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秦朝兵制

2022-10-31 02:02 作者:邢州米饭  | 我要投稿

一、常备军

    秦朝“国尉”似乎有大小之分,大国尉是最高武官,但不常设;小国尉是前线将领,低于将军。

    国防事务平时由皇帝和丞相处理。

 

    秦朝有49个郡级政区,包括1个首都地区,和48个郡。

    设“内史”管理首都地区的民政。设“中尉”管理首都地区的防务,好比卫戍区司令。设“卫尉”负责守卫皇宫、皇陵、皇家园林等,是皇家保安队长。

    设“郡守”统管一郡的军民两政。设“郡尉”专管一郡防务,好比军分区司令。

 

    郡可分为内郡和边郡。

    按照任务的不同,秦朝常备军可分为皇家保安、卫戍军、内卫军、边防军。皇家保安由卫尉指挥,卫戍军由中尉指挥,内卫军由各内郡郡尉分管,边防军由各边郡郡尉分管。

    秦朝男子大约17岁入伍,服两年兵役。

    首都人先在卫戍军服一年兵役,秋季军演结束后,精锐调入皇家保安队服一年兵役,其余则留在卫戍军再服一年兵役。

    内郡人先在本郡内卫军服一年兵役,秋季军演结束后,精锐调入皇家保安队服一年兵役,其余则调入边防军戍边一年。

    边郡人的任务是守边,所以在本郡边防军服两年兵役,精锐不用当皇家保安。

    也就是说,皇家保安由首都和内郡的精锐二年兵担任;卫戍军都是首都人;内卫军都是本郡一年兵;边防军既有本郡人,也有内郡二年兵。

 

 

二、更卒

    秦朝大约有1000个县,大县设“县令”,中小县设“县长”,县令长统管一县的军民两政。

    设“县尉”专管一县军事。由于秦朝军、警不分,所以县尉既是县武装部部长,也是县警察局局长。

    或许新兵先由县尉训练几个月,这样,等秋季军演结束后,二年兵或去首都当皇家保安,或去边郡戍边,新兵可马上编入本郡内卫军执行任务,不会出现无兵可用的空窗期。那么由县尉训练的这段时间,就属于“役前训练”,不计入两年兵役期。

 

    士兵退伍后,每年还要给县里当一个月更卒。由于秦朝兵役、力役不分,所以更卒既是民兵,也是民工。

    更卒或负责维护治安、抓捕盗贼,或在衙门里干杂役,或在官营企业当临时工,或在工地里搬砖,或在本县干活,或去外地干活。

    县尉之下设“游徼”、“亭长”,游徼好比派出所所长,亭长好比干线公路警务室警长。负责维护治安的更卒,由县尉、游徼、亭长指挥。

 

 

三、野战军

    秦军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五十人为屯设“屯长”,百人队设“百将”,五百人队设“五百主”,千人队设“千人/二五百主”。

    千人队应该就是秦军和平时期的最大编制,各千人队由卫尉、中尉、郡尉分管。

 

    秦朝常备军(皇家保安、卫戍军、内卫军、边防军)都属于地方守备部队,野战军只在战时组建,战后则解散。

    野战军,既有各郡(包括首都地区)常备军千人队,也有各县动员兵千人队。常备军担负地方守备任务,只能挑选一部分千人队参加野战军。战时召回退伍老兵,平均每县大约可组建两/三个动员兵千人队,参加野战军。

【秦朝大约有500多万户2000多万人,平均每县有5000多户2万多人】

    野战军设“曲军候”管理若干千人队,设“部校尉”管理若干曲军候,设将军(副将军、裨将军)管理若干部校尉,设三军统帅(大将军、上将军)管理诸将。

 

    退伍老兵60岁退休,就不用再担任更卒和野战军士兵了。

 

 

四、皇家保镖

    汉朝皇帝的贴身保镖由武装宦官担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想必《葵花宝典》是大汉皇家贴身保镖的必修课。

    汉朝皇帝的外围保镖由郎官担任,汉初郎官的产生方式有:高干子弟、富二代、战斗英雄、感动大汉道德模范、学霸。

    宦官由九卿之一的“少府”管理,郎官由九卿之一的“郎中令”管理。

 

 

古今对比(仅供参考)

    秦孝公时期,秦国面积小,不设郡,县令就是封疆大吏。秦国三公是正部级,九卿是副部级

    随着扩张,秦国开始不断设郡,三公随之提升为国家级,九卿提升为正部级


    秦朝的郡好比现在的“副省级市”

    秦朝的大县好比现在的“直筒子市”

    秦朝中小县的等级与现在差不多

    90年代以前,乡镇规模很小,是股级。90年代大规模合并乡镇后,提升为科级。

    秦朝的乡好比90年代以前的股级小乡镇

 

    汉成帝将八百石改为六百石,五百石改为四百石


秦朝兵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