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苍天为证2025版第一回2025-04-2509:29·小牮

2025-08-05 21:41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苍天为证”是赤诚众小牮描写神州新世纪之交、华城镇化进程二十年间,百姓生活境遇,写城市拆迁安置中遭遇种种风波烦恼,写民众为公平、正义与尊严,与腐败权贵、黑恶势力进行殊死较量的小说。本片纯属虚构。小说正本清源2025版,分为上下两篇:“风波”与“较量”,共计80余万字左右。

上篇 风波

苍天为证 第一回:老宅的“老人儿”

新世纪的风裹挟着混凝土的气息,掠过沽海市的天际线。塔吊刺破灰蒙蒙的云层,推土机的轰鸣碾碎了老街巷的晨雾,这座历经六百年沧桑的北方重镇,正以近乎暴烈的姿态,将古老的肌理一点点拆解重组。鳞次栉比的高楼如同钢铁森林拔地而起,而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低矮民房,却在轰鸣声中化作尘埃,只留下空荡荡的地基,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北城区老城北的沽口街片,是这场城市改造浪潮中最汹涌的漩涡。东门内大街宛如一条时光的纽带,一头系着巍峨的鼓楼,飞檐斗拱间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一头连着庄严肃穆的文庙,红墙黛瓦下飘散着千年的墨香;隔着马路,娘娘宫的香火终年不绝,烟雾缭绕中,是百姓们世代相传的祈愿。这些声名显赫的地标,不仅是沽海市的文化符号,更是刻在每一个沽海人心底的精神图腾。

卧龙巷,就藏在东门内大街北侧的褶皱里。从南北口进入,第三个院门便是门牌五号——一座古朴的四合院,静静伫立在岁月深处。两扇紫黑色的大门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光泽,斑驳的漆皮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脱落处露出的木纹,记录着数不清的风侵蚀。门墩上那对雕刻的小麒麟,曾经活灵活现、威风凛凛,如今却缺耳短足,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可它们依然坚守在原地,守护着这座老宅的安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跨过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扇高大的彩绘影壁,上面雕刻着四季名贵花卉:日牡丹雍容华贵,盛夏荷花亭亭玉立,金秋菊花清雅高洁,寒梅花傲凌霜。虽然色彩早已黯淡,花瓣也有了残缺,但细腻的雕刻线条依然清晰,仿佛在向每一个来访者诉说着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主人家的讲究。

院子中央,一棵挺拔茂盛的古槐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粗壮的树干要两人才能合抱,树皮上布满了沟壑,像是老人脸上纵横的皱纹。据族谱记载,这棵树是金氏祖辈从塞外老家落脚此地时亲手栽种的幼苗,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如今早已枝繁叶茂,树冠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将近百十平方米的方正院落笼罩在一片清凉之中。每逢晌午,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微风拂过,光斑便跟着轻轻晃动,如如幻。盛夏时节,这里更是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街坊邻里常常聚在树下,摇着蒲扇,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在院落里回荡。

正房是一明两暗的大开间,坐北朝南,采光极好。金世矩与老伴史明霞就住在这里。屋内的陈设简单而温馨,八仙桌上摆放着几件祖传的瓷器,虽然有些磨损,却依然精心擦拭得锃亮;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记录着金家几代人的变迁;墙角的老式座钟,每到整点便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像是在为岁月伴奏。

西厢房是儿子金跃昆的住房。文革后期,为了改善居住条件,金家在院中空地搭建了这间屋子,可惜没有产权,如今长年锁着,少有人住。金跃昆和儿媳王颖五年前远赴加拿大闯荡,带走了满箱的憧憬,也留下了满院的牵挂。南面那间细长条的厨房,也是后来搭建的。虽然没有房产证,但金家始终保留着解放前的地契,这些年没少往房管局跑,却始终没能办下合法手续。

不过在这一片,因文革动荡遗留下来的无产权建筑比比皆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也就渐渐习以为常了。

金世矩常常会坐在古槐下的石凳上,摩挲着族谱上泛黄的纸页。“金贞六年,先祖随金王国迁都燕京,顺河而下,定居沽海……”这些文字他早已烂熟于心,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每当有外人赞叹这座老宅时,他总会如数家珍地搬出族谱,讲述家族的渊源,言语间满是自豪。在他心里,这座老宅不仅是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金家六百年来繁衍生息的根脉,是与沽海市血脉相连的见证。

在老城纵横交错的胡同里,散落着许多像金家这样的“老人儿”——他们是这座城市最早一批居民的后代,见证了沽海市从渔村码头到繁华重镇的蜕变,亲历了朝代更迭、战火纷飞,也感受着新时代的冲击。他们的口音里带着独特的沽海韵味,他们的记忆里藏着这座城市最本真的模样。而金家的这座老宅,就像一个时光胶囊,封存着无数的故事,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情感,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着最后的倔强 。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ymumkqf.html

苍天为证2025版第一回2025-04-2509:29·小牮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