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免疫荧光双染外包】

2022-01-17 14:12 作者:吉田bio  | 我要投稿

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免疫荧光双染外包】

【模型机制】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连续炎症造成胰腺形成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尽管对该病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它的发病机制及与其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节介绍通过阻塞膜管和含 DL-乙硫氨酸饲料喂养的方法造成动物胰腺慢性炎症,

【造模方法】

1.猫模型选用成年杂种猫,以异戊***钠 30mg/kg 腹腔内注射,全麻成功后施行剖腹手术,将尼龙导管插人主胰管,缝合固定后,烧灼闭合导管外露端,造成主胰管完全梗阻,或先将一根尼龙导管插人主胰管内缓慢注入 94%酒精 1.5ml,然后截下 1cm 长的导管留置在主胰管内,最后用 26 号细针头均匀点状注射 94%酒精 1. 5ml 于胰腺实质内。

2.大鼠、豚鼠模型选用 250~350g 大鼠或 400~500g豚鼠,性别不限。以含 0.5%的DL-乙硫氨酸饲料喂养1~2 个月。

【模型特点】异戊***钠腹腔内注射的猫,6 周后胰腺小叶变成圆形,被向心性纤维包绕,小叶内及其周围组织均有炎细胞浸润,叶间胰管明显扩张,管腔内偶见多形核粒细胞11 周后胰腺结构发生严重素乱;26 周后,胰腺小叶数目减少,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单核细胞浸润;6 周后出现典型的慢性胰腺炎,26 周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 100%。以 DL-乙硫氨酸饲料喂养的小鼠或大鼠连续 10 天即可引起胰腺腺泡破坏和炎症细胞浸润;28 天时腺泡细胞胞浆内出现空泡化,含酶颗粒消失,丧失嗜酸性染色;60 天时,可见到腺细胞的数量减少,并有再生现象。间质内有脂肪及结缔组织的增生,兰氏小岛细胞的胞浆呈轻度空泡化,周围有充血性改变。

【应用范围】本模型适用于研究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机制、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评价药物的最大防治效应、手术的治疗效果等方面研究。

【模型评价】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目前认为胰管梗阻和胰腺反复炎症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模型通过模拟上述两种发病机制,制作慢性胰腺炎模型获得较高的成模率,且病变过程及特点与人类慢性胰腺炎有一定相似之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免疫荧光双染外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