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樱之诗》的一些注释(伯奇与方相)
(注意,本文可能涉及剧透)
今日网上闲逛时碰巧看到关于
傩舞(https://www.sohu.com/picture/453578000?scm=1002.590044.0.10461-1368&spm=smpc.news-home.promotion-pics.1.1614693817692K3daKlU)
的介绍。“傩”这个字跟《樱之诗》中曾出现过的“滩之仪”的“滩”字仅有四分之一的区别,而且傩舞貌似也是一种驱魔除疫的祭祀仪式。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关系?好奇的我便点进去查看,直到看到傩舞又被称为“方相舞”——哦豁,哦摩西罗伊——千年前的伯奇一族的族长正是被称为方相氏的男人。
那么方相氏和伯奇到底是什么来头,又是什么关系呢?

方相氏,為宮廷臘月儺禮及喪禮的重要主角。他身披熊皮,在熊皮的頭部上裝飾著四隻金黃的眼睛,然後穿著黑色的上衣和紅色的裙子。兩手分別拿著盾和戈舞動,率一百二十名童子,分別在宮中或喪禮時,搜索鬼疫,驅趕它們。
讲白了就是皇家大祭司兼驱魔队总队长。
那么怎么驱?

《后汉书·礼仪志》中的“大傩”条有精细描述:“先腊一日,大傩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亻辰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御前殿。黄门令奏曰:‘亻辰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亻辰子和,曰:‘甲作食歹凶,目弗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驱,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傅火弃名隹水中。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傩人师讫,设桃梗、郁垒、苇茭毕,执事陛者罢。
使役十二神兽,每只都专门吃掉一种灾祸。其中伯奇就是专吃恶梦的。
(然后你家神兽变成妹子还和地主家的傻儿子私奔了?换我我也得气死。)
参考自:
http://rub.ihp.sinica.edu.tw/~hanrelief/h/h08_0202_0112.htm
https://www.sohu.com/a/421563647_100268363
https://xw.qq.com/cmsid/20200405A078TW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