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修说德云】追根溯源说郭德纲的师门(上)

2021-07-15 05:18 作者:修者竹也  | 我要投稿

2021年6月23日,郭德纲在微博上发了一首纪念侯耀文的小诗。

侯耀文没活到六十,郭德纲现也年近半百,功名利禄,到了终不过卖的卖、买的买。无论名角儿与底层艺人,都在这“刮风减半、下雨全无”的行当里,沉浮。

侯耀文说郭德纲一路坎坷,势必要嫉恶如仇。

坎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郭是个说相声的,但是他没有相声的师门庇护。

相声行里,门户格外重要。一个相声艺人只有有了门户,才算是这行里的人,才算是获得了从业资格,才能获得师父的资源和人脉。


相声界这种可以说“团结”也可以说排外的习俗,是在相声诞生、发展的两百多年里逐步形成的。

《相声师承总表》把张三禄算作相声的首代。

张三禄本是八角鼓票房的票友,八角鼓的票房分两种,一种是生意门,一种是子弟门。生意门是撂地卖艺,为的是赚钱养家糊口;子弟门多是贵族子弟们清高玩票,自贴腰包建票房演出,叫“耗材买脸”。生意门演员必须有门户,晚辈见长辈必须磕头;子弟门票友没有门户,不论年纪大小都论平辈,见面互相请安。票房里请人教艺称“教习”不称“师父”,生意门则不轻易传艺。

毕竟,生意门的人要靠卖艺吃饭,教别人等于从自己碗里扒饭给别人吃,一没血缘二没好处,谁肯干?而子弟门就不同了,玩票是自己喜欢,所以互相传授技艺也没什么。

因此,对生意门来说,门户非常重要。门户意味着吃饭与带人一起吃饭,这里的“人”指的就是徒弟。师父带徒弟一起吃饭的师承关系,就构成了行业门户。

穷不怕

严格意义上的相声门户是打穷不怕朱绍文这开始的。

朱绍文原是唱京剧、莲花落的演员,后来撂地说笑话,收徒之后师徒合演,形成了对口相声。

八角鼓票友阿彦涛下海从艺,需要拜生意门的门户,朱绍文称他为“师弟”,开创了相声界“代拉师弟”的习俗。同样被朱绍文代拉为师弟的,还有说评书的沈春和。

在说相声的生意门里有了被认可的门户,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可以学相声并靠相声挣钱了。即使是“代拉”的徒弟,并没有接受师父传授技艺的过程,师承关系也真实存在,可以名正言顺的吃相声这碗饭。

这就是相声门里师承的实质:从业许可

而“摆知”就是告知同行:这个人具有了从业资格,以后他是咱的同行,可以在这行吃饭。


有了门户才能从业的习俗,与当时相声的生存环境、演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相声在进入剧场前,有四种演出场地:画锅、撂明地、茶社和杂耍园子(游艺场)。

其中,“画锅”与“撂明地”都是指露天演出,但它们之间有区别。

画锅指艺人在宽敞的地方用白砂划出场子,露天表演。

画锅基本是一天换一个地方、流动式卖艺。这种撂地艺人不拜见同行和当地势力,也不向当地交地皮钱,看起来好像是什么收入都能归自己,但是首先,这种场地必定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能敛的钱很有限;其次,如果遇到当地的相声演员来盘道,艺人如果没有师承不懂行话,答不上当地相声演员的问题,就会被“横买卖”,还有可能会被“携家伙”,被盘道者把演出道具拿走。

这种撂地最多只能糊口。连张寿臣这样有能耐的艺人,都“尽管跑细了腿,收入却极微薄,所挣的钱不够支付饭钱、店钱和脚钱。”


“撂明地”虽然也是露天演出,但表演场地固定。在市集某处摆几条凳子,艺人在中间表演,一般是几人合作,形成了小型演出团体。这种表演敛的钱比画锅的要多,艺人每天要向“地主儿”交地皮钱,地主儿也要负责保护艺人不受流氓地痞寻衅滋事。

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儿、济南的“大观园”、南京的夫子庙都是这种生意集中、游人众多的群众市场,百戏杂陈。

最开始的相声艺人多是用这两种办法露天演出,后来才逐步的有了更好的演出条件,“茶社”和“杂耍园子”。


在市场内搭理席棚或建起砖屋,叫“茶社”,相声艺人进入茶社表演,这就是从露天转移进了室内。

有茶社以后,艺人以茶社为场地、依靠师承关系组演出班社。报酬按照级别来,基本演员拿一个份儿,叫“整份儿”;水平差些的或者刚出艺的拿“破份儿”,就是整份儿的70%或者90%;学徒不拿份儿,只拿零钱,也就是大家分账剩下的零头。有的还有板凳份儿、服装份儿。不管每天收入多少,茶社掌柜扣去分成之后,剩余演员都能按照比例分账。

