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奇谈2019十一特别赛文评集合(下)

接文评集合(上)
9号《无芯无迹亦无猜》
冰封:
我认为作者对自己文章的定位有问题。
你究竟想写一篇推理小说,还是想写个治愈系的糖呢?
如果是推理小说,作者真该看看推理向作品了——任何一种打信息差的作品都是二流往下。连信息都不能完全平等,读者代入后怎么得出事实全貌呢?而且除此之外,作者实在不善于埋伏笔,露米娅的情节多么突兀,在博丽小时候三封信其中两封原本有没有字是个悖论,阿求关于隐藏巫女历史的解释漏洞简直太多,无力吐槽……明显的矛盾会让读者直接意识到问题,剧情逻辑的崩坏更会让人失望。
如果是糖,为什么除了小铃,全员都是解释这三封信的工具人?阿求的花式微笑不谈,灵梦这么个关键人物,三封信的目标,居然能被写成这么个样子……像是设定好的程序的npc,问一句答一句,没有灵魂呀。
顺带一提,这篇的分段和对话触及我接受的底线了。再多一点点,就要严重影响阅读体验的程度。
吐槽就吐槽这些。给这篇文分数的原因是它还是构建了一个不错的氛围,以及虽然最后探讨的爱与生死很水,但好歹是探讨了点不是?外加小铃还是很可爱的……这个形象还是立住了。
哦,忘了说一句,错字太多也会扣分哦。
总分:(9+30.4+23.4+1+3+4)×0.6+33+1=76.48分
华科:
挺不错的文章,从一个貌似推理的角度切入主题,缓缓展开一连串的小情节,人文气息很浓,故事也很温馨。
推理的部分很有趣,逻辑做的很不错,虽然没有给读者所谓信息的公平性,稍微受了一些诟病,但作为用来带出后续情感的引子,已经非常精彩了,“引起读者兴趣”也就是如此了吧。
一层又一层的感情叠加,不同层次的不同感受,一点点揭开最后的结局,虽然没能做到令读者大吃一惊的转折(毕竟不是真的推理故事),但情感的递进一层层穿透心灵,温暖的气息就这么弥漫了出来。
很好的作品,没有那么好,毕竟是个暖心文,但足够好了。
读书:
我要想一想:该怎么写这篇文评呢?
首先必须要承认,9号这篇写的不错。即便前半段的推理相当冗长且实际上没什么趣味性,仍然是留下了一定的悬念并等待最后揭晓的,最后圆的虽不能说出人于意料之外,仍是一个合情合理、画下句点的解释。从这方面来说,9号作品的基本功是合格的,故事虽有拖沓,但仍是嵌缝的,且很好地将几个人物的画像都描绘了出来。这方面来说是值得称赞。
但是。该怎么说呢。但是。
下面可能是我的一点私人看法。分数是正常给出,不过在文评上就不再保留了。直说了吧,我真的很讨厌这篇作品中的价值观,何况9号还非要在最后引用一句周国平的话来做价值导向。
整个故事对于灵梦而言太不公平了。自以为是、自我感动的,所谓金色的沉甸甸的爱,在我看来实在是丑陋的东西。灵梦的心思在全文中没有描写、没有体现,那她的过去呢?要隐藏起来,不和其他人见面,从大人的意义上来说,培养一个这样的巫女自然是不错——可问题是,这和爱她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给上几封不写名字的信就叫做爱了吗?就可以恬不知耻地说,我在她最艰难困苦的时候把自己的爱都给了她了吗?未免太无耻了!我是相当厌恶这样的价值观的,不尊重他人,把人当成工具人来养成,受苦也就算了;用“大人的理由”都可以解释,也不用那样多的心理描写,可是将其标榜成是自己沉甸甸的爱,实在是太不像话。
结果全篇还要强调这个价值观,一直到最后还要做个价值导向,实在是让我难以接受。被牺牲掉的童年不是这几封信笺就能轻而易举地消解的,不论如何,这个故事实际上有点踩到我尾巴了。
这些话并不好听,也不是什么客观的言论。作者大可无视,只是我个人在价值观上实在不大能接受这样的安排而已。把这些情绪都消却的话,9号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黑灰:
作为一个故事来讲,这篇写的不够好,内容不够扎实,完完全全只是一个“我画你猜”的环节,不能说是悬疑文,这只是一个完全不知道整个事情的背后的线索,只看到表面上的人所猜想的东西而已,但确实某些人物描写的足够到位,小铃的自我判断,阿求内心中的无法诉说,这些地方都写得好(灵梦只是一个被用来打开故事的工具人),而对于剧情的过程把控的也足够到位,不过希望作者下次能把内容再从新细想一下,再多点“装饰”,而不是硬要把内容写的怎样,基础打好,什么都不是轻松一点吗?最后,还是由衷的感谢作者参加这次比赛,希望下次作者在写的时候也会对一些细节做的完善,完成对整篇,对故事都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在这里再感谢一下(鞠躬)
栖瓜:
致读者
这篇文章的展开方式很有意思:通过推理和看似日常的cp互动来推动情节。隐藏在故事下的情感脉络很清晰,而其中一些情节或许也会给热爱二次创作作品的读者带来一些惊喜,值得一读。
致作者
这篇文章说起来有些可惜,在于作者没能贯彻自己的思路,或者说作者的能力不够驾驭自己的思路。举着推理的旗帜,实则是完全不提供线索的“伪烧脑”,与不少泛滥的“智斗”题材作品异曲同工。而即便如此,在故事中段作者也放弃了自己前半段的思路,使得整体结构一点也不协调。再加上语言等种种细节问题,虽然本文进了终审,但在个人眼中实在不够好。
16号《CODE》
冰封:
这篇文章好他妈奇怪啊。
字数两万,却不影响我看完。
看完一想,这文章写的真赶……
我丝毫不怀疑作者的水平,如果再给他两万字,这个故事还能有个更好的结尾。没错,这篇稿子剧情快到还能描写个两万字,照样能让读者看的津津有味。
神他妈写了一万多字,阴谋刚被揭露就去花式打boss了?真就使命召唤啊?
