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烈《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核酸化学
第二章核酸化学
1.名词解释
增色效应:DNA由双链变成单链的变性过程会导致溶液紫外光吸收的
增加,此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在核酸中由于碱基的堆积作用,造成核酸比同浓度游离核
苷酸对紫外光的吸收减少。变性核酸在复性后其紫外吸收值降低,这种现
象被称为“减色效应”。
DNA复性:变性 D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配对重新形成双螺旋的过程称
为复性
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不同来源的核酸链( DNA或 RNA),
根据它们的顺序互补性,在“退火”之后形成双螺旋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回文结构( palindrome):回文序列指 DNA序列中,以某一中心区域为对
称轴,其两侧的碱基序列正读和反读都相同的双螺旋结构,即对称轴一侧的片段旋转
180°后,与另一侧片段对称重复,是分布在两条链上的反向重复。
镜像结构:有些 DNA区段的反向重复存在于一条链上,这种序列叫镜像重复
Watson-Crick配对:A=TG=C
Hoogsteen配对:参与 Watson-Crick碱基配对的核苷酸碱基还能形成
一批额外的氢建,特别是在大沟里的功能基团,如一个质子化的 C能和 GC
碱基对中的 G配对,T和 A=T中的 A配对,这些参与在三链 DNA中形成氢
键的位点叫 Hoogsteen位置。这种非 Watson-Crick碱基配对叫 Hoogsteen
配对
DNA双螺旋: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脱
氧核甘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DNA超螺旋: 双螺旋 DNA分子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是由于细
胞内 DNA分子与其他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 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成
三级结构,是三级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作用的小 RNA分子。
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大约 22个核苷酸长的双链 RNA能够
通过不同途径,以序列特异的方式来高效的沉默含有同源序列的靶 RNA分
子。
2.从分子大小、细胞定位以及结构和功能上比较 DNA和 RNA?
DNA分子比 RNA大。DNA真核细胞主要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线粒体和叶绿
体中均有各自的 DNA,原核细胞存在于称为类核的结构区;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病毒中 RNA本身就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结构:DNA是双螺
旋 RNA是单链根据种类不同结构也不同。功能:DNA是遗传物质,RNA是更
加种类不同,功能也不同!
3.从结构和功能上比较 tRNA、rRNA和 mRNA?
功能: mRNA:功能是翻译。 tRNA:功能是运输。 rRNA:功能
是作为 mRNA的支架,使 mRNA分子在其上展开,实现蛋白质的合成。
结构: mRNA原核和真核特征不相同:原核生物特征有半衰期短,而
且由多顺反子形式存在以 AUG为起始密码子。真核生物一般为单顺反子,5
端帽子,3端尾巴;rRNA有大小亚基;tRNA有三叶草结构。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有哪些?此模型如何能解释 Chargaff?
a,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沿一个假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
绕而形成。
b,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
的碱基位于内侧,链间碱基按 A—T,G—C配对(碱基配对原则,Chargaff
定律)
c,螺旋直径 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 0.34nm,螺旋结构每隔 10
个碱基对(basepair, bp)重复一次,间隔为 3.4nm d,DNA双螺旋结
构十分稳定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mRNA的结构有哪些区别?
①原核生物 mRNA常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真核生物 mRNA一般以单
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②原核生物 mRNA的转录与翻译一般是偶联的,真核生物转录的 mRNA
前体则需经转录后加工,加工为成熟的 mRNA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信息体后才
开始工作。
③原核生物 mRNA半寿期很短,一般为几分钟,最长只有数小时(RNA
噬菌体中的 RNA除外)。真核生物 mRNA的半寿期较长,如胚胎中的 mRNA
可达数日。
④原核与真核生物 mRNA的结构特点也不同。
7.从两种不同细菌提起 DNA样品,其腺嘌呤核苷酸残基分别占其碱基
总数的 32%和 17%,计算这两种不同来源 DNA四种脱氧核苷酸残基相对百分
组成,两种细菌中有一种是从温泉(64°C)种分离出来的,该细菌 DNA具
有何种碱基组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