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田里观日出

庄稼田里观日出
作者:豫原(原创)2018.6.于天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诗中对日出的描绘,被世人称颂为千古佳句。可说,从古至今,观日出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大题裁,美诗佳作不胜枚举。身处不同的景地观看日出会有不同的意境和感怀。
海上观日出的诗文颇多。大作家巴金的《海上日出》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了。文中写道: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便出现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她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作家巴金对海上日出的情景按升前,初露,出海,到进入云层的顺序,描写太阳的美妙变化及天海的壮丽美景。细致,优美,精彩,文笔独到,给人以美感和遐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登山观日出的诗文也不少。清诗人宋思仁《登泰山》:
绝磴千盘近紫穹,最高峰顶独梯空。
天门依约开金锁,云路苍茫挂玉虹。
清乾隆《登日观峰看日出》:
忽见明霞吐海东,天鸡初唱五更中。
未收夜色千山黑,渐发晨光万国红。
将日出红光普照大地山川的景色描写的恢弘壮观。
明朝才子唐寅《登山》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诗近乎于白话,但颇有意境。
观日出还有在江河湖水边,在沙漠旷野上,在楼台亭阁中-----。然而,我却喜欢在庄稼田里观日出。
阳春三月,春意昂然,麦苗儿青青,晨曦中弥漫着淡淡的薄雾,东方天边的鱼肚色渐渐地微红了。忽儿,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了半个脸蛋,刹那间跃出了地面。薄雾中的太阳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圆圆的,暗红暗红的。继而,慢慢的变色靓红,金黄,天空烧起了朝霞,半边天都染红了,红的似然烧的火。那一条条云朵,像流淌的钢水;那鱼鳞状的白云染成了鲜艳的红色,云的边沿镶嵌上耀眼的金边,五彩缤纷,如百花争艳。是七仙女的彩裙,还是撒向天空的花瓣呢?
太阳透过云层向大地射出了一道道霞光,普照了大地,普照了麦田,普照了田里忙耕,忙种的人们。霞光下,麦苗儿上的水珠亮光闪闪,晶莹剔透,像颗颗宝石。霞光下,田里人的脸映红了,心也映红了------。霞光下,田边的河水波光粼粼,红光闪烁。村头上空的炊烟像飘荡着的彩带。这使我想起 唐朝诗人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来。
待到收麦时节时,大地一片金黄,霞光下,更加的金光灿灿,别有一番景致。
秋天,田里的高粮红了,玉米,谷子黄了,棉花白了,还有青绿的薯秧,青菜。此时,站在田地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淡淡的秋香,观看太阳从青纱帳里窜出,更有不一样的美。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给田野披上了五色的衣装,斑斑澜澜,恢弘,大气,像一幅连天地的浓墨重彩的油画,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身居城市,每天看到的是挂在高楼顶上的太阳,给人以火辣刺眼之感。愈是这样,就愈加的怀念家乡,怀念家乡的田野,怀念在家乡庄稼田里观日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