有个评委提出,这篇文章像是爆米花电影,我觉得再妙不过了。爽就一个字!一言不合就他妈开干,宿命论,绝处逢生再配个孤胆英雄的剧本,我真是high到不行啊!
直到结局。
这是个什么艹蛋的结局啊!
我就想不明白,这西行妖是为了啥呢?你是为了不朽,还是同归于尽呢?搞出这么大阵仗,人还是你亲自送过去的……
我且不论芭芭拉怎么知道这么多,就单说冴月麟啊不,幽幽子这个人格吧,她怎么在用生命封印西行妖之后,又搞出个彼岸亭呢?搞出来也就罢了,反手把自己送进去受刑,还真是厉害的不行啊,连个反制手段都没有。
这西行妖的广播信号,施坦纳想加强就加强,本事通天,手下进化人无数,能被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铃搞关闭了,真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啊。
而且,幽幽子死后,这信号都微乎其微了,还能产生进化了话,幽幽子死前幻想乡不得早都完蛋了?
16年前的实验是个啥?这绝密就绝密在读者都不能知道?
……
太多太多了。剧情逻辑崩坏到不说触目惊心,也是难以忍受的地步。信息量明明这么多,居然不能写出一个明明白白,证据确凿的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两万字啊!大纲重改!
至于剧情拉的太快的问题,别的评委肯定会说,我就懒得提了。
人物形象方面是本届保二争一,没的挑(结尾除外)。情感也是这么个情况。本来嘛,两万字,要是人物都写不好,这篇文章就没过审资格……
那就开始核分吧!
总分:(9+36+28.5+1+3+5)×0.6+36+2=87.5分
华科:
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知道作者之后一直很不解。抛开文笔不谈,故事的剧情和立意是任何一个刚入写手圈的作者都可以做得到的程度,而作者优秀的文笔在这样的题材下是没有办法完全的展现出来的,按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这类故事的上限很低。
文章以麟作为主角。麟是一个很微妙的角色,因为她不出现在任何剧情中,她身上东方的气息相比其他角色来说非常淡,往往这时候就需要用东方的环境来填补主角在“东方感”上的缺失,但作者却选择了一个架空环境,甚至插入了非常多的外来角色,整篇文章的东方气息几乎降到了低点,同人作品吸引受众的亲切感也在这样的选择下消失了非常多。
剧情上,文章既然是以黑色行动为原型,写作中也带了非常多黑色行动的气息,剧情设计上还是有内味的,不过梗这种东西用起来其实是比较轻松有趣的,在这样严肃的文章中满地是梗就让我很不舒服,一股强拉硬拽的山寨感不可避免地扑面而来,阅读体验瞬间下降几十个档次。
这可能是作者的浪漫吧,写了那么久神仙文,也是时候写一些自己喜欢也能让自己轻松的东西,也许其他评委对此还蛮欣赏,但我却没法给高分了。
读书:
我其实有点......呃,我读完的时候有点被作者的神展开搞得不知所措了。当时我在作者群里说,16号这篇实在是太搞了,把我人都有点搞晕了,现在回过头来说,莫名的有点内味儿。
《黑色行动》三部曲还是我在老早以前打的,记忆也不甚深刻,过了一段时间其他评委看了以后,说这不是BO的梗吗?搞得我又看了几遍,发现还真是埋梗了,不过,该怎么说呢......BO也没弄出个人类补完计划吧喂!
