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第六十六回
乱云润生 2025版 第六十六回
第六十六回 溯源肃慎先祖 情满黑水圣境
满旗的后裔们怀揣着对先祖的敬仰与追思,踏上了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的土地——依兰马大村。这里,是斡朵里城遗址的所在,是他们探寻家族根源的圣地。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众人尽情领略着历史的厚重,考察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夜幕悄然降临。金馆长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前往附近的金村长家中共进晚餐,让这趟寻根之旅在温馨的氛围中继续延续。
金村长的家离村委会并不远,金馆长在路上笑着说道:“咱先聚餐吧,晚上我再回家去住。我家那宅子平时不怎么收拾,乱糟糟的,可别坏了大家的兴致。您还是把金村长的宅院好好录像,这可是村中最具满旗风韵的样板房,把录像做成视频,一定要传给金村长,再教他怎么长期保存。他就盼着有空的时候,能看看自己这幸福美满的家。”
众人一边说笑着,一边走进了金村长家的宅院。眼前的景象,仿佛将他们带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满族时代。大气的前门楼,环绕的柳条篱笆墙,宽阔的院落中,索伦杆子高高耸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联三间的口袋房,两侧地面上的烟囱,处处彰显着满族建筑的独特风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进正房,万字炕、格子窗、躺柜、座钟、瓷瓶、冒筒、镜台等一应俱全,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满族的传统文化。西墙供奉着太祖爷努尔哈赤的神像,佛爷炕上的祖宗板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宽敞的大火炕上,紫红木炕沿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南炕作为待客的礼仪之地,讲究颇多。此时,大硬木炕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满族杀猪菜,各种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
如今的满族“杀猪菜”,早已发展成为多种菜品组合的系列菜。依兰本地的“杀猪菜”,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不断创新,花样繁多,口味丰富。手撕肉、五花肉、蒜泥白肉、筋道护心肉、大块拆骨肉、细丝纯瘦肉,还有全套猪下水特色灯笼挂,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各种嫩瓜、生菜、果蔬,以及炒红果,为这顿美食增添了清爽的口感。蘸料由酱油、醋、辣椒油、蒜泥、芥末、腐乳、麻酱等调制而成,丰富的口味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最后,热气腾腾的酸菜炖白肉血肠压轴上桌,将这顿满族盛宴推向了高潮。桌上还有满族各种饽饽、粘食,以及驰名中外的五常米,香喷喷的米饭让人食欲大增。满族奶茶、著名的哈啤也一应俱全,为大家的欢聚增添了更多的欢乐氛围。
看着炕桌上如此丰盛的菜肴,金馆长不禁好奇地问金村长:“金老弟,你这是什么时候精心准备的呀?我下午一点多给你打电话,说傍晚有远方至亲来访,这眨眼间就整出这么一大桌美味佳肴,光看这摆盘,起码得忙活两三个钟头吧!”
赤怀忠也感慨道:“马大村的亲人如此盛情款待,我和诚众赤老师万分感谢。您辛苦准备晚餐的时候,我俩还在三江平原的北大荒上开车赶路呢!”说着,我也跟着点头,向金村长表达着心中的感激。
金村长连忙回应道:“应该的,应该的。本来想在村委会办公室摆桌,可又担心书记年纪大了,跟着操持太累。再一想,在我家里做饭,锅碗瓢盆都方便。今天正好是我妻哥生日,全家人一早去邻村拜寿,中午刚吃完寿面,就接到金馆长的电话。我跟妻哥说明情况后,这一下午就忙着采购、做饭,好在没耽误事儿。咱满旗至亲都不习惯下馆子,祖祖辈辈就喜欢在热炕头聚餐唠嗑。”说完,金村长便热情地催促大家上桌。
众人按照年纪和辈份大小依次落座,村书记和年过古稀的我坐在正座,金馆长在左,怀忠老师在右,大家都盘腿坐在热炕头上。金村长和四十多岁的村会计,则在炕边地上摆了两把椅子,坐在下首,随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斟酒、献茶、添菜、撤碟、盛饭、上汤,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大家。
俗话说,酒席桌上少不了白酒。金馆长笑着捧上两瓶依兰古城洞藏好酒,说道:“这酒敬请诸位至亲尝尝,依兰古城洞藏酒文化园的董事长是我的挚友,今天特意带了两瓶。这可是弘扬咱满旗文化的醇酿好酒,其中还有不少典故呢!”
