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第五十一回
乱云润生 2025版 第五十一回
第八章 爱新觉罗家族溯源
第五十一回
己亥腊月二十一的夜幕,如泼墨般浸染着赫图阿拉老城村。赤悦悦家的正房内,暖意融融,灯笼的光晕透过窗棂,在皑皑白雪上投下细碎的金斑。悦悦的祖父赤诚真身着传统满族服饰,亲自张罗着一场意义非凡的家宴——以正宗满族“野意火锅”,款待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到龙兴圣村寻根问祖的至亲兄弟赤诚众。
早在金代,满族先世女真人便有了独特的饮食风俗。在广袤的野外狩猎时,他们架起篝火,烧烫陶罐,用鲜美的鸡汤烹煮鹿、狍肉片。沸腾的陶罐边,族人围坐,肉片随切随煮随食,欢声笑语与肉汤的香气一同在山野间飘散。而今的餐桌上,铜锅炭火噼啪作响,锅内鸡汤翻滚,酸菜丝与粉丝在沸汤中舒展,等待着猪肉、羊肉、鸡肉、鱼肉,乃至难得一见的野鸡、狍子、鹿肉及飞龙肉下锅。更为讲究的是,锅中还加入了榛菇、元蘑、草蘑、海拉尔蘑等多种山珍磨菇精心调制的汤底,每一勺汤都浓缩着山林的馈赠。
当晚,本家至亲、学识渊博的赤慎斌馆长作陪,悦悦父亲特意从新宾赶来,还精心备齐了“野意火锅”的各色涮料。同族同旗同姓的本家至亲围坐在热炕头,一边涮着火锅,一边畅聊。按照老规矩,鹿、狍肉片以及猪、牛、羊、鱼、虾等食材,现切现涮,热气升腾间,酒香与肉香交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酒过五巡,菜尝十味,那野意汤的鲜美滋味,既带着满族饮食的质朴韵味,又蕴含着山林珍馐的独特风情。尤其是赤怀忠、赤悦悦体贴入微的关照,让赤诚众心中满是感动。当上好的狍、鹿嫩肉在天龙、榛蘑浓调的汤汁中稍作涮煮,再蘸上满族醇香秘制小料,放入口中,珍馐美味在舌尖绽放,鲜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赤诚众一边细细品味着美食,一边聆听诸位清史专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讲述。华为智能手机静静地躺在桌上,红色的录音键不停跳动,记录着这场知识的盛宴。每当大伙儿举杯问盏,赤诚众便轻轻按下暂定键。当晚,他便按照不同的讲述人、不同的主题,将这些珍贵的素材仔细存档,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多年来,他早已养成了这样精细的习惯。
酒足饭饱后,赤诚真清了清嗓子,神色庄重起来,开始介绍今晚的大主题——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这才是这场家宴的重头戏。他眼神中满是殷切,盼望着这些通过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故事,能尽快详实转变为文字,代代相传。
“满清有八大姓氏,分别是爱新觉罗、马佳、佟佳、瓜尔佳、富察、那拉、钮祜禄、乌雅。我给你们细细讲讲。”赤诚真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第一位便是爱新觉罗,这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来大多改汉姓为金、赵等氏。从满洲语的发音和译义来看,爱新是金,觉罗是姓。不过,也有一些人在特殊背景下,不正规地自由发挥,改成了其他姓氏。”
他放下茶碗,掰着手指接着说:“第二位是马佳,他们世居东北一带,清朝时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来多数子孙改汉姓为马氏。第三位是佟佳,同样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改汉姓为佟氏。第四位富察,改汉姓为富和傅氏,大多是因读音相同而改。第五位瓜尔佳,也作瓜尔嘉,改汉姓为关、汪等氏。第六位那拉,改汉姓为那、南、叶以及白氏。第七位钮祜禄,改汉姓为郎和钮氏。第八位乌雅,有的未改,有的改汉姓为乌。”
“在满族姓氏中,爱新觉罗其实是小姓。”赤诚真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爱新’是金子的意思,象征着尊贵。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爱新觉罗姓氏开始成为望族。满族人历来有亲套亲的传统,满与满、满与蒙,乃至后来满汉联姻都很普遍,这使得爱新觉罗家族人数快速增长,家族愈发繁盛。从太祖爷努尔哈赤开始,到溥仪,爱新觉罗氏创立的政权长达296年,历经十二代皇帝。发展至今,爱新觉罗姓氏的人数已经超过三十万。”
“不过,如今一些爱新觉罗的晚辈对这个姓氏漠不关心,而有些人依旧以此姓为荣。”赤诚真感慨地说道,“就像启功先生,他的祖上是雍正的五子和亲王弘昼。由于清朝实行每一代降级袭爵的制度,再加上启功高祖载崇出身侧室,到他曾祖溥良一代,就仅仅是奉国将军了。但启功从不承认自己是爱新觉罗子孙。他自己解释不姓‘爱新觉罗’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认为原本没有这个姓,是后人加改而成的,从其产生和演变过程看,不愿以此为姓;二是觉得‘爱新觉罗’这个姓的荣辱完全受政治摆布,从感情上不愿用这个姓。而且,启功的祖父毓隆痛恨袁世凯,进入民国后拒绝随俗改姓,临终前还嘱咐启功:‘你绝不许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孙子。’启功一直谨遵遗命。他后来成为了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还多年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企业的要好同事谢某某,与启功是‘一担挑’,他女儿是业内非常知名的裱画师。那时候,我偶尔去他家欣赏裱画,这位同事常给我讲启功的生平轶事。”