确实,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读前面的文字,以为是一篇描述精神不正常患者眼中的世界,或者着重刻画世界观不同的小说,我还在想是不是哪里有参考《飞越疯人院》之类——接着情节的发展就一发不可收拾,前面发病的那几位纷纷嗝屁,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一直到西行妖出场我才意识到这些原来不是精神病的妄想,原来是真的有个什么想要毁灭世界的计划之类的玩意儿存在啊。
这个,我该怎么说呢。
有点搞,确实,有点搞。其实我不太吃这样神展开,或者说可能我也吃,不过这么大个压缩在两万字的篇幅里,实在是有点短。本届有些作品可以看得出来是硬水上两万字的,不过16号这篇肯定不是。按我的估计,得要有个5w字起步才能把故事的全景给描绘清楚,结果现在给我的印象就很混沌:的确很炫酷很时髦,好像也是那么一回事儿,可是走马灯式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刺激了,我不太受得了。
最后大家合伙一块儿把那怪物干了我觉得还不错。应该是干死了吧?这篇读起来很有一种好莱坞电影的感觉,反正就有一种各种经费爆炸画面的感觉,然而受到篇幅所限,实在是有点遗憾。
对上口味的读者来读16号的话,会很喜欢也说不定呢。
黑灰:
由于本人问题所以我没重新看完整篇小说,这里先给作者道歉了(鞠躬),按照故事性来说,这篇小说确实能排的上前三,但由于这是短篇小说比赛,导致很多内容没有补齐,很多东西都一笔带过,如果说是长篇小说的话那么这个故事不失为一个好故事,作者选的题材也足够好,西行妖被判断为“进化的阶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剧情整体节奏不是把握的很好,给人一种硬拼起来的感觉,就像干海绵里面都没有水了还想要挤出水一样,对于人物的描写也不够完善,麟的情感没表现到位,演变成肥皂剧里面的某些演员,全程下来毫无波动,建议作者把该写的写完善一点,一些该剪的都给剪掉,多多打好基础,这样才会有更高的评价,最后感谢作者愿意抽空写文投稿到我们比赛,期望下次作者能拿出更好的作品参加我们的比赛(鞠躬)
栖瓜:
致读者
本文略有洛氏风格,结构完善脉络清晰,很适合静下心来读。作者对于角色的把控能力非常到位,每个角色身上的笔墨全部正好。虽说整体情节与幻想乡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中的种种设定也仍然含有东方的影子,因此应该可以算作一篇不错的同人。
致作者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思路——语言的味道也很不错。只是给出线索的节奏仍然有些问题,或许可以用更加完善的大纲来解决。结局稍微有一点跳跃,或许会让读者一时间不知所措,这一个问题尤其对于需要读者动脑的文章来说,实在不是小问题。部分细节上文字略显粗糙,望精进。
22号《带一把刀进白玉楼》
冰封:
首先要说,作者需要用心研磨一下细微的场景变化与人物的动作结合。尤其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在剧情陡然转折时,最好能在这上面有所体现。点名指勉三那段,无论是想写他的愚蠢,还是想写他的苦衷,都不该处理的这么粗糙。
当然,我本身也写过妖梦追寻剑道的故事,所以作者驳斥一些道理时,我是很欣赏的,然而等到最后作者却没给出解,这就让我很不爽了。
剑道是为了自己,这挺好的,为了复仇,为了流派……其实这都可以成为解,但作者不愿意苟且,最后又没说明白,就是经典的烂尾了。
再探讨一下吧,其实作者有模糊或已经形成意见了,但文章里还没踏出那一步。实际上,最后这种状态,也能成为一种解答。
何须迷惘?不过是安身立命之术。何须求索?自有那通天大路在前。
等待,并心怀希望嘛~(笑)
不过复仇是最愚蠢的事情,这一点作者论证的的确出色。其他各个方面,夸就懒得夸了。交给其他评委。
最后问个事,为什么不带一把剑进白玉楼?
