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第七十八回
乱云润生 2025版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八回
开鲁的晨光还带着微寒,在完成寻根问祖、收集近代溯源素材的任务后,我与赤怀忠老师怀着不舍,向热情好客、鼎力相助的开鲁文化馆佟馆长道别。此番,我们将奔赴满旗故地——有着“天眷盛京”美誉的沈阳城,继续这场承载着历史温度的溯源采风之旅。
出发前,我们为越野车加满油、补足水,在餐馆用餐时,两个保温杯也被滚烫的开水灌得满满当当,仿佛盛满了对前路的期待。走出餐馆,赤怀忠老师步伐矫健,抢先一步坐进驾驶位。不等我开口,他便用眼神示意我坐到后排,紧接着引擎轰鸣,越野车如离弦之箭,朝着沈阳方向疾驰而去。
“您年纪大了,我年轻些,路也熟。”车子平稳行驶后,赤老师才解释道,“争取四小时杀到沈故宫停车场。现在是12点零1分,故宫下午6点闭馆,4点半停止售票,5点电子验票口就不再放人进去了,咱得抓紧,别打乱寻根计划。”说着,他晃了晃手机,“刚和故宫导游管理处赵处长联系过,他答应给咱们安排个金牌导游,重点讲解,两个小时足够。您手机内存怕是又快爆了吧?趁着路上这几个小时,正好整理视频传到网上,给手机腾出空间。我负责专心开车,保准下午4点前到!”
赤老师的话条理清晰,我满心感激:“那就辛苦你了!”言罢,我侧歪在后排座椅上,滴了几滴抗疲劳眼药水,打算稍作休息。可不过十分钟,便按捺不住投入“战斗”。三个小时的车程里,我全神贯注,将十一个短视频逐一上传至各大网络平台,足足腾出45G内存,为沈阳故宫的素材采集做好准备。而赤怀忠老师一路风驰电掣,下午3点10分,越野车稳稳驶入沈阳市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稍作休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再次启程时,我系好安全带,坐到副驾驶位。透过宽阔的挡风玻璃,沈阳这座历史名城的风貌尽收眼底。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身上,恍惚间,那些尘封的记忆被悄然唤醒。
沈阳,这座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与“东方鲁尔”的城市,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里,我曾多次到访。相册中,在“一宫二陵”前的庄重留影,在沈阳火车站、太原街头与同事们的欢声笑语,此刻都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循环播放。那时,为了搞活国企经济,我穿梭于中兴、新世界、百盛、华联等繁华商厦,与商场经理们推杯换盏、洽谈业务。如今,近四十年光阴飞逝,当年的商场精英们想必早已步入花甲、古稀之年,不知他们是否安好?只可惜此次溯源采风行程紧凑,无暇重访旧地。
腊月二十六的沈阳,阳光和煦,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渐浓。从沈阳绕城公路驶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望花街、广宜街、西顺城街……沿途的街道如时光的纽带,串联起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曾经,沈阳作为东北重工业城市,给人的印象是“傻大黑粗”,厂房林立、烟囱高耸,灰蒙蒙的雾霾笼罩着城市,唯有盛京街、太原街一带稍显繁华。而如今,“金廊”如龙,蜿蜒伸展,座座造型独特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二百多座百米建筑直插云霄。新建的住宅公寓错落有致,街心花坛繁花似锦,北国风光与现代都市气息完美交融。
我手持设备,兴致勃勃地记录着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镜头里“天眷盛京”的勃勃生机跃然而出。作为满旗骄子,赤怀忠老师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他一边专注驾驶,一边化身“活地图”,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沈阳的故事。从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足迹,到7200年前太阳鸟图腾文化的诞生;从燕国筑候城开启建城史,到元朝“沈阳路”之名正式载入史册;从努尔哈赤迁都建皇宫,到皇太极尊其为“天眷盛京”;从清末民初的风云变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赤老师的讲解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敬畏与热爱愈发深厚。
当越野车驶入沈阳故宫停车场时,时钟的指针恰好指向下午3点50分。望着眼前巍峨的宫墙,我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又将翻开新的精彩篇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