内外观保存最完整和造型最别致的建筑。创建于民国初年,亭为仿古式三垂檐顶为六角的建筑,前檐下悬竖匾额,上镌“拜亭”两字,为书画家赵福祥先生所书。亭高约8米,正四方形,边长4.5米,四角为四根青石方柱,石柱以榫卯支撑,顶为四角方形,共三层,飞檐翘角,很是轻盈。石柱上还镌刻着两幅发人深省的楹联:一联是: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恶到头终有报。另一联是:使尽无限机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用出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方知名利皆空。石柱及其下方的柱基上有人物和花草鱼虫浮雕,由石固镇著名石工陈照祥所刻。前两柱浮雕是传说中的道家八大仙人,人称上八仙。后两柱雕刻的中八仙,即李铁拐、钟离汉、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构图精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异常精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亭中有一种叫碑亭,主要作用是保护石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建文峰塔博物馆时也建了一座重檐亭。随后见到的亭子下的一幢1987年建微型电机厂出土的北魏时的千佛幢。刚开始还能近距离接触千佛幢,随后那千佛幢被玻璃罩了起来,再后来挪到了新建的许昌博物馆内。行走村庄,也发现一些村子的祠堂寺庙里也有亭子,河街乡双龙村的刘氏宗祠里有座碑亭,(高5米左右,共有9道脊,脊上雕着宝葫芦,可惜在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时候亭子被拆掉了)亭子下立一石碑,被称为圣旨碑,敕文是明成祖朱棣颁发的。整个碑楼族人为了保护圣旨碑,特意将其埋藏在村中一座小桥底下。2015年4月24日,这道圣旨碑碑身、碑座和碑额被村民挖出,由专门从事苏姓文化研究的河南省档案馆荣誉馆员苏青龙出面保护,没有被人盗卖。随后苏青龙动员刘氏后裔捐款十多万,重修山门和院墙建圣旨碑亭一座。在刘氏宗祠的一面凉亭壁上,书写着《老祖爷刘让生平简介》:“刘让,元末明初人,祖籍许州长社县龙泉保(今河街乡岗刘村)。据民国十二年《许昌县志•仕达》记载:‘幼奇嶷,性友,既长,淹通经史,明太宜策时,与语大悦,器重之。’朱元璋起兵反元,刘让参与机密,有运筹帷幄之功。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以其老诚、有学问,封为众王子师傅,特授周府长史司审理所审理正,辅助周王(朱元璋之子朱橚。明永乐年间,刘让年纪衰迈,不愿做官,乞请归休,朱棣允准,于永乐九年十月二十八日书敕旨一道送给他……”其印证了刘姓祖先曾经拥有的荣耀。蒋店的白马庙的亭子下立着一尊白马雕像。这座雕像原来靠西墙立着,马头朝着属木的东方。随后被挪到了南面新建的亭子下,只是不知谁的指引,把马头朝了属水的北方。在饮马河旁还有一座亭子名叫何家祠,亭子下立着一块民国八年立的石碑,讲述的是杨氏的善孝事迹。站在亭子下,思考良久:这座亭子和石碑在诉说些什么?几百年的村庄不见了,祠堂也不见了,换成了如今的亭子。石碑是在传颂曾经的杨氏贞洁?还是替杨氏控诉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如今哪个女人还会像当年的杨氏一样从一而终,为一个男人守住贞操呢?

2016年4月6日上午,在雨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许昌烈士陵园里,本想先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不想工作人员说,下雨天禁止参观。随后,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公墓前雨中祭拜革命先烈,后来到东南角的一座亭子前,亭子名叫义斋亭,是邓小平李先念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而建的。八角亭子下立有一道石碑,碑文扼要介绍了“红色理财专家”郑义斋烈士的生平事迹。郑义斋,原名少文;1901年生于河南许昌;十四岁起当徒工;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做交通工作,1930年,在上海开办义斋钱庄任经理,改名郑义斋;1932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后随红四方面军入川,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任省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造币厂厂长并兼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部长;1935年5月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总供给部部长,11月,任西路军供给部部长;1937年3月14日,于甘肃临泽康龙寺以南石窝战斗中牺牲。郑义斋的革命人生虽然很短,却给家乡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对革命满怀一腔似火的热情和奋不顾身的信念,也在不断地激励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家乡许昌是个有着丰厚的三国文化底蕴的城市。近些年来,市政府着力打造三国文化之乡,对许多名胜古迹加以修复建设。新建的贵妃苑不仅有华佗的五禽园,也建有长亭和短亭,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之所。许扶运河,是许昌地区的一条由许昌市起,至扶沟县北关注入贾鲁河,长54公里的靠引黄河水的人工运河,许扶运河公园西头的重檐沧海亭,其名源自曹操《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两根景观柱上雕刻着曹操著名的诗篇《观沧海》。通往亭子的通道旁,设置有富有曹魏元素的景观灯。如果日你在沧海亭向东远眺,不仅水中大片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让你心旷神怡,碧荷丛中,不时传来一两声蛙鸣及野鸭的叫声。河岸边绿树亭亭如盖,环境相对僻静,各种儿叽叽喳喳在耳边叫个不停。学院路东的河畔建有三重檐的亭子取名魏风楼,顺着河道向东走,在许州路的桥上东望,一个古朴的亭子映入眼帘,不时还会有长长的高铁列车从高架桥上飞驰而过。原来的三国园博园内不仅有世界最高的室外九龙关公雕像(现在成了木易影视基地),还依水而建有不少南方风格的竹亭。