总分:(15+38.4+25.5+1+5+3)×0.6+32+2=86.74分
华科:
这篇文章就好像是红楼,前后两部分是两个人写的,阅读体验非常不一样。噢我没看过红楼,它是不是前后有这么大区别我其实不知道,暂且拿它来打个比方。
前半部分的情感是停滞的,作者通过描写妖梦在父亲死去之后环境变换中的一举一动,将一个醉心于剑不问世事的懵懂少女描绘了出来,似乎一切能打动其他人情感的事物在妖梦这里都不值一文。如常的生活,静如止水的内心,在突然介入的外部事物影响下渐渐泛起涟漪,妖梦的情感也随着她的生活一点点传达出来。
后半部分急转直下,妖梦在uuz的蛊惑下迈出了脚步,可当她真的投身于外反溯自身的时候,这外界给他的打动却突然完全消失,妖梦从此变成了一快磐石,世界再与她无关,她所做的一切都只表达出了出世之感。主题就这么一路拐去了离世求道,文章的情感也从此彻底消失,剩下的只有了木偶戏。
文章前半部分的情感没能融入后半部分的妖梦。总体从剧情上来看,整个道场里的故事对后续的剧情都毫无帮助,妖梦出门的契机就只有uuz的话,而妖忌的教导在uuz出现前似乎也并没有多影响妖梦,复仇变成了探寻剑道的工具,作者这一剑斩断了前半文章所有的情感铺垫。变成了一个uuz骗妖梦出门砍人,然后再拐进白玉楼的故事。妖梦本人追寻的剑道似乎也成了安慰自己不是被骗走的借口。
大概是这次比赛时间太短,没工夫打磨后半段了吧,文章结构毁成这样真的不是这位作者应有的水平。
当然文笔没得说,读的很愉快。
读书:
首先要下两个结论。
其一,22号是篇好文章。
其二,22号没写完。或许作者说“就这样子什么也没改变也挺好”,可是我重读了几遍之后,并没有从中读出虚无的味道;恰恰相反,我是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是想说点什么的。可是偏偏,就像是到此为止一样,结尾说“我要继续修行啦!”就这样子结束了。
这样子就更显遗憾了。因为它本来可以上限很高很高的——不容分说的复仇,残酷直接的斗争,以及带着戏谑去调侃剑道中的生死决斗的态度,一切一切都很好。我本以为妖梦的性格不显,是要在最后有个总爆发;我本以为剑技的错落极意,是最后破局的关键;甚至幽幽子的指点和引导,也总该是有些许意味的。看起来没有性子不代表真的没有性格。我本来是这样以为的。
但最后。最后就是这样。写到你杀我我杀你,冤冤相报的理论之后就到此为止了,而且作者似乎也没有探讨冤冤相报的欲望,仅仅只想写一个“这样子发生过的复仇故事”而已。
那么。真的复仇了吗?复仇是为了什么?手上的剑又是为什么而挥下的呢?原来自然是不愿意挥剑的,因为“不值得”;可是胡说了一通之后,又要找人战斗,被杀死了师傅的弟子们找上门来,就不由分说地动手了。
......这一切都像是生物的本能反应。没有真实情感的那种。有着明确的目标、有复仇之心、有挥剑理由的是弱者,不知所措、迷茫无助、连手中剑也不知砍向何处的却是强者,妖梦又比那些弟子们高明到哪里去了呢?仅仅是因为她学会了秘传的剑技吗。
这实在是一件不公平的事。何况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解释妖梦的行事逻辑,仿佛就是一个任妖忌和幽幽子揉捏的死小孩、问题少女,偶然有着强大的力量,却没有一点点的心思。
我认为妖梦不是那样古波不惊、真正没有性格的样子,至少在这篇文章中。不然的话,连最初的复仇都不会去做。死一个便宜老爹又与我何干呢?实在是太古怪了,只能以不完整来解释。
对于22号的作品,我的惋惜是多过赞美的。
黑灰:
比较可惜的一篇文章,如果说五号是全文都为了凸显最后的结局,那么这篇就是虎头蛇尾了,到最后我们未能知道那天椛到底领悟了什么,整文都败在最后的结尾这里,前面的关于人物的刻画都写的很好,剧情也把握的到位,但在最后可能是因为作者急了些,导致败者食尘(划掉)结尾写的不明所以,其实抛开结尾不说,我是比较看好这篇的,因为这篇确实是我的菜(其中的一个),在迷茫中寻找目标,过程可能比较艰辛,但“我”也能坚持下去,最后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有一定功底的,但就是这个结局太令人可惜了,希望下次作者能带着更好的作品参加,获得更好的评价,最后,在这里还是感谢作者能来参加这次比赛(鞠躬)
栖瓜:
致读者
本文设定很有趣,角色心理描写足够到位,字里行间也常常能感到作者的思考痕迹。事件简单却不乏味,虽然字数略多但行文语言并不会令人读起来疲倦——在行文方面来将,本文是及其有实力的。
致作者
角色形象太单一了。许多次要角色的性格完全没有打出来,门派大家之间的争斗仿佛街头混混打架——当然这不一定是缺点,如果这就是作者想要体现的门派世界观,那么也完全没问题。
我想提的另外一点在于:一个从头至尾都很糟糕的作品不过是糟糕而已,但是一个高开低走、虎头蛇尾的作品甚至可能连糟糕都不如。这篇文章的结局实在不能让人接受,甚至都没有暗示出作者心中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在一番斗争、探索,甚至丢掉性命之后,妖梦的结局居然只是与爷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并没有产生成长也没有铺展出她的性格或价值观——这给人的感觉仿佛英雄史诗以睡前童话作结。
33号《超脱》
冰封:
33号我想想都头疼,但还是忍不住看了好几遍。先盖棺定论,这是一篇结构完整,题材颇新,立意深刻但过于晦涩的文章,以至于我接下来的文评可能都在胡说……
这篇文章的分析,得从题目入局。
超脱为何?不为所困。主角自然是阿求分离出的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她是如何办到的,在这里姑且以“他”代称。他这百年被困于虚假的历史长河,起因不过是一场赌约。然而这关键的线索作者并未挑明,我也只好大胆揣测。
以百年为期,以历史是否为虚假为内容,慧音和阿求,以及他对赌。然而这里却有含混之处:究竟有几个赌约?