金馆长接着介绍道:“先说说存放这酒的藏酒洞,它长500余米、高两米、宽2.5米,山洞蜿蜒曲折,曲径通幽,环环相通,蔚为奇观。洞中有两处天然泉,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是东北独具特色的洞藏古洞。主洞北侧,有一个神奇的副洞,和1950年在依兰东山发现的距今6000年的原始人类倭肯哈达洞穴遗址极为相似。有经营头脑的人将其开发复原,在洞中可以感受原始人渔猎生活的情景。依兰瑞立酒业的‘古城洞藏酒文化园’就在倭肯哈达洞内,这里醇酿精藏着白酒系列。酒洞中有五座库房,分别以女真延续民族的五个部族名称命名,即‘肃慎洞’、‘挹娄洞’、‘勿吉洞’、‘靺鞨洞’、‘女真洞’品牌洞。不同年代、不同度数、不同容器精制的白酒,采用传统配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在古洞中珍藏。游客来依兰,不仅能观赏到依兰原始人的生活状态,还能品尝到依兰酒文化的内涵。今天给大家奉上的是优质的‘肃慎洞’与‘女真洞’酒,它们传承着远古六千载的先祖文化精髓。”
在这承载着先祖记忆的土地上,在金村长充满满族风情的老宅中,至亲同胞们共同举杯,畅饮着这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美酒。金村长和村会计为众人在传统满族酒盎中斟满好酒,一时间,觥筹交错,热炕头上的气氛愈发热烈,大家开始唠起了先祖肃慎的文化。
几杯美酒下肚,赤怀忠老师率先发言,表达了对马大村亲人盛情款待的感谢,随后便转入了寻根溯源的正题:“今天我们所说的,和在神州各处学术讲座、网络传媒上引经据典的论证不同。此时此刻,我们满旗子孙真真切切地站在先祖生活的圣地上,就像投入了圣母的怀抱,要向九泉之下爱新觉罗·努克哈赤的六世祖,清肇祖猛哥帖木儿祖宗爷,倾诉心中的肺腑之言,希望圣祖在天之灵能够知晓!”
“斡朵里部是明代建州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元朝五万户府中的斡朵怜万户府。元朝末期,松花江下游地区的五个万户府,仅剩下胡里改部、斡朵里、桃温部三个万户府。从历史沿革来看,斡朵里部最初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的依兰县。元末明初,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再加上受到‘野人女真’的袭击,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相继南迁。南迁后,长期居住在今图门江中下游到朝鲜半岛咸镜北道会宁市、茂山郡一带。明朝永乐十年左右,明朝与李氏朝鲜之间的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也就是后来清王朝赐封的清肇祖,努尔哈赤之上六辈的先祖,他率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被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永乐四年,即1406年,在女真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的推荐下,明朝政府授予女真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都指挥使,这引起了朝鲜的不满。永乐九年,1411年,‘猛哥贴木儿尝侵庆源,畏其见伐,徙于凤州。’这些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祖先沧桑迁徙的行动轨迹。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朝政府正式在凤州设建州左卫,委任猛哥帖木儿专管建州左卫事宜。”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建州卫迁往婆猪江的同时,猛哥贴木儿率部众迁回今朝鲜境内阿木河旧居地。1433年,宣德八年正月,猛哥帖木儿随钦差回京,朝廷晋升他为右都督。同年八月,明辽东指挥裴俊奉诏率官军抵达斡木河,敦促猛哥帖木儿继续遣返被杨木答兀煽动叛逃的军人及人口。猛哥帖木儿奉诏寻找杨木答兀,向他宣布了敕谕。杨木答兀表面应诏,并约定八月十五日在指定地点交还被掳掠的所有人口。
