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漫步绥德(中)

2021-10-01 08:28 作者:独自行走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祭奠完了蒙恬墓,起身离开,前往太子扶苏墓。

百度地图显示,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一点八公里,但正所谓“望山跑死马”,真正走起来,才会发现这一点八公里远非想象的那般容易。

如果说蒙恬墓所在的位置只是一小山坡的话,那太子扶苏墓就位于一座真正的山头,这座山叫“疏属山”,它位于无定河和大理河的交汇处,虽然貌不出众,却是一座文化名山,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代,黄帝部落就活动在这里,黄帝还将大逆不道的“神贰”绑缚在疏属山树上,以示惩罚。

这样“名不副实”的小山在中国并不鲜见,比如我们济南的“华山”,在一片平原的黄河滩涂上拔地而起,兀然而立,高度不过一二百米,山上连一棵像样的大树都很难看到,却吸引了李白,杜甫,张养浩等名士前来攀爬。画家赵孟頫甚至将其画在了画里,一幅“鹊华秋色图”成为传世经典,引得乾隆皇帝来济南时,都要站在大明湖畔的鹊华桥上,欣然北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

2、出绥德一中,北行不远,折入往东的一条小巷,前行百十米,有一座桥,桥下有河,河道很宽,河水很缓。河是大理河,无定河的第二大之流,源于靖边,流经横山,子洲,在前边疏属山拐了一个弯,汇入无定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过了桥是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不年不节,不早不晚,市场里人并不多。穿过市场,来到子洲图书馆,从这里开始,平路变为了爬坡,这便是来到了山跟前。但山是看不到的,整座小山的南坡都被房屋给填满了。

感觉是进入了一个村子,路两面有排列整齐的小院平房。路是石头路,很窄,窄到只能容纳一辆车进出,偏偏不时的有车鸣着喇叭往上冲,假若有一辆车同时从上面下来,它们怎么错得开?我颇有些担忧。

显然是杞人忧天了,爬到头豁然开朗,一条远比刚才宽阔许多的东西路横在眼前,不仅可以错车,甚至还有车子贴着墙根停在路边。

路是用青石铺就的,平整而光滑,两面的房子灰砖黛瓦,翘角飞檐,隐隐有些古意,路走到尽头有座三层的城门楼,石砌的门洞,朱红的立柱,悬山式的屋顶,蓦然出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原来,这便是绥德古城了。

谁能想到,一座古城的主街竟然是在灰突突的半山腰上哪。

3、更没想到的是,在这条街的中段,还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陕北共产党第一个党组织就诞生在这里,陕北革命的策源地也在这里,它像一粒火种,将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到了整个黄土高原。

这一切都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李子洲。

这是一个神童,家境贫寒,十五六岁才进私塾,十七八岁便考进了北大法学预科,参与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后来投身到李大钊的门下,成为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一九二三年,李大钊派他回陕北发展革命,成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校长,很快将这所死气沉沉的学校办成了生气勃勃,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红色学校。

杨虎城在他的影响下,心里种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后来有了“西安事变”。

刘志丹在他的影响下,创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冥冥之中为后来红军万里长征的到来,保留了一片休憩地,成为日后东山再起的跳板。

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其贡献之大无论怎么言说都不过分。

山下的“子洲图书馆”,以及“子洲县”的设立,都是对他的一种追思缅怀,是他应得的无上荣光。

这样一所历史底蕴无比深厚的红色学校,却低调不显,大门离主街有还个十几米的距离,凹进道路的北侧,隐在一所沿街商店的后面,非到跟前根本看不到它。

从路边望去,可以看到铅灰色宝塔形门柱,拱形门楣,以及窄窄的两扇铁门,可以看到里面白色的教学楼,一身红色校服的学生,枝叶婆娑的柳树。

如果再想看仔细些,那只能进到里面了,但门口有两位身着制服的保安,很年轻,很尽职,其中一位鼻子大的出奇,让人望而生畏,这和刚才绥德一中门口那位心不在焉的中年大叔保安,显然不在一个频道。

想想还是算了,毕竟,这是习总书记参观过的学校,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可以出入的。

