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饰话语看《红楼梦》的主旨思想

一、家族等级
荣国府本身属于世代袭爵的大家族,故而穿戴用度不凡。用料、款式、颜色的多样、华贵,做工的精细,足见贾家生活之富裕,地位之高。虽然作者进行了不少艺术加工与美化,但一些颜色如石青、月白;用料如蟒缎、妆缎;做工如"掐金挖云""赤金吴翠”;款式如"鹰膀褂""蝴蝶落花鞋",让我们得以窥见富贵人家生活的一角,体现了丰富的时代内涵,绝非凭空捏造,具有研究价值。
1..款式——齐全、周到
从款式上来说,有"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背心"、"水朝靴"、"大袄"、"花绫裤"、"霞帔"、"披风"、"皮裙"、"棉裙"、"斗篷"、"对衿褂"、"蟒袍"、"王帽"、" 貂裘"、"芒鞋"、"折裙"、"破纳"、"绫子袄"、"肚兜"、"羊皮褂子"、"羊皮小靴"、"鹤氅"、"肷褶子"、"鹰膀褂"、"大裘"、"袷裤"、"水田小夹袄"、"红睡鞋"、"水紧身"、"水毛儿衣服"、"撒鞋"……《红楼梦》服装中的款式,四季分明,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应俱全。就连雨雪天用的斗笠、蓑衣、沙棠屐、雪帽,都一一写到。
2.用料——丰富、名贵
《红楼梦》服饰中的用料,一是品种多,二是大多高档、名贵,有些可说是稀世之宝。书中出现的服饰用料,主要有"大红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灰鼠皮"、"黄绫"、"羽缎"、"白狐腋"、" 貂裘"、"妆缎"、"蟒缎"、"西洋布"、"月白纱"、"羽纱"、"哆罗呢"、"洋线番羓丝"、"海龙皮"、"凫靥裘"、"天马皮"、"雀金裘"、"猞猁狲大裘"、"云狐皮"、"无狐皮"、"香狐皮"、"鸭皮"、"麻叶皮"、"洋灰皮"、"羊皮"、"皿貂皮"、"羽线绉"、"氆氇"、"葛布"、"麻"等30多种用品。其中貂皮、白狐腋、天马皮、猞猁狲、雀金呢等都属于稀罕之物。
据《关于江宁织造府曹家档案史料》载: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折中, 有皇帝
用满地风云龙缎、大立蟒缎、妆缎等名目。 《清史稿》之中明确规定,“庶民不得用缎绣等服”并且“仆隶有用蟒缎、妆缎、锦绣服饰者,严禁之”。清朝的生产力并不高,像上述提及的蟒缎、妆花缎等等,属于上品织物,工序繁杂,用料讲究;明、清时为宫廷织品,有多处官办织造局生产,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同时,清代满族服饰质料有严格规定,五品官以下不得用貂皮、猞猁狲皮等,是不能够随意僭越的。
3.做工——精细
书中的一字一句,让人惊叹于缝制技艺的精湛。"缕金百蝶"、"五彩刻丝"、"插牙背心"、"二色金百蝶穿花"、"五彩丝攒花结长穗"、"起草八团排穗"、"锦边弹墨"、"累丝嵌宝"、"朝阳五凤挂珠"、"赤金盘螭璎珞"、"双衡比目"、"二花捻珠"、"松花撒花"、"攒珠"、"洋绉银鼠"、"宫制堆纱"、"立蟒白狐腋"、"簪缨银翅"、"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碧玉红"、"金蟒狐腋"、"排穗"、"细折"、"麝香珠"、 "赤金吴翠"、"绛纹"、"蝴蝶结"、"一斗珠"、 "插金消绣"、"掐金挖云"、"青金闪绿双环四合"、"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挖云鹅黄金里"、"靠色镶领袖秋香色盘金色绣龙"、" 貂颏满襟"、"百子刻丝"、"盘金彩绣"、"刻丝八团"、"金丝织的锁子甲"、"虎头盘云五彩"、"九龙佩"、"盘锦镶花"、"原锦边琵琶襟"、"一裹圆"等。这些工艺,现代只能靠想象来体会其精细了。
4. 颜色——多样
除了面料与做工之外,服饰的颜色也有着等级的禁锢。先秦时期就认为红和黑色是十分尊贵的颜色,到了唐代,紫色变成尊贵的颜色,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和亲王才能使用。隋朝开始,皇帝开始穿黄色的袍服。清朝服饰制度十分严格,只有皇帝、皇后有资格穿着明黄色袍服,皇太子只能用杏黄色,士大夫严禁穿黄色袍服,但也有例外,比如皇帝会赏赐黄马褂给功臣和亲贵。
在《红楼梦》关于颜色的描写中,绿色系有柳绿、油绿、水绿、闪绿、葱绿、豆绿、松花绿、翡翠;红色系有大红、猩红、银红、酒红、水红;黄色系有鹅黄、葱黄、松花、秋香色、蜜合色等;紫色系有藕合、莲青等;蓝色系有石青、靛青、月白等。
