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城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辑

2019-08-17 00:11 作者:有大米的说  | 我要投稿

8月4日,早8:30,云锦路站出站口不远处


肃穆。

那是我通过漫长的安检之后,最先映入我眼中的汉字,这两个字是纪念馆一句直击心灵的宣告。

黑底、黑体、白字,那块碑就站在那里,在它身后的,便是一位瘦高的的母亲,她抱着孩子,仰天恸哭。那位母亲是石头雕刻成的,她的手臂细小到很难举起手中的孩子;她的眼睛,没有光彩,似乎是盯着天空,似乎又能从里面看到那年日军在南京城内的暴行。

我沉默着、彳亍着,此刻我的眼中映画着的,不是2019年的南京,而是1937年的南京。

肃穆,肃穆……

这里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我似乎封闭住了自己的耳朵,我只能看到游客们或气愤,或哀伤,或沉默的目光,我还看到一些老人,他们由旁人搀扶着,慢慢的踏着沉重的步子,眼上蒙了一层阴翳。

我似乎打开了自己心的耳朵,我听到了黑白的呐喊,黑白而无用的控诉,黑白的,从地狱中传出的声音……那四十天的南京,那地狱一样的南京,在我的脚下,把他的痛苦平静地诉说给我,说给每一位来访的游客。

沿着纪念馆外铺设好的路,我走到了一面墙的前方。那面墙写着各种语言,打头的是汉语:“遇难者 300000”。

那面墙上的语言,我认识汉语、日语、韩语。不过,紧跟着汉语的,是一句日语。

甚至于,纪念馆内部,所有出现汉语的地方,都会紧跟着一句日语。

纪念馆走入地下的楼梯,那面墙上排满了受难者的档案。档案中的,曾经是无辜的,一个个的,活生生的人,此刻,他们就是我生长的国家,此刻,他们作为这个国家历史的见证者们,正在与我、与游客们对话。

走进展区,我看到一面墙,那面墙上挂着幸存者的照片,那一张张照片后面是一个个灯箱,所以照片也就有亮有暗。如今还有一些照片亮着灯,但更多的照片,在我站在这这面墙之前,就暗了下去。

我站了三秒钟,以作为一场简短的默哀仪式。

穿过布置好的走廊,走过一个转弯,便能看见馆内还原的南京城废墟。这令我想到了昨日南博里繁华的民国风情街,只过了一天,南京城便成为了这副模样。

昨日的她曾是那样热闹,今日的她,满目疮痍。

幽蓝,昏暗的灯光中,是我不忍再看南京城废墟;转过一个弯,我又来到了一面照片墙前。出乎意料的,这面照片墙上展示的报纸、照片上,都控诉着侵华日军的恐怖行径。如果刚刚的民国废墟只是一个索引,那么墙上这些骇人听闻的照片,这些恶魔般的行径,便是这场悲剧的重要篇章。

不敢看,不敢相信,但我又强迫着自己的眼睛,我要看,我必须要记住,在战争年代,人性最堕落,最丑恶的样子。

那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怎么能做到在营造虚假和谐的同时,开着杀人竞赛的。他们在动手的时候,心中没有哪怕一点点痛楚,哪怕一点点恐惧,哪怕一点点怜悯?

是啊,这些侵略者们,还配得上称之为人吗?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这压抑的展区。请给我一些温暖吧,我暗自乞求着,那压抑着的悲伤和痛楚压得我近乎窒息,那些戕害无辜百姓的恶鬼们,即便在照片中也让人充满寒意。

终于,灯光亮了一些,我来到来到新的展区。身后的黑暗依然存在,但片刻的光芒多少给了我一些继续阅读历史的力量。

新的展区展示了在南京沦陷时期,一些外国友人、国内有志之士们共同努力,唱响了一曲保护南京,保护南京人民的颂歌。有两尊雕塑值得一提,一座雕塑刻画的是拉贝先生,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日军惨绝人寰的罪行,为战后的审判提供了一场关键的证据;另一尊雕塑是明妮·魏特琳女士,她双臂张开,神情严肃而坚定,在她身后的,是南京的妇孺们。

展馆以此为转折,前方的色调愈发明亮而温暖,但直到接近出口时,我才注意到,刚刚场馆里一直少了一样东西——鲜明的颜色。

当我走出展区,站在结束语面前,望着结束语背面画满蓝天白云的墙,我明白,这次的浏览已告一段落。

我庆幸着,这样的压抑仅持续了两个小时;随即,一股巨大的哀伤从心底涌上来。

是的,我在史书中读到的文字,满溢着耻辱,我站在史实面前,相比于屈辱,我感受更多的是哀伤——我为那时几乎无力反抗的社会哀伤,为那时冤死与冷刃之下的无辜平民感到哀伤,为这座忧郁而浪漫的城市感到哀伤。

我的内心已经无法装下那样多的痛苦了,离开纪念馆之后,我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要记录下这篇文字。就和我不想看那些残酷的史实,却又不得不看这些残酷的史实一样:一个民族,总有一些事情,是无法忘记,更是不能忘记的。

面对结束语那句:“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联想到这座纪念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我不由得感慨万千。

需要承认一点,我喜欢一些日本的番剧,一部分的日本文化,有点大龄萌二,日常生活中可能还有点迷糊,但当我来到这座纪念馆时,我依旧会为我们同胞的遭遇感到痛心,我依然会咒骂那年侵华日军的恶行……

但是我更明白,仇恨是和平最大的敌人,和平是最应当被人们所珍重的。正是因为历史已经如此的灰暗残忍,才更应该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去珍惜百年不到的宝贵和平。

走出展览馆,我来到和平公园,顺着参观路线来到一尊白玉雕塑面前,那尊雕塑主体据说高12.13米,那是一位女神的像,纯白无瑕的女神一手托起初生的婴儿,一手放飞象征和平的鸽子。她守望者前方的纪念馆主体,愿在她的守候之中,战争永远都不会到来。

-南京之行·完结-

【城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