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苍天为证2025版第二回

2025-08-05 21:43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苍天为证 2025版 第二回

第二回 金补差遭辞退

金世矩,已然六十三岁高龄,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可那股子知识分子的精气神儿,依旧十足。他的老伴,也快六十岁了,老两口双双退休没几年,本想着能过上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尽享天伦之乐,可现实却总跟他们开玩笑。

最近这十几年,老两口的心思全扑在了儿子的婚事上。儿子跃昆这小子,挑对象那叫一个眼花缭乱,几年间相亲的对象竟有一打多。谁能想到,最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他与知根知底的高中同窗王颖看对了眼。王颖这姑娘,模样俊俏,知书达理,性格沉稳,第一次见面,就赢得了老两口的满心喜爱。

好不容易,风风光光地给儿子办完婚礼,老两口满心期待着能早日抱上孙子,可谁能料到,这小俩口像是着了魔一般。放着国有大公司的安稳工作不要,非要跟着几个同学奔赴加拿大创业。还口口声声说什么“趁年轻先立业,后生育才是正路” 。

金家夫妇盼着抱孙子、延续香火的愿望,这下彻底落空了。更让他们无奈的是,跃昆带走了家中几乎全部积蓄,拦都拦不住。小两口倒是嘴甜,信誓旦旦地承诺,等创业发达了,一定会加倍回报,好好敬二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两口虽说心里不是滋味,但想着年轻人志向高远,走的也是正路,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和支持。跃昆夫妇出国后,日子慢慢归于平静。平日里,明霞操持着家务,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金世矩则在附近的一所中学代课补差,虽说忙碌,倒也过得安逸。

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是短暂的。这天,金世矩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行驶在运河路上。八月的初秋,骄阳依旧似火,即便太阳已经西斜,可路上的燥热丝毫未减。金世矩一米七六的个头,五官端正,头发略显花白,鼻梁上的近视镜,让他看起来文质彬彬。他身形瘦俏干练,腰板挺得笔直,一看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

他刚从津阳中学回来,心情却异常沉重。学校新近充实了一批应届青年教师,代课老师便都被辞退了,他也不例外。他低下头,看着白衬衣口袋里那十张百元大钞,重重地叹了口气。这是他刚拿到的最后一个月的薪水,心中满是感慨:“唉!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好事儿总是轮不到我头上!”他喃喃自语着,往昔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金家,本是书香门第,世代相传。除了落户沽海的第一代,因家境贫寒,靠着励精图治、勤俭持家,从商学买卖创下家业外,往后的几代人,清一色都是教书匠,而且教的都是汉语国文。就连金世矩的媳妇明霞,也是初中语文教师,说起来,金家也算是传统的教育世家了。

按道理讲,如今从事教育行业,薪资丰厚,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也高,可偏偏这份幸运,从未降临到金家。六、七十年代,金世矩和老伴同在一所中学教书,勤勤恳恳近二十年。可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局一声令下,以支援厂矿发展教育的名义,将他们鬼使神差地调到了机械局重型机器厂职工学校。

八十年代初,各行各业工资水平相差不大,重工业单位不仅配给的粮票多些,奖金也颇为可观,工人老大哥备受敬仰。在这样的形势下,两口子稀里糊涂地转了人事关系。好在厂办职工学校的工作清闲,教课压力比中学小,他们便把培养儿子上大学、深造当成了首要任务,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平静。

谁能料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大潮汹涌,形势急转直下。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师的薪金福利翻倍增长;可重机厂的效益却每况愈下,停工停产、下岗裁人成了常态,奖金没了踪影,有时连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金世矩每个月只能拿到六百元退休金,而明霞因为早退五年,退休金才五百出头。此后,医疗社保也因单位报销困难,几乎形同虚设。老两口平日里小病只能忍着,大病更是不敢去瞧,还得省吃俭用存些积蓄,以备养老之需。

金世矩空有一身教书的本事,无奈之下,只能走上代课补差这条路。幸好,七十年代的中学同事张老师大力举荐,他才有机会重回曾经就职的津阳中学代课任教。

刚回到学校那会儿,金世矩的心情难以平静。眼前重新翻修、规模扩大数倍的校园,宽阔美丽;崭新宏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还有那充满青活力的学生们,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都让他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尤其是他当年器重的学生小周铭,留校工作几年后,如今已是教导主任,月薪两千多块。去年刚退休的张老师,养老金有一千五百多元,再加上代课的千元收入,生活十分惬意。教师优厚的薪水和崇高的地位,让金世矩既羡慕又感慨。他忍不住在心里埋怨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如今落得这般境地,满心都是懊悔与无奈 ,心,也仿佛掉进了冰窟窿,寒透了。

待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tmumkqf.html

苍天为证2025版第二回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