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复友人《退思堂集》

2021-04-15 05:28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复友人



          明·李陈玉《退思堂集》



【原文】

凡两讼者,各据所见,无不凿凿。


听讼之耳,何由鉴别?惟从其弥缝工处,便知其极破绽处。


盖天下之人,无故而多一语,此语必有所为。


其极工处,乃其极拙处。


若夫理直者,其言自简,了无曲折;反有烛漏,故望而知其诚伪也。



【今译】

凡是诉讼案件的两个相互争辩当事人,都各据己见,各持自己的看法,都认为自己的话言之凿凿,千真万确。


听讼之耳,何由鉴别?听他们争论,为各自辩解的时候,如何去鉴别和判断他们说话的真伪呢?


惟从其弥缝工处,便知其极破绽处。只有从他们语言组织安排得精巧,经心的地方,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破绽。


盖天下之人,无故而多一语,此语必有所为。所有的人,无缘无故地多说一句话,很不经意,无意间不知不觉之中流露出来的,就是这样的话才必然有其本来真实目的。


(其极工处,乃其极拙处)语言特别精巧的地方,就是极其拙劣虚伪的地方。


(理直者,其言自简,了无曲折)道理正确,说真话的人,他的话自然简洁,没有多少转弯抹角处;


(反有烛漏)反之,则有拙劣和漏洞之处。


(故望而知其诚伪也)因此只要看一看便知道他们的真假。



【赏析】

作者明朝的李陈玉在崇祯七年至十四年任浙江嘉兴府嘉善县知县,他借审案件听讼为喻,指出:说真话的人“其言自简”,而说假话的人,则“工于弥缝”。




李陈玉

(1598~1660) 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枫坪人,字石守,号谦庵,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进士。


崇祯七年至十四年任浙江嘉兴府嘉善县知县,兴利除弊,捐俸禄建鹤湖书院,授仪制司主事,有“儒林循吏” 之称。


李陈玉撰有《退思堂集》。


《退思堂集》为李陈玉在崇祯七年至十四年任浙江嘉兴府嘉善县知县时所审案件,卷1-3收有判387件。


复友人《退思堂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