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小贴士(一百零六)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七)

2022-03-24 04:10 作者:大桥_流水  | 我要投稿

自由主义

思考不平等的第二种方法是所谓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在他的著作《正义论》中提出了这种观点。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但是这种公正要有一位一无所知的无偏见的观察者来评价。

罗尔斯从一个社会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应该是公正的这个前提开始。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使社会成员对公正的含义有一致的认识呢?每个人的观点必然要取决于自己特殊的环境——他才能高还是才能低,勤奋还是懒惰,受教育多还是受教育少,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我们能客观地决定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罗尔斯提出了以下的思想试验。设想在我们任何一个人出生之前,我们到一起开会设计统治社会的规则。这时我们对我们每个人生活的起点都一无所知。用罗尔斯的话来说,我们都处于“无知面纱”背后的“原始状态”。罗尔斯认为,在这种原始状态时,我们可以为社会选择一套公正的规则,因为我们必须考虑这些规则将如何影响每一个人。正如罗尔斯所指出的:“由于所有人都处于相似状况,没有一个人能设计有利于自己特殊状况的原则,所以,公正的原则是公正协商或谈判的结果。”用这种方法设计公共政策和制度使我们对什么政策为公正的判断保持态度客观。

然后罗尔斯考虑在这种无知面纱蒙蔽下所设计的政策要达到什么目标。特别是,他考虑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结果是在收入分配的最上层、最下层还是中间层,他会认为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是公正的。罗尔斯认为,处于原始状态下的人会特别关注处于收入分配最低层的可能性。因此,在设计公共政策时,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社会中最差的人的福利,而不是像功利主义者所主张的使每个人效用的总和最大化。罗尔斯要使最小效用最大化。罗尔斯的规则被称为最大最小准则

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到此为止,光看概念来说,大桥君觉得大家都还是云里雾里的。让大桥君来解释一下。首先,大桥君个人认为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也不可能在出生之前开会,但是合理的是,人们会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考虑最坏的打算。因为谁都会想一个万一“万一我特别倒霉,抽到了下下签……”所以,人们为了避免自己倒霉,会尽可能地使最坏的情况变好。当制定政策的人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政府,延续这种思想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让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由于最大最小准则强调的是社会上最不幸的人,所以它证明了旨在使收入分配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正确的。通过把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社会增进了最不幸者的福利。但是,最大最小准则并不会导致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如果政府努力使收入完全平等化,人们就没有勤奋工作的激励,社会的总收入将大大减少,而且最不幸者的状况肯定会更恶化。因此,最大化标准仍然允许收入不对称,因为这种不对称可以增强激励,从而提高社会帮助穷人的能力。然而,由于罗尔斯的哲学只重视最不幸的社会成员,所以它要求的收入再分配比功利主义者更多。

罗尔斯的观点是有争议的,但这种思想实验确实也很特别。它使我们把收入再分配作为社会保险的一种形式。这就是说,从“无知面纱”蒙蔽的“原始状态”的角度看,收入再分配很像一种保险政策。就跟我们买保险一样,都是为了最好最坏的打算。同样,当我们选择向富人征税以补助穷人的政策时,我们就为自己成为穷人家庭成员的可能性进行了保险——因为人们不喜欢风险。

但是,无法解释的是“无知面纱”蒙蔽的理性人实际上厌恶风险的程度是否足以使他们遵循最大最小准则。实际上,由于原始状态的人结果可能处于收入分配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所以当设计公共政策时他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可能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在无知面纱之下最好的政策应该是使社会成员的平均效用最大化。但是这种解释就更接近于功利主义者而不是罗尔斯主义者。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经济学小贴士(一百零六)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