茶社的演出节目除相声外,还有数来宝、口技、双簧等,都是“使口的”。

德云社早期的开门柳多是唱什不闲,就是茶社时期的遗风。

德云社复演比较标准地复刻了过去茶社的开场

而“杂耍园子”则比“茶社”的演出环境更上层楼。规模大、社会影响高,能够与戏园、影院相较高下,“杂耍园子”的出现才算使曲艺有了颇有影响的正式演出场地。

观众进杂耍园子看玩意儿需要买票入场,演员以拿包银的方式取酬。这种园子都在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外国租界,观众的身份层次高,相应的,演员也能得到比较高社会声誉。如万人迷李德钖、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等,都是在这种杂耍园子引起关注的。

而在茶社演出的演员即使技艺很高,名气也不会很大。


为什么要强调相声的演出场所和报酬方式呢?因为相声的这种运营方式决定了相声的很多习俗,包括师徒制度。

明地比画锅挣得多,茶社是明地的升级版,杂耍园子最高级,好地方好买卖人人都想要,当然是先紧着自己人。

早期的相声演员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等将相声作为经营性的行业,制定行规行话,形成了相声行会。

相声行会使艺人相对封闭,拒绝外人进来靠说相声抢饭吃,从而保证现有相声艺人的利益。

谁是外人?没拜师的。谁是自己人?拜了师,有门户的。

这种习俗在相声行里一直延续,虽然建国后一段时期偶有中断,但至今仍约束着相声行业里的众多从业者。

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不得杨志刚承认之后,竟然那么凄惨落魄的主要原因。老郭没能耐吗?不卖力气吗?不是,只是因为杨志刚不承认,所以整个行业都会联动起来,把老郭排斥在外:用你没有特别大的好处,却有很多麻烦,那当然不用你最妥当。当年那会儿,谁也不能提前预知眼前这个门户不清的小黑胖子后来能有那么大造化,取得那么大成就。

这种习俗对或不对、好或不好,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怎样,这种习俗真实存在。


侯宝林原本跟着演滑稽京剧的云里飞搭班。这位云里飞白宝山是第二代,他有个儿子叫白全福,白全福有个徒弟叫杨志刚,杨志刚教过个学生叫郭德纲。(入活了吗?并没有)

说回侯宝林。侯宝林一开始没有相声的师门,只能偷着学。

侯耀文回忆说:“因为在过去学相声的时候,除非你要是拜师正式学可以。他说我又没那个条件,我偷着学。怎么叫偷着学?比如说,隔着几十米外边是人家那个场子,然后正好这边就有一个馄饨摊儿,然后花一大子儿买一碗馄饨,就坐在馄饨摊儿上,但是耳朵是在人家那个相声场子里边。然后就这么听着,这碗馄饨就不吃,然后听完了就能把它记下来。”“不能让人看见了,要是让人看见的话,人家会骂。”


偷学人家的东西,人家会骂。学会就行了?并不。没有师门,即使学会也进不了好场地,只能在人家说完相声走后的场地上临时演,或者去别的杂耍场地中加塞演相声。

直到拜了师父,侯宝林才能在正式的相声园子里说相声。


为什么拜师就是自己人?因为拜师协议相当于是一种强制性的经济合同。除去“车碾马轧、死走逃亡、投河溺井、打死与师父无论”这样的免责协议,还要强调经济上的合作和利益,对中途辍学的情况也有相应约定,要提前写上“中途辍学,赔偿三年膳费”等词句。


徒弟学艺少则三年多则六年,学徒期间收益大部分归老师所有。师父的三节两寿,徒弟要送礼物。比如佟大方的拜师合同就有写明,“养赡老师直到养老送终”。

至于给老师跑腿干活,那更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假如徒弟一直不能出徒,就相当于一直是师父家的仆人。

这就是老郭在《德云斗笑社》里说的“你得给人家花钱,上人家去,管人叫爹,跟人叫好听的,给人伺候高兴了,三年两年了,人家觉得你有样了才告诉你你那句不对,应该怎么唱。不到这个份上,人家不会告诉你的!”


理解了相声行业内师徒制的产生,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当初郭德纲会因为没有师门而遭受坎坷,更理解了为什么老郭对侯耀文抱有如此强烈的感情。

下一篇,详解郭德纲的师承。

感谢安宁1019、gh红果、lleco、隐逸红尘之中、awaterbird、明天的太阳总是新的、lzariel、宁宁in宁宁、小福泥家的河马、小慢慢屋、古道fatimah、bili_49758416548、bili_70275845933给我充电!

感谢你们喜欢我的文。

感谢三连、点赞的朋友们!

评论区的朋友你们还好吗?

【修说德云】追根溯源说郭德纲的师门(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