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潘德的预言】几何之美的具现:凯涅堡原型简介

2022-04-01 06:14 作者:容克87G  | 我要投稿

凯涅堡:

凯涅堡是隶属于烈狮王国的城堡,坐落于峭岩湾以南,与菲尔兹威相邻。它可能是潘德大陆所有城堡中在几何学的意义上最为整齐美观的一座,通过其标志性的同心双层城墙与对称式布局,我们可以非常轻易地发现这座城堡在设计时与现实中博马里斯城堡的紧密联系。与现实中的博马里斯城堡相比,凯涅堡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最内层增设了一座方形主塔以及外层城墙上缺少了兰费斯门,除此之外就只有建模时细节上的些微差异而已(就个人来说塔楼的位置还可以再往外挪一点这样可以凸出墙面形成交叉火力,但这也就仅仅只是鸡蛋里挑骨头罢了)。


博马里斯城堡:

博马里斯堡坐落于威尔士西北部的安格尔西岛,以其选址地博马里斯镇命名。作为1282年起爱德华一世对北威尔士征服计划的一环,城堡的筹建工作很可能从1284年即已展开,但因资金匮乏之故,城堡真正开始动工时已然是1295年了。

博马里斯城堡坐落于由冰磧物及其它沉积物形成的海岸上,地面高度近似与海平面平齐。修筑这座城堡所需的石材大部为安格尔西本地石材,于施工地点10英里(16公里)范围内就地开采,但也有部分石材源自海运(譬如从彭蒙的石灰岩采石场运来的石灰岩)。这些石材中混杂有砂岩、石灰岩和绿色片岩,城堡在建造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地对这三者进行区分,但由于1298年城堡建设暂停后片岩不再使用的缘故,最终只有在最开始建造的低层区域才可以找到片岩的痕迹。

城堡的整体可分为内庭和外庭两个区域,其内墙与外墙呈同心布置,且在几何学上近乎完美地对称,这样的设计为它赢得了诸多美誉:历史学家阿诺德·泰勒 (Arnold Taylor) 就将博马里斯堡描述为英国“对称同心设计的最完美典范”,且多年来,它始终被视为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军事工程的巅峰之作。尽管也有学者认为除作为军事要塞外博马里斯堡还具备行宫的职责,它自身设计的精巧仍然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独特的艺术成就”“将13世纪双层城墙设计与同心式布局结合的典范”,具备“比例与石工之美”。

在规划中,博马里斯堡的外层城墙呈八面体,总共设有12座角楼,在外墙的南侧设有被称为“海滨之门”的主出入口,北侧则设有兰费斯门。外墙与内墙之间的间距约为60英尺(18米),在其上共设置有约300个射击位,其中164个是射孔,在15世纪时期或是英国内战时期时,有64个贴近地面的射孔被以防止敌军反过来利用的理由封闭。

城堡的外侧设有一圈与海洋直接相通的护城河,船只可以直接从海上驶抵城堡的码头运送人员和物资,码头的位置与海滨之门所在的门楼相邻,并在另一侧得到了从外墙部分向外延伸,横跨护城河,名为炮手之路的城墙的保护。炮手之路的城墙上设有一处平台,空间足以安放一部投石机,海滨之门所在的门楼则由两座塔楼组成,且设有箭孔、近射孔与吊桥。

与外墙相比,博马里斯堡的内墙厚度与高度均有明显增加,高达36英尺(11 m),厚则有15.5英尺(4.7 m),塔楼与门楼的规格也显然大于外墙上的同类建筑。以北门楼的规划为例,其由两座D型截面的塔楼并排组成,每座塔楼均有独立的壁炉供暖。整座门楼高约70英尺(21米),宽约25英尺(7.6 米),预计将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开有五处窗洞,南门楼的规格与北门楼相仿,但最终完工时的状态与后者有所不同。除门楼外的六座角楼预期将建三层,每一座塔楼也同样配备了单独的壁炉,其中一座角楼不作为屯兵之用,而是在楼内设有供国王及其家属使用的小教堂。

为了方便人员从在警卫室、卧室或是厕所*之间来往,博马里斯堡在内墙的基部设有通道,与卡那封城堡的通道样式十分相近。通过这样一道围墙,博马里斯堡在内庭区域围出了约0.75英亩(0.30公顷)的空间,城堡的住宿区就安置于此处,在规划中沿内庭的东西两侧将建造住房和厨房等建筑物,在如今的遗址里也能找到壁炉安置的痕迹。理论上,在城堡完工之后,它可以容纳国王王后以及王子王妃两个家庭及其仆从们的入住。

*厕所在设计时考虑使用护城河的水流来冲刷秽物,但据说实际使用的效果不佳

遗憾的是,这座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都十分漂亮的城堡从未真正地完工:最初的几年,在圣乔治詹姆斯的指导下有大量人力被雇来修筑城堡,但随着爱德华一世发动入侵苏格兰的军事行动,城堡的建设资金很快就被挪作他用。此后博马里斯堡的建设工作虽然于1306年因担忧外敌入侵而重新启动,但最终依旧在花费了15000英镑的巨资和24年时间仍未真正完工的状态下迎来了句号。


原文内容摘译整理自wiki词条,有错漏之处请不吝指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aumaris_Castle

【潘德的预言】几何之美的具现:凯涅堡原型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