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分钟哲学】哲学的符号学基础:他者、大他者、小他者,是什么,彼此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
❤️❤️❤️
●他者:生活中他人A=123。1={23A}(=就是的补集):一个事物同一性就是他的补集
●大他者:A。自称是全集的东西 。A={123A}嵌套结构={123,{123,A}。通过嵌套来获得同一性
●小他者:a。a={a,A}小他者是大他者假设出来超出自身的可以把A自己降格为普通他者的更高级存在 ,大他者的大他者。符号学秩序自己设立的,大他者说我也是有外部保障的。为了超出自己,why要有小他者?因为要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要素 就形成一种短路。a也是可以无限嵌套的。超越性自我嵌套,被迫嵌套同一性。
没有东西去限制他的非法。
这三者如何获得同一性机制/如何成为自己/如何结构自己。精神分析基础
●符号学结构主义:事物同一性 一个事物就等于它的补集,和其他东西差异。
一个灯亮就是另外三个灯不亮。亮和不亮,符号系统是不能把握到的亮和不亮,只在乎现不现身,不现身就不知道你。
非1,符号系统只能把握非 和1。符号学只懂排列不懂否定性操作。只能把握现身和不现身,在场和不在场。只能把握并列机制。
一个符号的在场尝试通过不是他的其他符号在场显现出来,
第二场:
精神分析中A和a的关系
每一个东西的一致性都要借助一致性
A:代表符号系统一致性的符号。(有根据的)the other of the other :一个符号意义(一致性)必须靠其他符号差异来定义。
重点: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取补集的方式来把握,那么取补集的操作的补集怎么把握→就要拟制一个a ,大他者的大他者,只用一个符号就可以了。剩余
a:代表符号系统剩余的符号。
the otherness proper 他者性本身。事物一致性要掩盖来自他者(事物本身是不存在,只有差异,但是符号系统一定设置有同一性)
●他者性:就是大他者缺的那块,the lost part of the A。取补集行为本身→“=”
otherness:没凭没据的纯外部暴力,自己就是他的凭据,没凭没据是有凭据的。
=所遮蔽的东西A所没有的东西。A宣称自己是无限嵌套机制。“非法”宣称自己整全,A缺了等号。
其他三个点就是这一个点到为止。无意识听不懂否定词,no是主体性占据着的
whole-A=a
神圣在:a不在A的嵌套结构里 ,是超越性一致性保障。the A of the A。
不停的重复。a是尚未放进去,马上就要放进去了(所以世界是断裂了?)主体性发现自己不相等了所以拉了个a来作为临时答案。
剩余:就是不服从符号秩序的,但是依然给它搞了个位置。
a是不在大他者无限循环结构中的一个 ,反而暗示着在另一个以小他者a为新的重复结构。产生幻觉我是不是在超越性的外部世界的无限结构里。
A和123关系是有些不平等的。
a是chrsiat A是gid。
最终结果:A(神)={1(贵族).2.(智者)3.(平民)A(祭祀)}
一般的他者不能循环的。不能包含自己只能取补集。
主人能指:无限结构重复出现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
❤️❤️❤️
他者、大他者、小他者如何获得它的同一性的符号学机制(在符号系统中成为它自己、符号系统如何结构它自己)
●他者:1={2,3,A}
「全集由所有数字组成,全集减去 1和其他东西的差异 等于1,但符号学说,一个东西(一个事物的同一性)就等于它和其他东西的差异。
如果有四个灯,一个灯亮就等于其他三个灯不亮。符号系统把握不到灯亮不亮,符号系统只能把握到它的现身/在场,不现身意味着符号系统没有它的位置。符号系统只懂并列,不懂否定,否定词代表无意识,体现为无意识的主体性。」
●大他者:A={…,A}={…,A{…,A}}={…,A{…,{…,A}}}……(无穷嵌套的/自我指称的;整个集合的化身/整个体系本身;把自己作为一个要素包含到自己里面)
所以大他者:A=A;普通他者并不自我指涉。
●小他者:a={{a,A},A}={{a,A},A},A}……
「小他者是大他者假设的超出自身的,可以把自己(A)降个为一个普通他者/要素的一个更高级的东西
一般的他者说,“我之所以是x,是因为我在所有的A里面都是这样,都有这个位置/我之所以是我自己,是因为A给我分配了一个位置”。普通的他者之所以能成为它自己,是依靠大他者来做它的保障,大他者则依靠小他者的保障。」
小他者是符号学自己设立出来的。符号学在普通的他者里面随便挑一个让它充当a,符号学秩序A的化身就可以说“我也是有超越的/外部保障的,因为这个保障不在我之中”。所以小他者a就是大他者A能够被降格的一种可能性,而小他者被大他者裹挟,被迫参与到嵌套之中。
那么大他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为了把它自己放到自己里面去,一定要通过另一个小的他者来证明,在小他者那边我也是一个要素,造成平等的假象。
但这种嵌套其实不能实现它的自我同一性,只能创造无限循环的纵深来隐匿自己作为异质性他者的真相/丑闻」
精神分析中,A指代表符号系统一致性的那个符号,a代表符号系统的不一致性或剩余(不服从符号学秩序)的那个符号。
按理说a不服从符号秩序(有否定性),应该没有它的位置,但符号系统故意给它搞了位置,因此a是个假幌子,起到替符号系统做担保的作用。
把握他者只能通过它和他者的差异来把握,既然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他者把握的,那利用他者性把握同一性这个机制本身,它的有效性/同一性/他者性在哪里?于是拟制出一个大他者A,作为他者的他者。
符号系统(?)最终目的是把握事物一致性,它要压抑/掩盖自己来自于一个他者。不存在事物本身,只存在它的场域里面其他的东西和它的差异,差异是第一位的。但符号系统在把握事物的时候它不能这样把握,它一定要把事物设定成事物本身,是某种积极地存在的东西,有事物自身的同一性/一致性,于是设定客厅a/小他者a,a就是这种被掩盖的他者性(A缺失的一块)本身。
“所有事物的一致性都来自于它的他者”这种符号学机制本身是“没凭没据的纯外部暴力”,是那个“=”,外部暴力自己就是自己的凭据,而符号系统要说这是有凭据的,凭据是A,可A缺失的正是他者性本身。
于是出现a这个符号系统的剩余操作,它把它自己的不一致性、它自己无法把握的,超越它的东西也用它的一个符号把握,而且不放到嵌套结构里面,是一个例外,是大他者超越的一致性保障,是加倍的大他者(大他者的大他者)。
这个无限嵌套的结构是时间、无意义循环的时间,随着小他者在时间中现身,这时出现的是真正的时间、是有意义的历史。所以在大他者和小他者之间的差别中我们可以把握到时间和历史的差别。小他者的现身意味着它的一致性被发现了,一致性就是这个暴力的等号,现在主体性的问题意识朝向了这个等号,或者说等号朝向了自己,发现自己就是暴力和不相等,它就产生了问题意识和主体性,小客体就被拉来作为一个临时的答案/幌子,幻想如果能与小客体结合自己就是无限,是个整全。推进这种不一致运动的是主体性/绝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