我的答案是两个,明暗线。明线自然是与他的赌约,历史为假,所以慧音要支付赌注,回答他一系列问题。在这里慧音是输家。
然而更为隐晦的第二条赌约,慧音是赢下了的,或者说是阿求输了。这个赌约的内容我无法猜到,只能认为仍是同第一条,证明历史是否虚假。
为何?因为整篇故事只有一个需要“证明”的结果。
这又是作者遮遮掩掩的地方:他不好好把证明过程写明白。所以我只能靠猜,但猜测的逻辑链越长,准确度就越低,我也越发没有自信,且恼火。
但这个“消息”,我还是能看懂的。作者简直是处心积虑,在开头就埋下伏笔不说,在一开始就把这个伏笔悄无声息的应了——在他百二十岁时,村里举行了御阿礼神事。
这就是那条消息,那条我找了三四遍的消息。
为了彻底弄懂,我特地去查了御阿礼神事的意义:御阿礼之子会转生之术,能够在死后百余年后转生。御阿礼之子出生被称为御阿礼神事,稗田家会举行盛大庆典。
死后百余年转生,这就是为何赌约要持续百年的原因——等到御阿礼神事出现,则证明阿求已死。而通过结局来看,这是彻底的悖论,则这段历史必定虚假。
通过这个结论,又可以推测出御阿礼的来历。在虚假的历史中,御阿礼神事如期举行;而在幻想乡的历史中,初代御阿礼之子由何而来?能否证明幻想乡的历史也是虚假的?毕竟阿求是大结界封闭以来首位御阿礼之子。
我脑力枯竭,无力论证,只知道第二场赌约的结果是阿求要失去所有记忆,成为这一代的御阿礼之子。暗线完毕。
这就是剧情上的整体逻辑。我实在难以说服自己这种处理很好,它暗线藏的很深,但明线也没那么好看出来,串联全文的更是一种隐喻——这不成玄之又玄了吗?能让人轻易看懂的本来就少,和剧情逻辑关系还小,就算评委能勾勒出故事原貌,谁来赔偿评委消耗的脑细胞?更何况细微之处,为了隐喻,强行类比更难自洽了。
哎呀扣分扣分,不谈。
人物形象真不错了,一人千面,情感的转折虽然太快,但也不显得突兀。所以主要还是谈谈立意问题。
我坚定的认为作者是有隐喻的,他想要探讨历史的真假性。
20岁的阿求与慧音赌约历史是否为假,分离出年轻人,度过了百年生活。而为了证明历史是虚假的,四十岁的年轻人想要揭示历史的真相,教书育人,意气风发。
孤证不立,众证定罪,这是历史勘误的手法。他确定了这条路线,史官可能伪证或者删去历史,那足够多的辅证,自然可以证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但直接让一件事从未发生过,慧音办得到。这也是他探寻失败的缘由。而剖腹取粉,何用之有?于历史实在无足轻重。
六十岁的他在探寻途中付出了代价。这条路线没错,但寻找虚假的历史线索,也无力改变什么。即使找到了历史中的假象,民众如何相信?
为何限制人类,放任妖怪?那要探讨史官制度,“适度威胁”的意义。这是巩固统治之需,牺牲自由换取生存,二人所言不差。而掌握历史的人,自然能让假的变成真的。但后人为此付出鲜血牺牲,值得吗?能放下吗?不甘啊。
八十岁的他自认失败无力探寻,有执念,洒脱才又压抑。这时得知真相的他,开心是其次,主要是释然了。放下了,于是没什么疑问。
而百岁他却又有不解,实在令我疑惑。无论怎么看这两段时间都是弄反了。大概是百岁的会面处于故事的发展期,作者不得不交代一些背景,或者说写一些自己的想法了。
何为妖怪网络?