其中,翡翠色来源于玉石翡翠,在古代具有富贵的象征意义。“大红”是“正红”,是尊贵身份和喜庆吉祥的象征。银红是不经常出现的色彩词,但在《红楼梦》里出现不少。“银红”是具有富贵气的色彩,为古代上流社会所崇尚。“猩红”因似猩血而得名。其色彩纯度较高,在古代被作为高贵的颜色,尤其是猩红色的地毯于深色的古典家具相搭配既显气派又显高贵,故而在清代王公贵族或大商贾的宅中常使用。“秋香色”表暗黄色,是富贵和地位的象征。石青色是指一种接近黑色的深蓝,常用于中国古代皇室的衮服、朝服、吉服、常服等服饰中,显示出正统与庄重。
二、人物等级
1.款式
青缎掐牙背心:红楼丫头的制服
黛玉初入荣国府,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先来说说贾母的总管丫头鸳鸯,她在宝玉眼中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再来看看潇湘馆的第一丫头紫鹃,她在宝玉眼中也是“穿着弹墨绫薄棉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最后再来说说怡红院的丫头杠把子袭人,她在贾芸眼中却是“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不是别个,却是袭人。”可见,这件青缎背心是大观园里丫头们的工作服,穿在里面色彩缤纷的绫袄,只是一种点缀。
背心是一种无袖上衣,又叫坎肩,魏晋时期就有其雏型,为敞领无袖束腰衣,宋代称作背心,到了清代,背心样式就很多了,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掐牙”是一种精致的缝制工艺,用锦缎双叠成细条,嵌在衣服的夹边上,仅露出一点儿牙边做装饰。红楼里的青缎背心遮掩了红绫袄的艳色,跟男女主子们的艳丽华服形成鲜明对照——不能让丫鬟们把主子的风光抢了去。
鸳鸯袭人紫鹃是丫头们的统领,当然得以身作则带头穿制服,想来每人都有许多件这种青缎背心,但是晴雯却不走寻常路,从未见她穿过一次这种黑色制服,清晨醒来与芳官等在炕上打闹嬉戏,“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说晴雯“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王夫人也骂她:“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可见作为丫鬟,是不许穿得“花红柳绿”的,这是对大观园服饰制度的挑战。所以,她最后被逐出大观园,临死时将自己贴身穿的一件红绫袄子送给宝玉。——这丫头至死也不向一种势力或命运低头。
青缎掐牙背心是一样的,但是穿在里在贩袄子还是可以体现个性的,鸳鸯穿过藕合色水红色,可见其平时大度温柔实则非常刚烈,袭人是银红,一种含蓄的热烈,而青墨淡痕是属于紫鹃的,她就像林妹妹一样,是一幅素静淡雅的水墨。
2.用料
曹公对于女性角色的穿着之上也是下足了工夫。表面上看黛玉和宝钗在穿着之上并无差别,甚至于皇商家庭出生的宝钗比起已经是孤女的黛玉穿着更加华丽,但事实并非如此。宝钗曾穿过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鹤氅、葱黄绫绵裙,难见“貂”、“缎”字样。虽然两人都是贾府亲戚,但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祖上承袭过列侯,自己也是兰台寺大夫兼扬州巡盐御史,虽然说历史之上并没有兰台寺大夫一职,但是根据书中其他人物的说法,这个官职很大,也就是说林黛玉是正正经经的名门小姐,云锦、貂皮对她而言也只不过是日常服饰。对于宝钗而言,她家中虽然有钱,但是归根到底只是皇商出身。古代的商人的地位不高,因而即使名列金陵四大家族,她也是比不上其他三家的,何况宝钗寄人篱下,贾母薛宝钗只是辈分上祖孙,不如贾母与黛玉关系亲昵。所以宝钗未曾使用云锦、貂皮等。
书中也有特例。比如说袭人回家探望母亲时,就穿了一件银鼠袄子,王熙凤后来又赏了她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刻丝便是缂丝,无论是银鼠还是缂丝,都是袭人这个阶级不应该能够穿着的。此处她别样的穿着,说明了袭人在荣国府的地位超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3. 颜色
