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陷入迷茫并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有知”——卢梭《爱弥儿》

2019-11-04 17:31 作者:满月之夜的恶作剧魔法  | 我要投稿

无论是长篇连载动画,还是短篇动画,尤其是长篇热血漫作品,你会看到很多人在完结以后的感叹都是“青春已经过去了”“现在物是人非,怀念过去的日子”之类的,不过我的想法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去问一些看过几年动漫的人有什么推荐的作品,那个人一般情况下都会侃侃而谈什么死火海,钢之炼金术师,key社三部曲(air,karon和Clannad),未闻花名,四谎之类的,你如果什么都没看过,你去看就会发现哎呀,真的是遇到神作了,然后就大加赞赏骨头社最牛逼之类的。然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些列出来的共同点呢?

那就是这些全都是动画化已经很成功的作品了。很多人看了上百部作品却几乎没有一部原作出名,但是动画化失败或者还没有动画化的作品。这其实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日本的动画和中国的动画不一样,日本动画很多都是漫画和轻小说,游戏改编过来的(当然也有原创特别厉害的例外)。日本很多都是原作超级出名了,然后再动画化的。所以原作非常著名,但是只是动画化失败或者找错编剧的作品很多,有些人却说这些作品被埋没了那可真的是很无奈了。

回到第一段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感觉追完热血漫都说青春怎么怎么之类的,那正是因为他们追的作品都是相当出名的作品,而没有追过真正的原作。有人甚至看了几百集火影忍者却从来没有看过漫画原作,如果问什么原因,总是会说“黑白漫画看不习惯”“漫画静态不舒服”。是的,说实在,很多人只会看能满足自己眼睛,耳朵,头脑刺激的作品,而不会静下心来去看漫画,小说之类的。如果再追究什么原因,我大概总结出来的就是害怕孤独。如果说16,7岁以下的人补番确实只了解动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如果20岁以后补番追番还居然不知道补原作漫画和小说的,那就很可笑了。

换个角度想,当有人给你列出百佳必读书目的时候你会发现上面许多是名著,而不是你喜欢的小说之类的。所以感同身受,当有人给你列出所谓必看的神番作品,你也会发现上面都是名作,而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作品类型。一个人到底喜欢什么作品才能促进自己发展成长进步,这可不是看别人推荐的名作就明白的,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冷静下来看,品悟道理才能知道的。当然有人会说“我看动漫就是为了消磨时光啊”喔喔喔,那你看完说什么这是一个佳作,代表青春,热血,生活叽里呱啦之类的话 这不是打脸吗?xxxholic壹原侑子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说自己内心没有什么需要的东西,那只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内心罢了”。当然了,有人会说“这些大道理我才不稀罕听呢”不幸的是,明明一句话明白就能理解很多事物,或者打通很多道理的,很多人不稀罕听也不喜欢听,结果大概就是,你到时候总结出来的道理也没有听的,此时就又会抱怨别人不懂欣赏,不懂好作品表达的含义。

总之,原作厉害的作品多了去了,总浮在那些肤浅的动画好看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大长进的,甚至会放出一些愚蠢可笑的话,比如,“某某某动画是我看这么多动漫唯一一部什么什么无可超越的什么什么”“要是没有我超炮火爆的天下哪有你那魔法禁书目录的地位?”“某某某动画公司是我见过最良心的动画公司,没有之一”“某某某公司太渣了,毁我青春”

或者出现双标的言论“某某某动画超级牛逼,你看那个什么什么排行榜第一,那个第二”“那个榜单看着笑笑就好,瞎排名的”甚至出现自大的言论“人生来不就自私的吗?”“谁身上不双标?”恐怕抱歉的是,大概只有那种人有这种恶劣品格,才会眼中都觉得别人也是这样的吧?