便是历史脉络。
而妖怪网络是慧音建造的,为了控制妖怪,限制人类的,现实中则是史官撰写史籍,遍寻历史,其中各式各类史料,真真假假,层出不穷,恰似百鬼夜行。
何为妖怪?自然是由人类创造的历史,反而用于恐惧人类。
何为真假?作者并未名言,但无需辩驳,历史真实存在,但肯定不是史书写的那样,只是尽量还原。
等到百二十年,已经是无所谓历史了。作者并不想在最初(或者说最末)探讨什么,只是打算交代一个结局,或者暗示一个结局而已。
解读成这个鬼样子,我也十分抱歉。其实我还没想明白,这篇文章究竟应该正着读还是反着读——这源于我不清楚慧音是怎样让他想起来本不属于他这个时间段的记忆。顺序不同,导致我分不清他在二十岁和一百岁那一刻谁能获得的信息更多……于是只能拆开各个单元解读,串不起来真是遗憾。
不同年龄段身份变换的联系不紧密且不谈,这文的bug已经够多了。首先,获得记忆以后,八十岁的他为何自称活不到一百二?六十岁的他为何说说等不到了?他的记忆该从二十岁开始,怎么会有阅读幼教课本的历史呢?慧音能回忆起他读幼教课本的日子,这历史可真是无中生有啊。至于妖怪与历史的类推,越往后提到妖怪越少,提到历史越多,守收尾仓促了点吧?
至于讨论问题太多,解释太晦涩看不懂,只能说这届评委不行……也包括我。
建议作者写一篇后记吧,省的让我猜来猜去,不动脑子最开心了……
总分:11.7+37+28.8+5+3+5=90.5分
华科:
我不知道我读到的东西是不是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一样,毕竟这篇文章写的很微妙,似乎没写什么,又似乎写了什么。
选二题的作品很多都是给原文带了个帽子,为了投稿而已,这篇我认为也是一样,即便主体文章再好,妖怪网络却像是一顶别扭的小丑帽,将文章原文的味道带偏了很多。我没能感受到妖怪网络相关的所有段落和文章有任何关系,直接删去也毫无影响,而保留下来的话反而把文章主题变得困惑。
抛开这个不谈,文章让慧音带着读者回顾了一个人一生的全过程,针对妖怪和人类的矛盾这一主题,将人物不同年龄所抱持的观念一一陈列,事实上和文章头尾所说“历史”并无关系,表现出的是“人生”这个词汇所带有的厚重。
历史是唯物的,历史是否存在也并没有在文章中做出很好的回答,但唯心的人生却从另一个角度被诠释出来。世界对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老人少年时的书生意气,到中年时的奋不顾身,再到老年时念念不忘,却在终年时放下了一切,世界对于个人的所有意义似乎都在最后一刻烟消云散。让人不禁问道,我们为了活着而为自己找寻的意义,它们真的存在着价值吗?这是个不能深想的问题,但一旦开始思考,却又无法避免其带来的迷茫。
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章很有意思,我愿意给很高的评价。
其实还有更多更丰富的情感在里面,但我没办法一一列出了,比如,人类是无法相互理解的,就算是自己和自己也不行(笑)。
这点其实也很有趣(
以及文章对年事已高近乎痴呆的老人的描写,非常真切,让人相当触动,也勾起了很多回忆。
读书:
说句老实话,我其实看不懂33号。
这个看不懂指的不是故事脉络上的看不懂。33号全文虽然是采取的时间倒流式的叙事,类似于《本杰明·巴顿奇事》和《to the moon》,不过实际上阅读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最后表露出阿求本体的结尾也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我愣是没有厘清这两人的辩论、打赌之间的逻辑所在。
可能是我天生反应有点迟钝的缘故。虚假的历史还是真实的历史这种辩论,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实感——我看的时候还在想,吵来吵去为了就这?也太搞了。总之不知道是作者没有说明清楚还是我反应清楚,抑或是单纯地没有get到那个点的缘故,总之我没能做到共情。
然后就出问题了。
在这一点上都没能做到共情的话,看慧音和“这个男人”的赌约就不免有种幼稚、小孩子吵架的感觉。事实上这种不适感在我多次阅读之后也没能解决,特别是在时间的长度被拉到这么长的情况下——我宁愿这个感情是爱,是恨,是复仇,是嫉妒,是一些可以长久保存的感情,而不是为了这个有点莫名其妙、不知所谓的理由去待上一百年。对我而言这实在是有点荒唐了。
怎么说呢。文章是好文章,故事是好故事,但或许我真的没能get到这篇吧。真的。在时间长河面前,没有那样多的纠结,我能理解作者想写出相逢一笑、云淡风轻的观感,然而至少就我个人而言,这个理由在这篇文章中是无法立起的。
它太空,太大,太不近人情,也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我却只能感受那些最接近于生活的东西。历史啊,百年啊,赌约啊,真假啊,都太过遥远了,即便见到了它们,在33号作品中,对我而言,仍是遥不可及的玩意儿。
难道不能笑着挽着手,翩翩起舞么?