上文提到的大红、猩红、秋香、石青、鹅黄等颜色,都是高贵与庄重的象征。书中,蒋玉菡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史湘云戴过"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宝玉披过“大红猩猩毡斗篷”;第三回描写王熙凤的“翡翠撒花洋绉裙”;宝玉“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四十九回,湘云“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襟银鼠短袄”,第一百零九回,妙玉“拴着秋香色的丝绦”;史湘云“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王熙凤曾穿过“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宝玉曾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身穿“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子”……
由此可见,整个荣国府里,只有主子们的衣饰才涉及到这几种颜色,一般的丫鬟姨娘们都不配使用。贾府之中的丫头们虽然因为宝玉爱红而穿红,但是也是穿水红、茜红、海棠红这种偏色,就连受到主子们喜爱的袭人也只能够穿水红、银红等颜色,正红色她是不配穿着的。
4. 配饰
在古代,佩戴饰物是一件很常见的现象,甚至于佩戴不同的饰物还能够彰显其不同的身份,而在《红楼梦》之中,就有不少的地方提到了饰物。
宝黛初见时,宝玉便戴着“嵌宝紫金冠”,而第一次见到宝钗时则是“累丝嵌玉紫金冠”。紫金在古代十分的珍贵,真正的紫金是“金之精者,名为紫磨,犹人之有圣也”,但是紫金在历史之中并没有太多详细的记载,一般都是用铜或者真进来“伪造”紫金,但不管怎么说,其造价定然不菲,尤其是上面还“嵌宝”。童子戴冠,在古代是有其指意的,冠,谐音“官”,即长辈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科举成功,加官进爵的意思。但是像宝玉这样的确实少见,属于身份地位的象征。
除了冠之外,整本书中还提到了不少次腰饰。古代的丝绦一般是用丝线编制而成的带子,长度大约在三米到三米五之间,偶有例外,主要用途是穿绕在腰间防止下衣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绦之上也会有不少的装饰物品,比如说玉佩等。贾宝玉就曾使用过“五色蝴蝶銮绦”,林黛玉也是用过“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这些丝绦从名字中就能看出十分的精致,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这也算得上是阶级的象征。
王熙凤刚一出场时的服饰,尤其是她佩戴的“朝阳五凤挂珠钗”更是表露出了她作为荣国府当家主子的气派和其人物性格的张扬,毕竟凤在古代属于尊贵的象征。
(二)青春之美没有性别之分
贾宝玉曾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看似体现了宝玉对性别的偏见。事实上,宝玉所谓眷恋女儿与厌恶男人并非绝对。他喜欢的其实是单纯、不世俗的青春之美,青春又不完全只是生理的年龄,青春是一个心灵的状态,生命不断释放出某一种光彩。
宝玉喜欢女孩子清秀的外貌,更喜欢她们的纯真烂漫。他欣赏女孩子的举止与才华,认为她们“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对于处事较为圆滑、见风使舵周瑞家的,纵使其为女子,他也厌恶唾弃。贾宝玉对那些柔情似水的男性,诸如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人也是一片痴心眷恋。他们不但外貌俊秀,人品也与其相似,具有某些女性的气质或特点,正符合了贾宝玉喜欢女孩子清纯如流水一般的心理。可见,贾宝玉并没有单纯对性别心存结缔,他所喜爱的是真挚情感的自然交流。于是,当后文芳官、史湘云身着中性服装,宝玉未面露不快便顺理成章了。
1.芳官
芳官服饰:
硬红镶金大坠子
小玉塞子
一件玉色、红青酡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就是用玉色、红色、青色三种颜色拼起来的水田小夹袄。水田是形容像稻田一样方块形的;斗”就是拼合的意思。
柳绿汗巾
水红撒花夹裤
海棠红小棉袄 配 丝绸撒花袷裤
“耶律雄奴”装扮:大貂鼠卧兔儿带、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净袜厚底镶鞋
