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肾内科-急性肾衰

2023-03-24 06:37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急性肾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内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肌酐每天增加1-2mg/dl,BUN10-30mg/dl,尿量未必减少,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前性:

肾脏本身无病变,循环衰竭导致肾灌注不足,GFR降低,及时治疗可恢复,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TN;

血容量减少(失血、胃肠道失液、创伤渗液)、休克(感染性、心源性);

肾后性:

尿路梗阻导致肾盂积水,肾间质压力增高,肾实质受挤压而损伤,表现为从尿量正常到突然无尿,及时治疗肾功能很快恢复;

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肿瘤压迫;

肾性:

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加重、系统疾病肾损害;

肾小管疾病-肾缺血、肾毒性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造影剂等)导致ATN、急性溶血时Hb堵塞肾小管、挤压伤时横纹肌溶解Mb堵塞;

间质疾病-药物过敏、肾毒性药物、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血管疾病-动脉栓塞、静脉血栓、DIC微血栓形成、免疫病的血管炎等;

病理生理:

GFR突然降低到1ml/min(正常100ml/min),原尿只有1440ml,肾小管损伤回收水分减少到80%(正常回收99%),每日尿量288ml,而且尿比重和渗透压低(少尿期);多尿期由于肾小管功能恢复不如肾小球迅速导致,GFR 20ml/min,每日原尿30000ml,肾小管能回收90%,每日尿3000ml;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小球小管病变较轻,GFR 4ml/min,每日原尿5760ml,小管可回收85%,每日尿量864ml,无少尿,但GFR仍然很低,有BUN、Scr高;

临床表现:

    一般因为短期内尿量急剧减少,肌酐和BUN急剧上升而被发现;大多分为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有的病人尿量>500ml/24h,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小球小管病变较轻,一般预后良好;

少尿期:

尿量减少-<400ml/24h少尿、<100ml/24h无尿;平均持续10d,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水潴留-水钠排出不畅,稀释性低钠,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全身水肿、肺水肿、脑水肿、心衰等为主要死因;

高钾-不能经肾排出、酸中毒、合并感染等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大量释放K,心电图最早提示T波高尖;

代谢性酸中毒-内生固定酸增加;

低钙-早期就有,由于有酸中毒,游离钙不低,手足抽搐的不多,高磷;

尿毒症-BUN升高2-3d后可达到100mg/dl(除了不能排出外,组织分解增加也有关)、肌酐每天上升1-2mg/dl;

多尿期:

由于肾小球的功能已经恢复,大量积累的代谢产物通过肾单位时有利尿作用;肾小管功能未完全恢复,对水钠吸收不完全;

尿量>400ml/d后进入多尿期,1w后最高,尿量可以4000-5000ml/24h,低比重尿;有可能导致脱水、低血压;

虽然尿多,但GFR没恢复正常,BUN、肌酐仍可在短时间内上升,但不太久;

恢复期:

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需要3m-1y,尿量正常或偏多;

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衰、脱水、感染、休克、肾毒性药物使用者出现尿量明显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时药考虑急性肾衰;鉴别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前中後的鉴别:

肾前性-体液丢失、心衰、皮肤粘膜干燥、体位性低血压;补液、利尿后尿量增加、氮质血症可以改善;

肾后性-有导致梗阻的原发病史BUS提示肾盂积水或结石,尿化验基本正常;

肾性病因的鉴别:

小球疾病-指标类似肾前性,但有大量蛋白(中大分子)、RBC和管型;急进性肾炎、SLE肾受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

ATN-多有肾缺血、中毒、溶血、挤压等病史,尿异常见上表;

间质性肾炎-药物过敏、发热、皮疹、嗜酸性细胞多、IgE高,肾毒性药物,慢性肾盂肾炎;

肾血管性疾病-尿异常类似小球性,但影像学检查可提示,动脉栓塞有栓子,突然血尿、腰痛,患侧肾增大或缩小;

慢性肾病急性加重-贫血、BUS提示肾不等大或缩小;

少尿期的治疗:

病因治疗:

保证肾脏血供-纠正全身血流动力学异常,补液、输入血浆、白蛋白、强心治疗;使用dopa和利尿剂增加肾血流和尿量;

停用肾毒性药物

利尿:

血容量充足后仍然少尿,提示肾脏已经受损,强效利尿后有的患者可恢复;

甘露醇可提高血容量改善肾灌注,促使小管消肿尿路通畅,心功能不全和水钠潴留的不用;

速尿早期使用可增加尿量,如初次使用后无效,不应继续使用;

扩血管:

CCB和多巴胺;

纠正电解质紊乱:

水中毒-控制入量,每日体重降低0.5kg,如出现心衰、肺水肿立即透析;

低钠-控制水的摄入,一般不补充钠,透析疗效最好,严重时高渗盐水滴注;

酸中毒-HCO3-<15mmol/L时可用5% NaHCO3 100ml开始逐渐调整,同时补钙防止抽搐;

高钾-限制钾的摄入,发现心电图出现异常;10%葡萄糖酸钙拮抗K的毒性作用(维持时间短);5% NaHCO3 100ml-200ml;50% Glu+insulin 10U;透析;

多尿期治疗:

    为防止脱水,尿量>2000ml/d时补充尿量1/2的NS,每1L尿补1gKCL;

并发症的治疗:

心衰-主要由于水钠潴流导致前负荷大,心脏泵功能基本正常(不用洋地黄,而且电解质紊乱容易中毒),肾脏对利尿剂反应不好(不用利尿剂),主要用扩血管的药物;

透析治疗:

Cr>5mg/dl、GFR比正常降低50%或在原肾功不全的基础上降低15%,尿毒症症状、少尿>2d、有肺脑水肿先兆、K>6.5mmol/L、标准碳酸氢钠<13mmol/L;

首选腹膜透析,可用血液透析、持续血液滤过;

 

 

 

 

 

 

 

 

 

 

 

 

 

病例分析:

急性和慢性肾衰的鉴别:

慢性肾衰有较长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纳差、恶心、呕吐、乏力;

由于肾小管功能损害常有夜尿增多,次数多不重要,主要看总量;正常人日尿量:夜尿量=3-4:1;

正常肾脏Bus10-12cm,皮质厚度0.8-1.0cm,皮质髓质界限清晰;慢性肾衰可有肾脏长度缩短、皮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

慢性肾衰几乎都有贫血,Cr>2mg/dl时开始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平行;急性肾衰由于水钠潴流也会贫血,但程度一般不重;

肾衰的部位:

肾前性、肾后性、肾性(小球性、小管性)

小球性-容易出现血尿、大量蛋白尿、中分子大分子蛋白、容易高血压;

小管性-蛋白尿轻微、小分子蛋白、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

肾衰的病因:

首先考虑继发性因素-免疫病性(狼疮、紫癜、血管炎)、感染性(肝炎、链球菌感染)、代谢性(DM、淀粉样变)、肿瘤性;

该病人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理考虑新月体形成;要考虑紫癜性(观察皮疹)、血管炎(ANCA+)、肺肾出血综合征(抗肾抗体+);

所有继发因素排出后才考虑为原发性;

确诊:

肾活检、IgA肾病;

治疗:

透析替代治疗,慢性肾衰Cr>8mg/dl开始,急性可从6mg/dl开始;

早期尚存细胞新月体,有活动病灶,甲强龙冲击治疗有效;随着病变进展,纤维新月体增多,逐渐失去冲击治疗的机会;

足量激素1mg/kg+CTX;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肾内科-急性肾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