2013年,家乡被国家定为首个水生态城市后,经过两年的建设,家乡的环境得以极大改善。供人们休闲的亭子也越来越多。亭子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无缝对接,无限的美景,都能汇聚于一座亭子中,达到“天籁人赖合同而化”(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的意境。一条长长的家乡的母亲河——清潩河畔,不仅不少桥头建有木亭、跨河而建的风雨亭、最主要的还是在四千平米的阳光沙滩上建了十来座茅亭,(茅亭是各类凉亭的鼻祖,源于现实生活,山间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车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形)茅亭保留着自然本色,颇具山野林泉之意,再配以几棵高高的假的椰子树,让游人仿佛置身海南,真正地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在南、北、东护城河的桥头、河边或桥旁或跨河而建了不少长亭,短亭。如曹魏古城南门桥两旁的长亭、西面的望江亭、春秋桥南北两头东西两旁各有一个方亭,在护城河沿岸的不仅建有亲水平台,还在亲水平台用防腐木建了不少方亭。东护城河北头的琴韵广场建有重檐的观海亭。取义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巢胜利后,途径碣石留下的有名诗篇《观沧海》。另外,东湖、北海公园等沿岸或在假山上建有观景的亭子。清潩河、天宝河、青泥河、南运粮河、饮马河、三千多亩的中央公园等沿岸,不仅建有各式各样的亭子或是圆亭、方亭、石亭、长长的风雨亭、还建有不少新型的张拉膜结构的亭子。这些亭子或隐藏于万绿丛中、或掩映于芦花深处,给人以清幽天地之感,成为会谈佳境;或在湖边水岸亭亭玉立亭台倒影如诗如画让人们引入另一境界,眺望辽阔的水面、纵情于蓝天绿水间顿觉心旷神怡;在以三国文化为底蕴、以开阔水域为背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种养观赏为特色、以休闲餐饮为亮点、以健康和谐为目标,集旅游、观光、度假、餐饮为一体的文化型休闲胜地。在鹿鸣湖的假山上也建有防腐木方亭和飞檐斗拱的亭子,让人们驻足歇息之余尽赏夕阳映照下的碧波荡漾的湖面和四周美景。

随着居住环境的日益改善,不少小区观景亭、雕塑小品、树池广场、背景音乐、林荫长廊、临水汀步等,应有尽有。不仅为全小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相互交流的场所,同时对于整个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的调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安区镜湖花园小区同心桥旁的初心亭,利用亭子宣传或是宣传许昌市建安区党组织的发展史,或是介绍社区天仙三义庙或是介绍贞洁女杨氏的善孝的事迹;一些开发商别出心裁,如北海公园附近的碧海云天小区,建筑风格采用地中海建筑风格,独特的观景八角亭与标识性钟楼的运用成为许昌房地产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走进恒大悦龙台,引水为池、堆石为山营造出的一方山水,绿树环绕假山上一座望岳亭,碧波满园约4000㎡灵秀毓湖,错落有致的亭台水榭、曲桥依势而折,灵活曲直一步一景、繁花珍木有机结合而成的醉人的风景画卷会让你陶醉,让你回家成为一场美妙的旅行。

不仅名胜古迹或游园景区有一座座风格各异的亭子。近些年游走中,也曾在禹州南水北调渠畔的濯缨亭下望那一泓碧水,也曾在禹州长长的跨颍河而建的风雨亭下感受戏迷的快乐;也曾骑行南席镇文化广场,领略翠竹亭、莲心亭、廉孝亭的风采,也曾在襄城像首山的距今已五百余年历史的六柱稳竖、六角飞翘、六脊结宝葫芦顶的“却金亭”前,回味一代廉吏张淮却金的廉政故事。(明朝弘治年间,山西省顺天富商被奸诈之徒诬陷,定成了死罪,后经张淮复审,得以平反昭雪。富商感激不尽,赠张淮千两黄金,张淮不受。张淮隐退回到襄城北老家后,富商又千里迢迢馈送用千两黄金铸成了的“寿”字,仍被拒绝。富商说:“大人在位时,不受金银,怕有碍仕途,可如今还怕什么呢?”张淮说:“一个人在位时,能够拒收贿赂,只是做到了国家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到了晚年也能淡泊名利,这才是一位贤者应具备的风范啊!”富商愧疚不已,便在首山修建了这座,额首上书“却金亭”);也见过一些学校和政府单位、在假山秀水旁建有这样那样亭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化广场也遍及全国各个乡村。一些乡村还在文化广场上建有附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的长亭和短亭。如建安区五女店镇茶庵李村的茅亭、苏桥镇东张村的杏花亭、百花亭等。蒋李集镇圪垱村党建亭等;这些亭子或是在亭子下立碑讲述校史、村史,或是宣传廉孝故事,警示为官者廉洁自律,为民者善孝为先。

家乡的一座座或古老、或现代的不同风格的亭子,不仅仅是一种为人们提供遮阳避雨或休闲娱乐的建筑,装扮着许昌亮丽的风景;更是建筑和观赏性的巧妙结合,是建筑与诗词对联的对话,从而使亭子具有灵性而不再呆板,突破了自己的狭小空间,从有限到无限,成为了一种可以不断延展的文化意象。一座座亭子空灵飘逸,美观大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处处透露着文化气息,既有诗情画意的外在美,又具有人文情怀的内在美。一座座亭子无声地记录着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刻,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更向人们展示着家乡许昌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我爱家乡!我爱家乡亭亭玉立又具丰富内涵的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sdfdkqf.html

家乡的亭的评论 (共 3 条)

  • 沐
  • 凡亦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