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烈《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糖类代谢
第七章糖类代谢
回补反应: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供给的反应,例如
由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葡萄糖异生作用:即是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3.糖酵解中的调节酶有哪几个?有哪些因素调节?
酶:a.己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因素:a.本
身反应 b.多种变构效应物的影响 c.高浓度的 ATP
4.什么是乙醛酸循环?其有什么生物意义?
乙醛酸循环: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
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 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
苹果酸再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生物意义:除了提供能量和中间产物外,更重要的是它使萌发的种子
将储存的三酰甘油通过乙酰 CoA转变为葡萄糖。
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
1.名称解释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
化
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
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 ADP磷酸化生成 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
为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
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
解偶联剂: 一种使电子传递与 ADP磷酸化之间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
的化合物,例如 2,4-二硝基苯酚。
磷氧比: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原子的摩尔数称为 P/O
比值。
能荷: 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键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
2.呼吸链中各成员排列顺序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
答案:①标准氧化还原电位②拆开和重组③特异抑制剂阻断④还原状
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3.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电子传递从 NADH开始,复合物Ⅰ将还原型的 NADH氧化,释放出的
两个电子和一个 H+质子被 NADH脱氢酶上的黄素单核苷酸(FMN)接受,同
时从基质中摄取一个 H+将 FMN还原成 FMNH2,NADH被氧化成 NAD+重新进
入 TCA循环;
②FMNH2将一对 H+质子传递到膜间隙,同时将一对电子经铁硫蛋白
(FeS)传递给 Q池中的两个辅酶 Q;
③两个辅酶 Q得到电子后从基质中摄取两个H+被还原成两个半醌(QH);
④醌在内膜中通过扩散进行穿膜循环(醌循环),两个半醌各从细胞
色素b获得一个电子,并从基质中再摄取两个H+质子,形成两个全醌(QH2);
⑤当全醌扩散到内膜外侧时,便把两个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 c1,并向膜间
隙释放一对 H+质子,本身又被氧化成半醌;
⑥当半醌扩散到接近细胞色素 b时,将携带的另两个电子传递给细胞
色素 b,并又向膜间隙释放一对 H+,细胞色素 b的一对电子又回到醌循环;
⑦细胞色素 c1将接受的两个电子经细胞色素 c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传递
给氧,将氧还原成 H2O;
⑧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到氧时,共将基质中 3对 H+泵到膜间隙,从
而使膜间隙的 H+浓度高于基质,因而在内膜的两侧形成了电化学梯度。这
种电化学梯度可驱动 H+通过 ATP合酶复合物进入基质,每通过 2个 H+可
产生 1个 ATP。
4.呼吸链有哪几种类型?其多样性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案:⑴ NADH氧化呼吸链 NADH→复合体Ⅰ→Q→复合体Ⅲ→Cytc
→复合体Ⅳ→O2
⑵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复合体Ⅱ→Q→复合体Ⅲ→Cytc→
复合体Ⅳ→O2
生理意义:呼吸链可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来合成 ATP,提供中间产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