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读红楼梦|41 贾宝玉的了悟精神

2023-04-03 06:07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而贾宝玉也对流水落花而感伤,为燕子找不到原来的香巢而惋惜,死后但愿化为一缕青烟随花飞到天尽头。人死后他会伤心,但伤心后依然开心的生活,倏悲倏喜,该哭时哭,该笑时笑。


正如藕官所说:

“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得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陪伴的人纵然渐渐离去,可生活依旧还要继续。

正如史铁生所说,命若琴弦,生命就是无尽的重复,走的路越长,身上担子也越重,人死琴亦断,仅此而已。纵然琴弦单调,命途坎坷,依然可以弹奏出美妙哀婉的仙音,依旧可以为身边的人带来欢乐。

正如鲁迅所说,人总有彷徨无措的时候,‘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待朝花夕拾,青春不在,也会留下无尽遗憾,但即便如一株野草,如一点星火,依旧要选择呐喊,喊破喉咙锤出鲜血,也要打破束缚自己的铁屋。人应如野草般坚毅,如野火般燃尽自己最后一丝光芒。

也如甄士隐所说: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枯荣兴衰,循环往复,不曾更改,然世人总是贪心不足欲求无厌,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们总是悔恨不能获取更多,苦苦寻觅,到头来终究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生如梦,在曹公塑造的这场幻梦中,每当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死亡发生。死亡代表了新生,而新生又代表了死亡。

贾敬生日后,贾瑞去世;而贾政生日后,秦业秦钟也相继病逝;凤姐生日后,又有鲍二家的上吊;薛蟠生日后,金钏跳井自尽,宝玉生日后,贾敬突然宾天,贾母生日之后,便是尤二姐的周年。

生与死轮回往复,悲与喜相互交织,欢笑和泪水总相随,正如僧道二仙师劝石头的话语:

“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悲喜交织是这场梦幻的主旋律。


元妃虽然升为凤藻宫尚书,宝玉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宝钗生日这天元春送来许多灯谜让大家猜,本来热闹的场景,贾政却生悲戚之感。元春的灯谜是炮竹,正如贾家的地位,随着元春越飞越高,最终在天上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在短暂绚烂后,随之化为飞灰。

可元春不想要这笼中雀似的富贵繁华,只想过平凡又简单的温馨生活,宝玉更不愿要这转瞬即逝的快乐,只想着长长久久的幸福。

王子腾夫人生日时,马道婆商议着魇魔法,害得一家子鸡飞狗跳,不得安生。宝钗生日这天,宝玉湘云黛玉三人又生隙恼。

第二十二回,正月二十一是宝钗的生日,搭了一班戏台,元春又送来灯谜为贺,置办得很隆重。

黛玉心生醋意本不愿跐别人的光,宝玉好说歹说才罢。看戏时,宝钗处处顺着贾母心意,赢得贾母欢心,而黛玉却不以为意。宝玉也嫌弃她说:“只好看这些热闹戏”


宝钗于是让宝玉过来,对他念起《山门》中的唱词: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接着奚落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山门》讲的是鲁智深路见不平,赤手空拳打死镇关西,为了避祸,前往五台山剃度为僧,继而闹出了一系列荒唐事来。

《妆疯》讲的是唐朝凌烟阁大将尉迟敬德,因在功臣宴上触犯了李道宗遭贬,于是装疯卖傻拒绝领命出征。 这两出戏的主题都是为了逃避残酷现实,选择消极避世,和宝玉的命运紧相连属。


宝钗稳重和平,沉静内敛,从不妄言轻动,知道也装作不知,处处想在前头,论才学博闻无出其右。黛玉则心高气傲,目无下尘,喜怒皆出自本心,真情真性,论灵思机敏无人与其争锋。

散场时凤姐又开始‘引风吹火’,人人都看出小旦龄官的扮相酷似黛玉,都不肯说,而湘云素喜谈论,口无遮拦,刚说完“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宝玉急忙拦劝,惹得湘云黛玉各不开心。


后来宝玉连忙跑去解释调和,反落了两处的贬谤。 宝玉前日看了《南华经》,今日又想湘云黛玉尚不能应酬妥协,将来还能做得了什么大事?何必自寻烦恼,于是顿起了悟念头。

宝玉这段感慨也是因《山门》里的念词引起。相比苏子“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洒脱,“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更添了一份豁然空明。

这一段故事虽微,但折射出的哲理异常深刻。之后黛玉宝钗相继前来规劝,两个人劝的角度大不相同,黛玉写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是劝他心中不染尘埃,自是干净。而宝钗借五祖弘忍传六祖惠能法嗣德故事,却在说不染尘埃,也未必干净。

神秀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偈子则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

神秀希望勤恳礼佛,天天擦拭佛体,虔心敬拜佛祖,努力参透菩提。六祖惠能的偈子则更为空明。佛存心中,便是无我,更为澄澈。心有菩提,便不会在意自身洁净与否,正如这世上本来没有烦恼,又何必自寻苦吃。

相比黛玉续写的偈子,宝钗提到的典故境界更高。我想曹雪芹无形中也阐述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假了悟是逃避世界,而真了悟是做自己,是找回自己的智慧人性,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了悟是《红楼梦》很重要的桥段。


