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第八十二回
乱云润生 2025版 第八十二回
第十二章 第八十二回
暮色如墨,悄然浸染着沈阳城的天际线。2020年1月20日下午四点,赤怀忠老师与我并肩踏入"天眷盛京"沈阳故宫。冬日的寒风掠过红墙金瓦,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裹挟其中,扑面而来。崇政殿的飞檐上,铜铃在风中轻响,似在低吟着往昔的故事;凤凰楼的琉璃瓦泛着暗红的光泽,在残阳余晖的映照下,宛如凝固了时光。我们缓缓穿行于殿宇之间,指尖轻轻抚过斑驳的廊柱,试图从冰凉的触感中,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直至闭馆的钟声悠悠响起,我们才依依不舍地迈出宫门。向热情讲解的导游小李女士真诚致谢后,赤老师笑着提议:"走,带你去尝尝咱沈阳的特色美味!"没走几步,我们便拐进一条香气四溢的美食街,老字号"老边饺子"的招牌在霓虹灯下格外醒目。店内热气蒸腾,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透过雾气,只见厨师们手法娴熟地包制着饺子,精巧的褶子如花瓣般绽开。待饺子入锅,沸水翻涌间,一个个饱满的饺子上下沉浮,宛如白玉在碧波中起舞。咬开薄如蝉翼的饺子皮,鲜美的汤汁瞬间在舌尖迸发,浓郁的肉香裹挟着独特的香料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我趁机在店堂内采风录像,记录下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一幕。店家不仅没有丝毫不悦,反而热情配合,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当我们酒足饭饱准备离开时,热情的经理竟追出门来,手里拎着两大盒精心包装的饺子,执意要我们收下,说道:"这是店里的一点心意,路上饿了就吃,也算给二位留个念想!"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满怀感激地接过,这份淳朴的热情,让寒意顿消。
来到停车场,赤怀忠老师快步上前,抢先打开车门,坚持要亲自驾驶。我只好坐上副驾驶位,系好安全带。越野车发动的轰鸣声响起,赤老师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同时向我解释道:"这段路我熟得很,因为工作原因,每年都要来回跑上十趟八趟。沈阳到抚顺也就七十公里出头,开车一个钟头就能到。你这段时间就别忙着编辑视频了,正好听听我给你讲讲抚顺的情况,还有我家在那儿的老房子。那房子可是有些年头了,最早是我养父的爷爷,从赫图阿拉老城村去千斤寨打工时住的工棚,解放后成了公产房,九十年代拆迁改造后,就分到了现在的偏单元。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在那儿住过,现在他在北大读博士,房子就空着。今晚咱俩就住那儿,方便得很。对门邻居是我发小,我平时把钥匙放他那儿,让他帮忙照看。刚刚已经跟他说了,暖气、热水器都给咱开好了,保证暖烘烘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赤老师一边专注地开车,一边开始介绍抚顺:"抚顺是辽宁省的地级市,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还是沈阳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东边和吉林省挨着,西边距离省会沈阳也就45公里,北边和铁岭相邻,南边靠着本溪。抚顺平均海拔80米,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区在浑河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风景特别美。全市有四个市辖区、三个县,总面积.03平方千米,总人口206.7万。"
说到这儿,赤老师的语气变得庄重起来:"抚顺可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处在长白山余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这里以前被叫做'煤都',名声响得很。而且抚顺还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还是国家森林城市呢!"
