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小贴士(一百一十)收入不平等与贫困(十一)

2022-03-24 04:23 作者:大桥_流水  | 我要投稿

结论                                              

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得出的结论是: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最富的人的收入不超过最穷的人的收入的4倍。虽然不平等的衡量是困难的,但显然我们社会的不平等已大大超过了柏拉图的建议程度。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但是,对于应该如何把这一原理运用到收入分配中很少有一致看法。多大程度的收入不平等是合理的,公共政策是否应该以改变收入分配为目的,在这两个问题上,哲学家和决策者的看法并不一致。公共政策的许多争论反映了这种不一致。例如,当税收提高时,法律制定者就会为税收应该落在富人身上多少,中产阶级身上多少,以及穷人身上多少而争论不休。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另一个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原理在当考虑经济不平等时是尤为重要的。惩罚成功和奖励失败的政策减少了对成功者的激励。因此,政策者面临平等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越平等地分割蛋糕,蛋糕就会变得越小——这个确实是每一个人都同意的有关收入和分配的结论。

总结

1. 收入分配数据表明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巨大不对称。最富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是最穷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的10倍左右。

2. 由于实物转移支付、经济的生命周期、暂时收入和经济流动性对了解收入变动如此重要,所以,要用某一年的收入分配资料来判断我们社会中的不平等程度是困难的。当考虑到这些因素时,它们总倾向于表明,经济福利的分配比年度收入更平等。

3. 政治哲学家关于政府在改变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的观点并不相同。功利主义者选择使社会每个人效用之和最大化的收入分配。自由主义者决定收入分配时,我们仿佛被置于“无知的面纱”之下,这使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自由至上主义者要求政府保护个人权利以保证一个公正的过程,但不用关注所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4. 有许多不同的政策旨在帮助穷人——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虽然这每一种政策都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由于经济资助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所以,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实际边际税率。这种高实际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经济学小贴士(一百一十)收入不平等与贫困(十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