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4.5 《人类理解论》

2023-05-17 08:1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人类理解论》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主要哲学著作,写于一六七一至一六八七年,于一六九〇年出版,在欧洲哲学史上影响较大,马克思说:“它像一位久盼的客人一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1]因为在否定了神学和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之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从理论上论证当时生活实践的新体系,洛克的这一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要。

  这书共分四卷六十九章,中心是讲人类理性的起源和作用的。具体说来,第一卷批判天赋观念和先验的实践原则;第二卷讲观念的起源、种类和作用;第三卷讲观念与文字、语言的关系;第四卷讲知识论。二、四卷是重点。

  书中详细论证了培根、霍布斯关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它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和莱布尼茨的天赋的实践原则,它认为一切观念“都是由于他们经验到观察到亲身所经历的事物来的”。因此,它主张人必须自己来思想,自己来理解。

  在论述观念的起源和种类中,充分表现出洛克哲学思想的双重性。它一方面提出了一个有名的比喻,把人心比作是没有任何标记、观念的白纸,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来的;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两种不同质的主张,只把广延性、形状、运动等看成是物体固有的性质,而把颜色、声音、味道等看成是主观感觉的东西。它称前者是第一性的质,后者是第二性的质。这反映了洛克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给唯心主义开了方便之门。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便利用洛克这一不彻底性,大做文章。

  在论述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中,又一次表现出洛克的思想混乱。它既强调有感觉才能有观念,离开感觉,人心中是什么观念也没有的;又强调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组成的,把复杂观念的形成说成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这又暴露出洛克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说明他不懂得简单观念或复杂观念乃是事物固有的简单矛盾或复杂矛盾的反映。

  在论述观念与文字、语言的关系中,它对文字的缺陷和滥用所作的分析,充满了唯物主义观点,但它否认共相的物质基础,说共相只是理性的发明和产物。

  在论述知识论中,它又一次强调知识就是知觉,无知觉就无知识。它认为任何知识都必然涉及到四个方面:(一)同一性或差异性;(二)关系;(三)共存或必然的联系;(四)实在的存在。知识的范围就是由具有这四个方面的不同程度而决定的。它还把知识分为直觉、证明、感性三个等级。并认为它们的明确性、可靠性的程度和方式都不相同。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有许多形而上学观点。

  它还专门有一章论述关于上帝存在的知识,说上帝给人心以天赋官能,只要留神就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甚至认为我们知道有一位上帝比知道有任何外界事物还要确实。这实际上反映着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势力妥协的阶级本性。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62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4.5 《人类理解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