卢梭的教育名作《爱弥儿》曾经有一句话“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认为有知”,所以说不是因为你不明白很多人生大道理,恰恰相反,而是因为有些人看完一部作品就自以为看完就开始兴高采烈捧这是天下第一神作,给其贴上看过的最什么什么,没有之一之类的话。

如果这话说的通俗一点,那就是花牌情缘说的“我一定会赌上青春去赢这场比赛的”“说这个之前,你先能把青春真的赌上再说吧”

如何?把这句话类比一下那就是可以对待所有类似的作品了。“我有必须赌上性命也要守护的东西”“你先真的把性命赌上再说吧”不过流几滴血,装模作样放几个大招,然后摔倒在地上,最后还是被写活了,谈何什么赌上性命。所以说,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很多动漫真的能筛选掉,不是什么“一生必看神作”“高分必看神作”之类花里胡哨的东西了。

这里举一个例子就能显而易见了,很多人说寄生兽绝对是名作,一生推的巨作,说它讲述地球,人类生存,环保之类的深刻话题,说这种作品不看真的非常亏。然而你看看它连载于1989-1995年,你就不会这么想了,很简单,全世界早在20世纪40-70年代就已经经历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比较著名的就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都是那种短短几天之内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因为化学工业产生的三废而死亡,残疾。那时候人类就已经饱受环境污染摧残,大概在70,80年代的时候全球就开始陆续为治污防止环境公害开始努力了,寄生兽只不过是诞生在那个时代背景,是现实生活中的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罢了。如果读那时候的新闻资料大概可以说遍地都是希望治理环境的话题。再举一个例子,新世纪福音战士在1995年火爆的原因是因为90年代日本经济崩溃,各种问题丛生,尤其是1995年还发生阪神大地震和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在那种情况下,eva那种感觉就会非常受人欢迎。如果不好理解的话,可以想想未闻花名为什么出名了,那是因为它是一个2011年4月番,正好是在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之后的番剧,面对大地震,再看未闻花名讲述的童年玩伴离世这种温馨治愈作品,当然很多人会买账了。

还有比如说人们开玩笑说魔法禁书目录作者镰池和马准确预测英国脱欧之类的事情。这也有根源可追溯。欧洲自二战满目疮痍以后就想联合起来,自从1957-1967年陆陆续续签订一些条款协议以后,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终于和好以后,欧洲就开始联合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一直到1993年欧盟成立。2002年他们开始使用欧元,然而偏偏已经加入欧盟的英国却依然使用英镑这个货币,从这个细节其实就能看出来英国和欧洲大陆还是有矛盾的,矛盾激化那就玩完了,不激化相安无事。所以说这并不能说明很严重的问题。就像你写本书说三战爆发了,结果一百年后真的爆发了,并不代表你会预测未来,那只不过是因为按顺序来,一战二战已经发生,然后肯定是三战了。什么叫真正预测未来呢?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里的鹦鹉螺号,当时可是19世纪啊,为什么起名鹦鹉螺号?那是因为鹦鹉螺这种动物是海洋生物里少有的下潜时候可以调节自己身体内外压力的品种,与后世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这才叫预测未来!而且凡尔纳还说一百年以后,大概在20世纪60,70年代,人类会在美国东海岸海角,大概有三到四人完成登月任务,还有各种经纬度细节,没想到一百年后完全预测精准。还有1919年一战德国失败,福煦元帅听说《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感叹“这不是停战,而是20年的休战”,事实证明,恰好20年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再比如很多人说攻壳机动队非常牛掰,说它预测未来科幻动画之类的,实际上人类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幻想机器人时代了,著名的学者赫伯特西蒙就探讨过许多问题,这位是在经济学,行政学,管理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见地,是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管理学家(1978年获奖),从他获奖时间就能推测他这研究肯定早在30,40年代就开始了(一般诺贝尔奖不会当年有成果当年就发奖,有些人需要等十年,二十年,有些人甚至五十年),所以说攻壳机动队兴许在动漫界确实一流,但它终究也只是人类一直畅想的理想化作的文学艺术作品罢了,它绝对不是什么话题和领域的开拓者之类的。

相信一位著名学者说的吧“预测未来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也许你会说,兴许是那些人随口一说20年,30年,100年的,但是区别在于那些人有自己的思考力,判断力,甚至有一些直觉作祟,说之前会反复思考和琢磨,然后才说出来结果。

实在理解不了,那就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就是“和他人说明推理的时候,去掉推理过程,直接说明结果,那可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结果哦”所以说,动漫真的只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作品而已,它兴许真的是很多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也绝非到无与伦比的地位。



“人陷入迷茫并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有知”——卢梭《爱弥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