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贴士(一百零八)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九)

最低工资法
规定雇主支付给工人的最低工资的法律总是争论的来源。支持者把最低工资作为帮助工作的穷人而政府又不用花钱的一种方法。批评者把最低工资看成是对它想帮助的人的一种伤害。
反对最低工资的想法很容易用供求工具来证明。对那些技能水平低和经验不足的工人来说,高的最低工资迫使他们工资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因此它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成本,并减少了这些企业需求的劳动量。结果是受最低工资影响的这些工人群体拥有较高的失业率。虽然那些仍然能够就业的工人就从较高工资中受益,但那些原本在较低工资时能就业的工人状况变坏了。
这些影响的大小关键取决于需求弹性。支持高水平最低工资的人认为,不熟练劳动的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的,因此,高水平最低工资所减少的就业是微不足道的。批评最低工资的人认为,劳动需求较为富有弹性,特别是在企业可以更充分地调整就业与生产的长期中更是如此。他们还注意到,许多最低工资工人是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因此,高水平最低工资作为帮助穷人的一种政策并没有完全达到目标。
福利
提高穷人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是政府补贴他们的收入。政府这样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福利制度。福利是包括多种政府计划的一个广义术语。这种福利就比如是国内的医疗保障制度和义务教育。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在国外,有很多对福利计划的批评。这就回到了一开始的例子,失业补贴导致了失业率的增加。所以批评福利制度的人断言,这些政策恶化了它们原本打算解决的问题。负所得税
当政府选择一种制度来征税时,它就影响了收入分配。累进所得税完美符合之前说的再分配策略。这种税制下,高收入家庭收入中纳税的百分比大于低收入家庭。
许多经济学家建议用负所得税来补贴穷人的收入。根据这种政策,每个家庭都要向政府报告自己的收入。高收入家庭根据他们的收入纳税。低收入家庭将得到补助。换句话说,他们将“支付”一种“负税”。
例如,假设政府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一个家庭的税收负担:
应交税收=(1/3收入)-10000元。
一个家庭的收入是3000元,那么他们要交的税就是1000-10000,为-9000。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会给他们9000元。
根据负所得税,贫困家庭不用表示需要就会得到经济帮助。得到帮助要求的唯一资格就是收入低。根据一种观点,这种特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一方面,负所得税不鼓励因为除懒惰外的其他原因陷入贫困的人。另一方面,负所得税也会补贴那些仅仅是由于懒惰而陷于贫穷的人,而在一些人眼中,政府最不该补贴这样的人。
因此,更加合理的一种和负所得税有相同作用的政策是劳动收入税收减免。这种优惠使贫困劳动家庭一年中得到的所得税返还大于交纳的税收。由于劳动收入税收减免只适用于劳动的穷人,它就不会像其他反贫困计划所做的那样鼓励得到补贴的人不干活。但由于同样的原因,它也无助于减轻由于失业、生病或其他无工作能力引起的贫困。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