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略谈楹联的基本元素

2015-02-25 12:38 作者:郁农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略谈楹联的基本元素

崔玉龙

楹联是诞生古老、应用广泛的独立文体,从宫廷到民间无处不在,为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雅俗共赏。那么,楹联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仗”二字;或换言之,表达完整意思的对仗语句即楹联。

据《辞海》释义,“对仗”是诗文中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由此看来,“对仗”完全可以涵盖楹联对词性和声律的基本要求。

首先,对仗要讲词性对品。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或现代语法所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等等。这里的相对拟包含三个层次:字面、词语句子成分。也就是说,字类相同、相近者成对,词性相同者成对,充当句子成分相同者亦可成对。如语法作用相同,都作主语时动词形容词可以与名词相对,都作状语时形容词、数词可以与副词相对,等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经常运用的联中自对或修辞格中的互成对可以放宽词性的限制。如杨度挽黄兴联:“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名词“肝胆”为同义连用字,动词“死生”为反义连用字,成“互成对”,其相对不拘词性。

其次,对仗要讲平仄对立。这里有两种划分,即一是按声律节奏,二是按语意节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所谓“声律节奏”,就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以两个字为一标准音步,节奏点在音步的第二个字上,也就是说,全句的二、四、六字等偶数位以及尾字都属节奏点,所以古人有“二字而节”的说法。这是一种超越了语意的节奏方式,即不论语意节奏如何停顿,五、七言律句总是按“二字而节”的方式读成“二、二、一”或“二、二、二、一”节奏。

所谓“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语意节奏无固定的字数,它同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由于对联文体融合了诗歌、骈文、词曲乃至古文和白话各类文体的语言方式和风格,我们既不能强求各类句式都按“二字而节”的声律节奏来划定,也不能无视五、七言的律诗句式占对联句式主流的实际,强求所有句式皆按语意节奏来划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认可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双轨并行,节律安排只要符合二者之一,即可认为达到了“节律对拍”的要求。但是,同一副楹联,或依声律,或依意顿,只能用一种方式,而且上下联要一致。

然而,不管是按声律节奏还是语意节奏划分,都是:(一)本句内各节奏点一平一仄的交替,即句中节奏点(或称停顿点)平仄交替。如果上下联中内部不作平仄的交替,而连续用平声或仄声,就犯了“失替”的毛病。(二)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平仄相反。如果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同,就犯了“失对”的毛病。而上下联节奏点平仄对立要优于同句节奏点的平仄交替。若是因为内容的表达或是非律句式的语言风格,需要在二者中放宽一项的话,可以放宽句内节奏点的平仄交替。(三)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一般要形成有规则的交替。

第三,对仗须注意的几个关节。一是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关联,不可风马牛不相及,尤其要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二是不允许出现同位或异位的不规则重字(个别虚词除外),这应被视为“硬伤”;三是切忌“合掌”,即不要同义词、近义词相对,更不能上下联意思雷同;四是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但须词性相类),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五是应避免上下句的后三个字“三平”、“三仄”;六是防止对联头重脚轻,相对失衡,尽量做到妥帖稳当;七是上下联应仄起平收;八是古、今声不可混用。

0)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3572/

略谈楹联的基本元素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