黑灰:
这篇也是一样,我没时间去看完全篇,在也先给作者道个歉(鞠躬)怎么说呢...在我眼中看来这篇小说很水(只代表个人观点),但是,不得不说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确实足够,因为全篇下来就只有两位人物,所以作者有足够的内容去丰富人物,本篇讲诉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但却大部分内容都花在对话上,而不是在从中插叙一些对某些事件的描写,“话说多了那就是废话”,在有足够的内容里,完全靠对话来推动整个剧情,这是可以的,但也要有一些事件来丰富一下剧情,不能只靠对话来推动,以作者现在的笔力确实做不到,导致我当时在初审时,这篇小说我着实不知道要不要给分,但最后仔细想想作者这篇文章确实可以拿到分,但不会多,以作者的能力,是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但希望下次要注意关注关于故事里面插播的事件,写文这种事就是要灵活,其他的因为我想不到要说些什么了,所以就此作罢吧(挠头),最后,还是感谢作者愿意来参加这次比赛(鞠躬)
栖瓜:
致读者
这篇文章中有着非常难能可贵的人文气息,思路虽然不算创新却也并不滥俗,甚至可以看出作者自己的东西。应当说,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致作者
架子非常亮眼,可惜内容几乎毫无价值。通篇虽然有着浓郁的隐喻气息,但可惜的是暗示并不到位,这隐喻下的主题思想也太过狭窄。作者的思路给出了一个非常棒的观察人生的视角,但是文中给出的观察太少了、太片面了。妖怪网络的介入个人认为是败笔——尽管它或许是这篇文章成立的主干。真的非常可惜,不过幸好还是过审了。
29号《飘上月球,已逝之烟》
冰封:
可以再修一遍稿子吗?
这篇稿子以一个惊人的点子为伏笔,整片文章剧情皆由此而来,浑然天成,虽有瑕疵但仍不失良作。
相比之下,作者的文笔真是一言难尽。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赶工的状态,这等文字完全不是作者应有的水平。不只是语言风格,包括剧情的推进,收尾的余味,伏笔的铺垫和挖掘都突出了一个匆忙,实在是遗憾,不然这篇文章本应过审的。
辉夜和妹红的故事早就烂大街了,是糖是刀,评委一看便知。而这篇文章突破了常规的桎梏,于寻常故事中挖掘新意,能以巧合与误会展开,又能巧妙的隐藏自己的意图,实在了得。也正因如此,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评审标准提高了不少,其他各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的它无形中受到了严格审查,影响最终分数也是在所难免。
即使如此,这篇文章依然可圈可点。我要再一次称赞作者的故事安排,能以平淡的故事中写出陡然的悬疑感,只能说殊为不易。这是反差的极致,也是语言的艺术。
如果能再修一下稿子,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了话,想必在任何地方都会大受欢迎吧。
读书:
我只能说这个点子很牛逼。
真挺牛逼的。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出来的,但至少这个点子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牛逼了。我刚读到的时候有一种被喂了屎的感觉,但读完了全篇回味了一下,又莫名地感受到了回味无穷的醍醐味。的确,这个点子就是我爱的那种味道,虽然它发生的条件一点也不合理。
但这个不重要,不重要!我的意思是说,能想到这个点子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可以再引申几下,再完善许多,不过可能那样的话,漏洞反而会越补越多,就没有我喜欢的味道了。这样短暂的遐思是最美妙的,我爱这个点子,哈哈。所以不得不给这一篇一票推荐。
27号《错身而过》
华科:
探究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作者很强,文章中提到了很多非常深刻的问题。
最初是寻找,几位主角都在寻找着什么,他们也都不知道自己寻找的东西,人生中所追寻的究竟是什么,文章用了比较独特的风格,很好的传达出了每个主角在面对自己时的迷茫与无措。
然后是遗忘,我们遗忘掉的东西,是否还存在呢。文章将这个问题直接套在了文体上。每一个大段落都是后一个段落的记述或者编撰,就好像阿求否定了文的记忆,每一段的文字都带有了不同角度的主观色彩,历史的真实性被作者打上了折扣。从这个角度上讲,这篇文章在“历史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33要好得多。