赤老师接着讲述抚顺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82年,西汉武帝始元五年,玄菟郡就设在这里,那可是当时东北重要的军事行政管理机构。后来到了隋唐时期,结束了高句丽政权,抚顺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唐朝的时候,中原文化和辽东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得特别好。到了明朝洪武十七年,也就是1384年,明朝在高尔山下建了抚顺城,明成祖朱棣赐名'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这个名字就这么来了。"
"抚顺可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满旗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山城起兵,从这儿开启了统一大业,后来在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的赫图阿拉称汗,这才有了后来近300年的大清基业。"赤老师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到了民国时期,抚顺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少变化。1915年,抚顺县公署从抚顺城搬到了千金寨,那儿就成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28年'东北易帜'后,抚顺县归辽宁省管。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来了,为了扩大煤矿开采,在这儿犯下了滔天罪行。1945年'八一五'光复,解放军进驻,建立了抚顺市人民政府。后来又经历了国民党占据、再次解放,直到新中国成立,抚顺的归属和发展才慢慢稳定下来。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成辽宁省,抚顺成了省辖市,新宾、清原也先后划归抚顺,一直到现在。"
讲完这些历史,赤老师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历史对我们满旗子孙太重要了,以后想查祖辈的行踪,都得靠这些资料。尤其是千金寨,对你这次寻根问祖太关键了。虽然时间紧,但咱们也得仔细找找线索。而且你看,南方疫情越来越严重,我寻思着,明天上午考察完抚顺,你就赶紧回家吧,安全第一,你觉得呢?"
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心里也正有此意。随即打开手机录音,一边认真听赤老师讲述,一边留意路况,适时提醒。
赤老师继续说道:"我家在抚顺老城区老火车站附近的新市街,还有一套拆迁改造分的偏单元楼房。说起这房子,就不得不提千金寨。你一直念叨着老老爷当年闯关东去了千金寨,这在当时确实是大趋势。那时候,推翻满清后,到处都在'驱除鞑虏',旗人为了保命,纷纷更名改姓,伪装成汉族。年轻力壮的人,为了谋生,哪儿能挣钱就往哪儿跑。抚顺可是风水宝地,大家都知道这儿地下埋着'黑金',但在清朝的时候,龙脉之地,谁敢随便开采?"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情况就不一样了。近代抚顺的兴起,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叫王承尧,是抚顺煤矿的创始人,也算是近代抚顺城市的奠基人。1901年,正是光绪二十七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王承尧抓住机会,打通关系,获得了开采抚顺煤矿的权力,还创立了煤矿公司。从那以后,千金寨的采煤业、工商业就渐渐热闹起来,城市中心也从抚顺城慢慢转移到了千金寨。"
赤老师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慨:"可惜好景不长,列强们盯上了这块肥肉。日俄战争爆发后,1905年,日军占领了王承尧的煤矿。王承尧四处奔走,揭露日本人的罪行,可腐败的清政府根本靠不住,最后也没能讨回公道。日本人霸占煤矿后,成立了'抚顺采炭所',后来又改成'抚顺炭矿',开始了长达40年的疯狂掠夺。"
"为了开采煤炭,日本人强行赶走当地居民,扒掉民房,扩大开采区域。他们还强迫中国矿工每天工作12到13个小时,工资却少得可怜,只有日本国内女矿工工资的40%。在这40年里,有20万矿工惨死,千金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赤老师的语气中充满了悲愤。
"更过分的是,日本人在强占土地、掠夺资源的同时,还在千金寨建了'日人街'。那儿的建筑富丽堂皇,街道整齐宽敞,自来水、煤气、电灯、暖气一应俱全,完全是欧式风格。而中国人住的地方,却破败不堪。但即便如此,当时的千金寨也十分繁华,和沈阳、大连、哈尔滨齐名。"
赤老师指着远处的方向说:"这些资料,很多都是抚顺博物馆、档案馆里保存的,有些还是我大学在博物馆实习的时候整理的。博物馆里的老照片,还能看到当年的铁路、村庄的位置。说不定你的老老爷,还有我养父的爷爷,就是在那个时候,到千金寨打工的。他们之间有没有故事,还得慢慢查。"
说话间,越野车已经驶入抚顺市区。霓虹灯光将街道映照得五彩斑斓,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赤老师将车停在一条热闹的美食街上,说道:"再有五分钟就到家了,先买点下酒菜!"他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一会儿就拎着麻辣拌、锅包肉、炸香肠、豆面卷子等特色美食,还买了一瓶当地的好酒,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到家了,今晚咱们爷俩好好喝一杯,边喝边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