说完启功的故事,赤诚真话题一转:“我再给你们讲个小村庄的故事。离咱们这儿180公里的本溪满族自治县,有个泥塔村。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颁发了《清帝逊位诏书》,标志着清朝正式灭亡。当时,有六百多名皇亲国戚,这么庞大数量的爱新觉罗子孙,大多选择去了泥塔村。”
众人露出好奇的神色,纷纷追问缘由。赤诚真笑着解释道:“泥塔村只是本溪满族自治县偏岭乡下属的一个行政村,距本溪县城西北约60余里。村南有白石碰子,是千山之余脉,林木葱郁,禽兽繁多。村西、北、东三面被太子河环绕,这太子河古称衍水,在满人心目中,它是抚育满人成长的母亲河。东渡太子河五里,就是偏岭乡政府所在地。泥塔村一带是太子河冲积而成的山间盆地,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耕。如今,这里种植的稻米、大豆品质优良,都是本溪县的优质农产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村里的人都是爱新觉罗的后裔,不过都已改姓金。”赤诚真接着说,“清朝皇帝逊位后,一些有钱的贵族留在北京城,还有些皇族跟着溥仪去了津沽租界。但对于大多生活水平一般的皇族,泥塔村成了他们的首选。主要是因为在满族人心中,太子河意义非凡,太祖爷努尔哈赤就是在赫图阿拉起兵,建立后金王朝,后又迁都辽阳建东京城。赫城和东京,在满族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满族后裔撤离北京时,都想着返回老家。新宾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的清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那是满人心目中龙兴先辈的祖坟。可现实是,清朝灭亡后,这些龙兴圣地都不再安全,饱受辛亥革命‘驱除鞑虏’风暴的冲击。所以满族皇族选择去泥塔村,这里有太子河,又是满族聚居地,便于避祸。”
“那泥塔村是怎么形成的呢?”赤悦悦忍不住问道。赤诚真微笑着说:“据传,清康熙年间,有个皇氏贵族在京城得罪权贵,被斩首还株连九族。其中一位爱新觉罗氏的寡妇,为了保命、延续子嗣,带着子孙逃到这里。当时这里荒无人烟,官兵追查不到,他们便在此定居,慢慢形成了村落,从此隐姓埋名,改姓为金,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悠闲日子。这是村中一位老太太讲述的,她死后被尊为祖宗。后人认为她曾是京城皇亲贵族,是努尔哈赤的后裔。所以清朝灭亡后,这些皇族子孙就来到了泥塔村,这里离祖陵和太子河都不远,感觉就像回到了祖宗生活的龙兴圣地。”
“泥塔村的村民始终坚信自己是皇族后裔,对满清文化传承十分重视,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满清习俗,甚至制定了皇家条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赤诚真兴致勃勃地介绍,“比如,他们每年都会对长白山遥祭,因为长白山是满洲的龙脉,被称为神山;还有颁金节,这是满族的诞生纪念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村民们都会以多种方式庆祝。村里很多人虽然不识字,但大部分人精通琴棋书画。他们还有很多忌讳和规矩,像不和外族通婚,不吃狗肉,言谈举止讲究优雅、克制,也不佩戴与狗相关的装饰。他们觉得自己是皇族血脉,身份尊贵,和外族通婚会亵渎这高贵的血脉。平日里,他们特别看重清朝皇家规矩,倡导少说话、多做事,谁要是违反了规矩,在村子里就很难立足,还会按家法村规严厉惩处。”
“泥塔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也闭塞。皇族后裔落户后,也不提清朝灭亡的事,就连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他们都不太清楚。他们一直骄傲地视自己为爱新觉罗的后裔,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处处以皇家规矩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为皇帝后裔为荣。”
“如今,也有青年人的做法让人感佩。”赤诚真露出欣慰的神情,“爱新觉罗·启星,她是真正的皇族后裔,明明有着这样特殊的身份,却坚守原则,从不接演清宫戏。她选择隐姓埋名,不愿靠‘爱新觉罗后人’的身份炒作自己。不过,社会上也有一些人,自称是爱新觉罗后裔来博眼球,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网传有个叫爱新觉罗·州迪的人,出生于广州,自称是大清皇室后裔、多尔衮十世孙、溥仪的堂弟,还曾因大闹火车站登上头条。还有个爱新觉罗·州棠,不切实际地梦想着住进故宫当导游……”
屋内众人听得入神,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纷纷扬扬,仿佛在诉说着爱新觉罗家族那漫长而又传奇的历史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