最后是存在,我们的存在的意义着落在自己身上还是他人身上,或者说,我们为了什么而活着。作者依托紫式部这个角色传达出了一个绝望的结论,那就是我们的存在只是依托于他人或他物而产生意义,而这份绝望最终也逼得阿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几个问题每一个都足以撕裂一个人的内心,而文章最后却轻描淡写的结束了一切,但这就已经够了。艺术的一种解释:将这个世界完完本本的展现出来。这篇文章做得很好,没能过审真的很可惜。
读书:
27号是一篇形式很妙的作品。我的意思是,故事之故事,剧中剧的手法,会想到这样写的也不在少数,然而能如此与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是很罕见的。在这方面应当大大称赞才是。
一篇文章在这一点上有成功之处,同时其他方面不过失太多的话,那就担得上“出色”二字了。我认为27号就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作者的匠心很明显地就能从中看出来——用“故事”来串联故事,用“人物”来塑造人物,实在是很妙的尝试。除此之外,文字、剧情、人物塑造方面,都可称得上是可圈可点。不过我有一点想说一说:我认为稗田其实是没有那样多的理由的。
就如文中说的那样。什么“需要别人的认可”或是“需要自己的认可”,都蛮假的。我其实没有从中体会到这个认可的必要性。最能让我体会到必要性的理由在一开始就写了。
“或许就是怕死而已。”
是的。我认为“怕死”就很好。恐惧死亡是生物的本能,何况稗田氏的命运人尽皆知,对于不想被这个宿命束缚着的那一世而言,这无疑是残酷、残忍至极的命运了。不想就这样死去没有什么可耻的,恰恰相反,这比任何理由都要有说服力地多。我很感谢作者没有将这个可能性给否定掉,因为到头来,文中塑造的少女形象,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不想死、想要活下去、想要反抗命运的图画。我很爱这样简单的少女。
故事掩盖来掩盖去,不想死才是最真实的吧!说白了为什么要为了那个鸟宿命就这样子去死,才不要。一定不要。
活着就很好。要是能少女能在自己花季雨季不用考虑那样多,一直活着的话,就更好了吧。
21号《房产侵吞案》
华科:
文章的笔触和气氛烘托都做的很好,阅读完全无障碍,代入感也很强,很容易能够融入到作者创造的这个新世界观中,并感受其中发生的事。
推理部分应该说可以做的很有趣,其实也确实很有趣,阴暗角落中的黑活的味道很足,阴谋的力度也还不错,算是不错的水准。
剧情一言难尽,一路顺下来感觉非常舒畅,但是仔细想想文章中发生了什么就感觉一头雾水,仿佛在一张完整的大网上剪下了中间的一根线,上面无数的线头都是其余故事的残骸,大概是时间不够吧,如果能将一个手数不完的故事残片串联起来应该会变成非常精彩的作品。
15号《青空》
冰封:
不觉得中规中矩是个错误。
这篇稿子的确没什么太亮眼的地方,和原世界观的结合还算不错,文字偏沉闷,剧情有点无聊,设定太多太琐碎,抒情刻意……可以谈好几百字的缺点。
但我觉得它还是应该过审的。
它没过审的原因是涉及新作,大多数评委并不了解有关新作的设定,于是显得文章有时候设定繁复,有时候不知所云。作者吃了这方面的亏。
这也是短篇同人小说难把握的地方:很难说清什么火候才算好,写多了必然冗余,写少了……如果构建完整的系统,在短篇中塞下太多陌生的名词和设定,而又没有足够精彩的剧情了话,很容易给人乏味的阅读体验。而且,也正因设定过于繁杂,结尾的抒情根本抒不出来,战斗场面更是一塌糊涂。
这种风格更适合写悬疑恐怖类主题。设定越多,越出色。而这篇文章其实也有点那个味道,只不过太淡了。
无错未必不好,但如果写的更精彩了话,就不至于这么可惜了。
3号《读心与命运》
六道:
小巧精致的文章,单走一个结局的包袱。就整体来说既视感很强,总觉得在哪看过类似的名家短篇,不过作为东方同人的本文中设定没什么违和感,巧妙地运用了两个主要人物的能力进行展开,行文流畅,阅读体验还算不错,值得一读。不过还是要说一句,纯度不高。
4号《妄想代理旅行》
六道:
在东方project框架下的一般文学,很少有东方同人作者会尝试写这种类型的文章,和常见的同人作品想比,一般文学中角色的形象塑造比较特殊,主题也略显尖锐,稍稍引起了一些的争议。我个人不反感这样类型的文章,只要作者水准在线。这篇文章的水准毫无疑问是在线的,文章情感充沛,表达的想法也比较深刻。
26《晒》
六道:
各种意义上都很强大的文章,可以看出作者选择写这样的作品来参赛,根本不是为了名次而来,这一点让我很佩服。文章里三句话不离梗,想必写得一定很爽,但我觉得这篇的可读性不是很高,不如作者第三届的红绿灯。我读起来不觉得很有趣,我想可能是抖梗太过平白直接,怎么能写出笑点多,梗密集又不觉得尬的文章,作者还需在这方面多努努力。另外欧皇晒到我了,给(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