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战——被偏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十期 奔向海岸

奔向海岸
从8月下旬到10月中旬,刚刚于马恩河得胜的英法联军与处于战略撤退的德军一路周旋北上,双方都想在运动战之中绕到敌人较弱的一翼展开攻击,但是他们的各种进攻最终都没能得逞。终于,到了10月16日前后,北海到了,已经无法再绕圈子了。
9月初马恩河战场上了战略性失败让小毛奇做出了一个完全毁掉“施里芬计划”的决定:德国军队整体像北部的埃纳河方向撤退。这一系列的错误使得德军陷入了其一直以来都竭力避免的两线开战的窘境,而且战争时间延长,难以速战速决。这样,没有制海权的德国必然会面临比协约国更大的压力,德意志帝国“世界第二”的公海舰队更有可能被派去和最为强大的大英帝国大舰队硬碰硬,去打破封锁。小毛奇就因为这个被解职,这时,悲观的毛奇劝威廉二世去与协约国议和,以及时止损。但是这时德国GDP为世界第二,军事实力比美国强得多,号称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战前经济与英法加起来比也没有弱多少(DR线德意志经济向上修正30到40个百分点,分歧点在1884年的“自由党危机”与1886年的“腓特烈三世改革”);加上在20世纪初“斐迪南大公新政”让奥匈帝国工业产量超过英国、法国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德。威廉二世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击败协约国,德国总参谋长的职位则由埃里希·冯·法金汉将军于9月14日接任。与毛奇相反,马恩河的战略赢家方的指挥官——法国的霞飞元帅受到了前一次胜利的鼓舞,信心满满的想要干掉这一批德军,于是他安排英法联军乘胜追击。霞飞原本想绕到德军防御薄弱的右翼去,但是德军却用“埃纳河战役”(9月15到9月18日)使得霞飞的计划严重受挫。
埃纳河战役是在一系列史称“奔向海岸‘的兜圈子运动战中展开的,协约国部队想要绕到德军的右翼,德军则想攻击协约国部队较为薄弱的左翼,双方你来我往就纠缠到了北海边上。其中埃纳河战役正是由新组建的德意志第八集团军为主力发动的,这支德军的指挥官是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将军。之后他将调往东线,参与一场德国在1914年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之后,在9月22日到26日,双方在皮卡迪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战斗;9月27日到10月10日,阿瓦图又战火纷飞。接下来的时间里,双方处于一直纠缠的状态之中;进入弗兰德斯地区后,又开始大、小战役不断。但这样的斗争没让任何一方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战事一直僵持。其中德军的战术比英法联军要强一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突然性、夜行军、短促而猛烈的炮火准备、弹幕徐进射击,以及渗透与机动的一整套战术。虽然这些战术还没有成熟而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这就是战争后期德奥联军在西线取得决定性胜利使用的战术的雏形。
包围安特卫普
奔向海岸的行动还在进行时,比利时的军人还在为生存而战斗。于8月中旬布鲁塞尔陷落之后,大部分比利时军队退守安特卫普;8月下旬到9月中旬,他们一直在这里骚扰德军,并且一直在尝试突破德军右翼。9月28日,为了避免通信线与补给线受到威胁,德军搬来了一些斯柯达的305mm榴弹炮为首的重型火炮,开始准备彻底解决来自比利时残余势力的威胁。
英国海军前来支援安特卫普,但这里的港口却遭受了和列日要塞与纳慕尔要塞一样的待遇。而且德国人还在夜幕的掩护下提前派了一些布雷船只在侦查舰队的掩护下给英国人准备了一份“草率的礼物”,草草布下了水雷给英国舰队造成了一些损伤,其中就有一艘老掉牙的前无畏舰受了重伤,失去了战斗能力。英国的行动没能给比利时实在的帮助,10月10日,比利时当局投降,但是原本安特卫普的守军并没有放弃抵抗,大部分人撤退到了弗兰德斯海岸,与英国海军(包含陆战队)回合。这支部队驻扎在纽波特—伯伊辛赫之间的伊瑟运河沿岸。他们南边驻扎的就是“奔向海岸”行动中的英法军队。
德国的最后一场攻势
尽管协约国防线已经加固,但是为了夺取胜利,德国又进行了两次努力。第一次是10月16日到31日的伊瑟战役,其中,德军在该战役中由于比利时开闸放水的大胆决策而受挫——那个水闸属于伊瑟运河的灌溉系统,原本是用来抵御洪水以保护下游安全的(常凯申同款)这次放水没有给德军造成什么伤亡,比利时的老百姓倒是遭了殃,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到了十月底,从纽波特从南向北直到迪克西(迪克斯)迈德地区的大片区域全部都被淹没了,渡过这片水乡泽国作战简直不可能。因此,德国将注意力转向了迪克西迈德北部的伊普雷,在这儿切开协约国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