然而,裴俊率官军按指定时间和地点到达时,却遭到了杨木答兀叛军的包围。杨木答兀勾结女真兀狄哈部300余人,射杀明军,抢走大批物资。裴俊率官军英勇抵抗,还误认为猛哥帖木儿‘首谋作贼’。危急关头,猛哥帖木儿率500余骑前来救援,杀死兀狄哈部头目阿答兀,击退了兀狄哈部军队的围攻,杨木答兀弃马登山而逃。猛哥帖木儿救出裴俊等人,可他的弟弟凡察、儿子阿谷等却身负重伤。八月十九日,杨木答兀又勾结七姓野人女真800余众,突然包围了猛哥帖木儿的驻地。猛哥帖木儿组织将士英勇抵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不幸壮烈牺牲,年仅64岁,他的长子阿谷也被杀害。至此,建州左卫遭受了最为沉重的打击,家族近乎陷入覆灭境地。”
“1434年,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的异父同母弟弟凡察为都督佥事,负责建州左卫事务。1437年,明正统二年,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的次子董山接任建州左卫指挥一职。董山为了防止受到其他部族的袭击,向朝廷提出请求重返辽东定居,朝廷应允。1439年春,董山率领部众迁移至婆猪江,也就是今吉林省海龙县。此后,凡察与董山叔侄常发生权位之争。朝廷为了削弱建州左卫的力量,于1442年在建州左卫之外,又增设建州右卫,命凡察出任都督同知,管理右卫事务,居住在三土河一带。
当时三土河山清水秀,丘陵起伏,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建州女真便以苏克素浒河,即后来的苏子河为中心定居,爱新觉罗家族逐渐恢复发展壮大,后来生活在赫图阿拉,史称兴京,也就是今辽宁新宾。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就出生、成长于这块土地上。他叱咤风云,率领满旗众子孙前赴后继,终于实现了神州大一统,这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清王朝的发祥地。”
“清朝史定论,猛哥铁木尔,又可称‘孟特穆’,是清王朝的开山肇祖,被尊奉为‘大清肇祖原皇帝’。这个谥号,是清朝顺治皇帝鉴于猛哥铁木尔生平卓著的贡献,给予的极高圣誉。没有猛哥铁木尔带领爱新觉罗家族历尽千辛万苦南迁,并在苏子河畔定居生根发芽,就不可能孕育出努尔哈赤,更不会有大清辉煌的历史。所以,满清统治者充满家国情怀地寻根溯源,念念不忘先祖,猛哥铁木尔确立‘肇祖原皇帝’的地位,是顺理成章、实至名归的。”
“此时此刻,我们后辈子孙再次向猛哥铁木尔、孟特穆圣祖回顾您率家族迁徙的过程。在女真南迁的两百年间,女真内部不断分裂成若干部族,大体分为四部分。建州部,在苏克素浒河即苏子河,以及浑河、完颜、栋鄂一带,位于辽宁、吉林;长白部,包括纳殷、珠舍里、鸭绿部;扈伦部,有叶赫、哈达、辉发、乌拉,皆在吉林;东海部,包含窝集、瓦尔喀、库尔哈,在黑龙江、吉林一带。正因女真屡屡发生分裂,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猛哥帖木儿的第六代世孙努尔哈赤,才毅然走上并实现了统一女真各部的目标,这为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清肇祖猛哥帖木儿率家族于1372年离开斡朵里城南迁,到第五代清显祖塔克世在赫图阿拉定居,历时两百载。其路径为:从斡朵里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到凤州,吉林长白山一带,再到斡木河,朝鲜会宁,接着到婆猪江流域,今浑江,然后到三土河,吉林省海龙,再到苏克素浒河谷,苏子河流域,最后至赫图阿拉,辽宁新宾。”
赤怀忠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满旗子孙们听得津津有味。也许,猛哥帖木儿圣祖真的听到了,佛爷炕敬立着的孟特穆祖宗板下,香炉上的那柱香火突然炽燃起来,火苗愈来愈旺,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家族源远流长的故事,也预示着满旗文化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生生不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