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岁时记(续)44
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12-01 送寒衣 北平旧俗,于十月初一日,有送寒衣之举,其情形则与寒食节同;矧此日又无何种特殊之表演,故岁时记中亦无文可叙,兹将于参考书中所得者,抄录于下,俾阅者得知此节之原始,似非无味之文也。 初学记: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煖如春,故谓小春,亦云小阳春。人家则于此日致祭先祖。 燕京岁时记:十有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 北京岁华记:十月朔上冢如中元节,祭用豆泥骨朶;豆泥骨朶乃元人语,今不知为何物矣。 帝京景物略:十月朔,纸坊剪纸五色,作男女衣,尺长有咫,曰寒衣,有疏印,识其姓字行辈,如寄家书然。家家修具夜祭,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今则以包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 月令通:京师居人,于十月朔致祭先人,并于室内添设煤火,至来春二月初一日彻火,火炉份“不灰木”为之,白于矾石,轻煖坚固。——析津志:西山化石之名,曰“不灰木”,以之为粗布及器皿,不畏火。 统一志:十月一日,有司行“乡饮酒礼”,祭无祀鬼神;民间祭先祖。 梦华录:十月朔日,都人乃阴祀之日,宜祭祖考扫墓。 神隐:十月朔日,都城士庶皆出郊飨墓,禁中车马朝陵如寒食节。 程民遗俗:拜坟则十月一。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则又从常祭礼,饮食称家有家无。 月令广义:燕市俗刻板男女衣状,饰文五色,印以出售,农无竞以初一日鬻去,焚之祖考,曰送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