贾敬的了悟,是为了成仙长寿;妙玉的了悟,是为了保持自身的清洁;柳湘莲的了悟,是因为对尤三姐有愧;小戏子的了悟,是出于封建礼教的逼迫;惜春的了悟,是为了逃避生活的苦难;宝玉的了悟是伤心落魄时的愧悔和不甘,此皆非真了悟。

他们的了悟,是为了逃避尘世的苦难,希望佛祖开解心怀,洗刷冤孽。他们只想着逃避这欲海迷津,而无法坦然面对缺憾和苦难,这并非是通往智慧人性的彻悟。

宝钗用五祖弘忍传六祖惠能法嗣的故事,来劝告宝玉,不必自寻烦恼,世间比你聪明百倍的人,依旧逃脱不了尘网,你又如何能勘破?

若是遇到些挫折就自暴自弃,反而辜负造物主的恩赐。古今多少英雄志士心血都遭埋没,多少智慧被人付诸一炬,他们的辛酸凄苦又与谁来诉,你那点辛苦怎值一提?

你自以为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而实际上对这个世界毫无用处,这比起那些努力生活,积极发光发热的人更加不如了。你的勘破,只为挽回自己的自尊和存在价值而已,只是为了自己心意而活,而实际上是无知无识于世无用。 黛玉和宝玉都有着怪脾性,性子都十分的执拗,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他们都想着逃避。


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懒与人共,不肯多语。她的性格值得人们喜爱,因为那代表了真实。我们都想遵从本心本性自由自在的活着,但生活有时不得不让我们做出妥协,面对复杂而又残酷的现实,我们需要谨言慎行思虑周全,不能只想着自己,更多时候需要为身后的人多考虑一点。

人们喜欢黛玉晴雯的真实,而不喜欢宝钗和袭人的虚伪。 但宝钗的虚伪并不意味她真的想变成那样,而是整个社会环境强加给她的精神枷锁。


宝钗的藏愚守拙,袭人的处心积虑,小红的故意现弄,贾芸的卑微下贱,而刘姥姥不知廉耻的讨生计,如果生活过得去,谁甘心如此呢?如果没有社会的逼迫,谁愿意伏地由人轻贱呢?

环境的影响始终大于自控力。如果人人相信成王败寇,不择手段的往上攀爬,那并不是个人的错,而是环境本身的错。

茜雪因为一杯茶就被撵了出去,小红因私递手帕就胆战心惊。看似和平的怡红院,一样暗潮汹涌。晴雯因为摔了扇子,宝玉就要把人撵出去,倘若那个主人不是宝玉,而是像旺儿钱槐这样的人,晴雯这样的女子要如何自处呢?她们的悲剧只因是想得到的太多,希望能顺从本心而活,但那就不应该吗?她们就该下贱吗?她们就应该守着老木枯井过一辈子嘛?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然而无情冷漠的封建礼法,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因为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就可能被万人唾骂,千人贱踹。失去了精神自由,失去了容错率和宽容度,必将使人变得更加虚伪卑劣。


没人会为十来岁的小戏子远离家乡,卖身为奴感到可悲,只会为湘云和黛玉的争风吃醋而感到气恼。贾母虽会感叹,可那就是规矩,那就是世道,她也改变不了什么。封建文化教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们可以感慨,但是你若试图改变这种规矩,就是罪恶。人一旦被规矩蒙蔽了眼睛,失去了本心,邪恶贪婪也可以成为光明正义,不公也变成了天理。

宝钗身上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她看得比宝玉清楚明白。她知道很多丑事,也憎恨那些不为百姓做主的贪官,但她更愿意为这个世界尽一份绵薄之力。

从敦城敦敏的诗句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当时的世俗社会也有往来,并非是真的无立足境。他最终从虚无的精神世界中走了出来,更加坚定自我。

相比林黛玉的目无下尘,真实的曹雪芹更像薛宝钗一样,他总是竭尽所能帮助身边的人,做他力所能及的事,虽然生活充满了坎坷和不公,但他依然选择微笑的面对这个冷漠无情的世界,他耗费一生心血只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星云大师一生都在积极践行佛法,普渡众生,他出书办报,广纳信众,慈老扶幼,在他心中只有真善美,也一心想着贡献自己的美好,从无任何非分之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了悟,这也是曹公所秉持的信仰。

黛玉的不染纤尘,宝钗的恭迎顺从都没有错,真正错的是那个丑恶不容人的封建社会,真正邪恶的是冷漠无情的礼教文化,真正丑陋的是自诩正义而甘心做奴役压迫百姓的伪君子和卫道士。

面对生活我们更需要一份坦然,勇敢面对真实且不完美的自我,越是在意,越会陷入欲海迷津之中,若是不在意,反而会得偿所愿。对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就随它去吧,该喜时喜,该悲时悲,该邪时邪,该正时正。

我们需要如宝钗积极入世的精神,为这个世界多考虑一些,也须有似黛玉这般的真性情,为世界保留住一份真实。


同读红楼梦|41 贾宝玉的了悟精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