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中,出现了对芳官具体服饰的描绘,而众人评价芳官和宝玉像是一对亲兄弟也值得玩味“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厢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说:“他两个倒像是双生的弟兄两个。”
“头额编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前面看过宝玉有一次是史湘云帮他梳头,梳了八根小辫子,拉到顶心,总成大概鸭蛋或者鹅蛋那么粗的一条辫子,有八颗珍珠压在这个辫子上,拖在脑后。大概以前的男孩跟女孩在发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宝玉曾经这样打扮,现在芳官是一个女孩子,也这样打扮。
芳官绑了一条绿色的汗巾,裤子是大红色的,这是传统的配色法,都是对比色,叫“万绿丛中一点红”,绿色要用红色去压,红色要用绿色去压。红色的宝石用黄金镶嵌,衬出芳官的热烈的青春美。耳环有助于走路时保持平衡,如果耳环左右摇摆,触及脸颈,就不端庄了。芳官的耳环则不是这样:右耳是一个耳钉,左耳是白果大小的大坠了。可见她不把世俗放在心上,十分率性。这与她“品貌像宝玉,豪爽似湘云,刁钻似晴雯,一往无前、悍然不顾之气概”的形象相符。
我们常常说男性的美在于某一种阳刚,女性的美在于某一种阴柔,可是阳刚跟阴柔都具备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美。《红楼梦》六十三回中介于两性之间出现的美,是种率性、纯真的美。这种美早已超越了性别,所以大家也都忍不住赞美芳官和宝玉:“他两个倒像一双生弟兄两个。”芳官作为社会底层的一个戏子,酷爱张扬别致的男性装扮,固然是一种反抗精神的体现。但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她和宝玉等人的青春形式本身有一种“亲”,更多是一种单纯的美的靠近。
2.史湘云
湘云服饰:
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
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大貂鼠风领
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
水红妆缎狐肷褶子
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
麂皮小靴
第三十一回: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个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第四十九回,史湘云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来。”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锻狐腋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麂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近之拳谱中有坐马势,便似螂之蹲立。
“里外发烧”是指衣服(冬装)外表和里面都用毛皮,保暖性极佳,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盛行。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小袖掩衿银鼠短袄,指一种衣袖领口有三道相近颜色的镶边,在秋香色纱地上以盘金绣法绣出五色龙形纹饰,有腰身、窄袖、大襟,立领和袖口镶银鼠皮的短袄。褶子,大领的外衣。 清以前为普通的便服, 清代则为小孩便装。“鹅黄”、“黑灰”、“大红”都属于正色,契合了史湘云侯门小姐、主子的地位。这段描写中出现的服饰繁复华贵,色彩丰富多样,体现了湘云热情的性格特点。
穿着男装是史湘云的一大特点,湘云爱着男装是她爽朗、豪迈性格的表现。正如她抹起袖子烧烤鹿肉一样,这是一种“真名士风流”的自然流露,“憨湘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她那“假小子”的服饰描写刻画出来的。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礼记》所说,“男女不通衣裳”,但湘云爱男装并不是旨在说她要叛逆什么,反抗什么。这只是率真洒脱、单纯的青春之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