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红楼梦|42 薛宝钗永不自弃,一枚小小冷香丸像极了她的一生



和尚说这冷香丸是为了治疗宝钗体内的一股热毒,思来想去,我觉得这热毒就是人心中想要冲破束缚的骚动。这热毒不谙世事,浮躁轻狂,只顺从本心本意,不受世间礼法规矩羁縻。
如黛玉的孤傲,宝玉的乖僻,晴雯的桀骜,芳官的猖狂,尤三姐的奔放,都是源于体内的一股热毒,是属于生命的本真。人要是没了这点气性,那活着该有多无味。宝钗也曾和黛玉一样爱看一些移性子的歪书。后来家大人,打的打,烧的烧,从此她便如女夫子一般,将自己的心性隐藏起来。

她也有自己的天真烂漫,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悸动,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她总是拿出冷香丸,压制心中的热毒。宝钗住在蘅芜苑,四周皆是盘结萦绕苍翠冷郁的奇草仙藤,一色水磨砖墙,十分清冷,屋内白如雪洞,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政说,无味的很。贾母也嫌弃里面无一装饰摆设。她生活简朴,罕言寡语,心如止水。
曹公称赞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她严格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她做事说话,堂皇正大,不卑不亢,遇到讥讽,犹能巧舌犀辩。从湘云肯和她吐露心迹,及与黛玉的冰释前嫌,可以看出宝钗是值得信任的,她是真心对别人好。
她把自己的真性情藏了起来,努力表现出家长们喜爱的样子,但她也被各种虚幻哲理影响,渐渐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本真。
宝钗坚持理学生不自弃的思想,她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她相信一切都是自己的命运,纵然身为女子无法考取功名,纵然是嫁与东风春不管,她也不改本心,不离不弃,侍奉婆婆,勤俭度日,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朱熹的《不自弃文》,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利用价值,看似无用之物,只要用对了地方,就能实现其价值。
就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蛇毒伤人但可入药。粪便污浊却可以滋养田地。鹅肉可以吃,它的毛,不丢掉也可以供人保暖,即便如尘埃,如草灰,也可以用来洗涤衣物。做人也不应放弃自我,充分发挥光和热,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贡献。道理虽好,但也应建立在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否则便是一座空中楼阁。
封建礼教的形而上学,用封建迷信愚弄弱化百姓,让人们相信这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注定的,阶级永远不能改变,改变它就是违背天理,就等同于背叛父母反对皇权。
这种思想不能激发人民心中的内源性动力,只把个人内源性动力不足,归咎于约束力的不足,而不从利益分配上找原因,是极度自私贪婪的。

探春一针见血指出,《不自弃文》使用虚比浮词,把自然事物无端与个人联系起来偷换概念混淆视听,为统治者饰非掩丑。
窃尧舜之词助思想清洗,背孔孟之道行不义之事,圣人之道也成了奴役百姓的工具。站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立场下,自然要让人顺应天命,严守礼数,安守本分。
唐尧禅让帝位于虞舜,而虞舜传位给大禹,何时见过封建帝王把江山传给外人的?他们只想着子孙后代,千年万载的凌驾于万民之上,守好自己的地下陵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封建帝王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为自己建立起奢华宫殿,何时想过仁义,何时把百姓利益放在前头?理对自己有利则成立,对自己不利则成贼。统治者用封建礼法束缚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岂不是“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探春和宝钗一段小小的争论,也折射出作者对理学和礼教文化的反对。贾宝玉说除明明德外无书,对朱熹四书集注,点评为不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
宝玉厌恶八股文,书里写: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那些国贼禄蠹为了仕途,为了满足统治者奴役百姓的目的,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美化其贪婪虚伪的行径,并自诩为天理正义。华美的八股辞章也只不过是登名利场的垫脚石,为非作歹的遮羞布。
在那时候,理学如同天条一般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否认理学就等同否认皇权,曹雪芹这么写十分凶险。那时有一种专抠人文字毛病的卫道士,专挑他人毛病来表忠心,以春秋微词装点门面,做爱国买卖吃人血馒头。
这种虚伪卑劣的君子气度早已蔚然成荫,曹雪芹看穿了他们虚伪卑鄙的心理,用贾宝玉这个荒唐无用的形象表达出这种思想,让人心里别扭,却不好批驳,想要上奏,也找不好妥帖言辞,又怕人说自己是小人之心,《红楼梦》因此才侥幸存世,各位看官万不可被作者蒙蔽了去,应从反面去思考其中所隐含的深意。
封建形而上学凡事都讲究由外御内,用固定规律约束精神自由,用礼教文化泯灭人性,是由己度人不客观的唯心论,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的正当性而制定的。

宇宙星辰轨迹运行,万物生长,都有其定律,但人作为自然个体,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这些固化专制道理破坏了生而为人的自然本真。
薛宝钗相信命运,崇尚理学,尊朱夫子为圣人,认为人应该生不自弃。她被理学思想所束缚,积极融入世俗社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打扮成世人所愿意看到的样子,而失去了原有的天真烂漫。
即便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不喜欢宝钗的功利之心,可这并不是宝钗个人的错误。如果人人秉持成王败寇,崇尚金钱权力,那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错误。
人们愿意迎合顺从,服务集体,希望更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这是善良的天性。规矩法则的不公,不能归罪在个人道德的瑕疵上。如果每个人都秉持着正义的教鞭,争相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那些低贱又企图往上攀爬的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虚伪贪婪。
他们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也是封建思想的加害者,失去了自然本真,屠龙者终成恶龙,助纣为虐而不自知,依然觉得是正义的。
人们终归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只有把公平公正,法制自由的根系扎牢,树木才能在春光下茁壮成长。根系不稳,还要求人们积极向上,岂不是揠苗助长。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把自己管好了,才有精力去管别人不是嘛?

从宝玉厌恶八股文的态度,以及探春对理学的反驳,可见曹公对规矩礼法的蔑视,和对生命本真的向往。
宝玉天生不喜读书,不喜约束,死后希望化为一缕轻烟,无拘无束的飞翔,这象征了自由精神。
曹公用宝玉对宝钗的决绝,来体现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宝钗身上被赋予了沉重的象征,她也是那个时代的可怜人。曹雪芹反对的是禁锢自由的封建理学和束缚人心的封建礼法,绝不是只为了批驳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
曹公具菩萨心肠,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打破束缚心灵的枷锁,在平等自由互利互惠,公平法治的环境中,勇敢的追求心中的美好,最终变成一颗美丽晶莹的珍珠,绽放自己的色彩,让全天下都充满温情与友爱,我想这才是怀金悼玉要表达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