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8.5 血汗工资制度

2022-07-25 05:5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5、xue汗工资制度[i]


  xue汗工资制度[ii]是资本主义企业中使劳动极端紧张化的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要在同样的时间内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劳动。这种制度还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就已产生,到了帝国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得到了更高的发展。

  xue汗制度是以技术和科学的进步为基础的。导师说:“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意味着压榨血汗的技巧的进步。”[iii]资本家为了要更多地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就按“科学”原则对生产操作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并把这种“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旨在使工人精疲力竭的工资制度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基本形式有泰罗制度和福特制度等。

  泰罗制是由美国工程师泰罗发明的,这种制度是:选出一些最强壮和灵巧的工人,让他们紧张地劳动,用秒或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为单位,精确地计算出每一操作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时间。然后根据这种测定标准,给全体工人规定出生产规程和时间定额。超过定额者,除一天的工资外,还可得到微薄的工资附加        奖金;不能完成定额者,工资就要大大地减少。导师引证了实行泰罗制的工厂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这种xue汗制度的bx实质:在生铁装车工作中,由于采用了这种制度,一个工人一天的装车定额由十六吨增加到五十九吨。但工人一天的名义工资只增加63%。结果是在同样的九到十小时的工作中,从工人身上压榨多两倍的劳动,残酷地耗尽工人的一切力量,以增加了两倍的速度来吸收雇佣nl每一点神经的和筋肉的精力。

  福特制是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福特汽车工厂所采用的一种所谓“高额工资制”。福特制的基本特点是:用加速传送装置运转的方法,在尽量提高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大大地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这样,即使工人的名义工资稍稍提高,但资本家的收入却有显著增加。例如,福特工厂工人写道:“第一翻砂车间,在工资没有提高到6.15元之前,工人一小时生产一千根轴心;工资提高以后,他们的产量增加到一小时一千六百根······福特汽车厂以工资总数的减少来弥补工资的提高是绰绰有余的。”[iv]

  目前,在资本主义国家最流行的xue汗工资制度中,除泰罗制和福特制这两种基本形式外,还有康脱制、赫尔斯制、罗文制、别多制等等。这种种形式都不外是泰罗制和福特制的变种。

  xue汗工资制度的后果,绝不像资产阶级辩护者所宣称的那样,仿佛可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完全相反,它的后果只能是: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的命运更趋恶化。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02页。

[ii] 血汗制度。

[iii] 列宁:《压榨血汗的‘科学’制度》,载《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6-37页。

[iv]《二十年(1917-1937)来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的状况》。译文见《工资与劳动日》,中国人民大学1953年版,第18-19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8.5 血汗工资制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