4、继续前行,拐了几个弯,爬了几个坡,汗流浃背,衣衫尽湿,终于登上了山顶。

山顶不是我想象的那般局促,狭小,而是平展展的一块高地,高地北侧有几处气度不凡的院落,三五九旅总部赫然就在这里。

一提起三五九旅,就会想到大胡子王震,想到南泥湾,我一直以为它是在延安的,没想到,在去延安之前,它的总部会是在这里。

总部是个周遭一圈窑洞围起来的四合院,有习仲勋和王震的办公室,有作战指挥部,窑洞里的设施非常简陋,一床一桌而已,院子倒是很大,铺着平整的条状石。

我去的时候有个来参观的单位在搞党建,一群年轻人排列整齐,对着党旗庄严的宣誓,我也很想宣誓,可我不是党员。

后来又来了一些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挨个窑洞转,墙上的布展资料不知能看懂多少,反正每个房间都有他们,麻雀一般叽叽喳喳,再想静静的观摩已经不可能了,我转身离开。

5、从三五九旅的门口北望,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道灰色围墙围起来的院落,里面有个大土堆,顶上有个小亭子,这便是扶苏墓了。

快步走过去,中途却被一道围栏给阻断了,旁边立着个“禁止进入”的指示牌,为什么不让过去?这又不是军事禁区。

四周看了看,也没有其他路可走,周边也没什么人可问,几乎所有的游客都停留在三五九旅旧址和紧邻的汉代石像馆了,好在围栏只是些一米多高,临时放置的硬纸板,轻轻一挪就是了。

我一个人悄悄的走进了那个高高的的围墙院落。

毕竟是太子,扶苏墓规格远比蒙恬墓高得多,这里甚至不能叫墓了,应该叫做陵园,单独的一个院子,神道,石人,石兽,雕像应有尽有,甚至连墓冢上的树木都要比蒙恬墓繁茂。

不同于大将蒙恬,扶苏的性格有些绵软,同样是被丞相李斯和奸臣赵高陷害,逼其自尽,蒙恬不服从,不顺从,据理力争,坚决怀疑,而扶苏却不置一词,默默接受,那一刻,不知道他是否后悔生在帝王家。

在中国古代,做太子是个高危行业,不但要在父皇面前谨小慎微,恪守道,以免有被随时更换的可能,还要时时防备其他诸子的明枪暗箭,弄不好就有血光之灾,来个“玄武门之变”。

感觉还是当个普通公子哥好,衣食无忧,平安度过一生,除非你有像李世民一样的雄才大略,雷霆手段。

陵园位于疏属山的最高处,北侧为陡坡,下去是一条公路,站在围墙上,可以俯瞰绥德县城,县城位于几条山谷之间,高高低低的楼房沿着山谷拍陈开来。山不是北方的石头山,是厚厚的黄土塬,山上有树,但稀稀拉拉,并不茂盛。半山坡上有房子,有窑洞,在山与山交界的小块平地里,会陡然立起一两座高层,高楼几乎与山齐平,而更多的高楼消失在远方的视野里。虽然是四月下旬,但看不到多少绿意,毕竟这里不是江南,独木尚且不易,更难连缀成林。

倒是几棵杂树扎根在断崖一般的斜坡上,长势良好,给眼前单调的景色抹上一丝绿色,也给这千年岑寂的陵园,增添了些许生机。

我所站立的城墙高而陡,垛口一个接一个,这应该不仅仅是陵园的围墙,而是绥德古城的城墙,垛口是一个个的射箭口。

绥德西邻沙漠,东靠黄河,北接蒙古高原,历来为汉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织地带,自秦汉至唐宋,曾分别被匈奴,氐,羯,女真,突厥等部落占领过,每一次的占领都少不了攻城与反攻城,杀戮与被杀戮,人如草芥,血腥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城市被一次次抹平,又一次次顽强重建,秋风扫落叶,风吹又生,山川默默,大地无言,在不断的坍塌与重建中,繁华与凋零中,富庶与贫穷中,和平与战争中,人类在繁衍,文化在融合,文明在进步,而绥德也终于走完了它的前世,来到了今生。

站在城墙上,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几个年轻人看我悠哉,也想过来,走到半途,被一个从旁边房子里走出来的中年男人给拦住了。男人明显是管理员,年轻人指向我站立的方向,管理员这才发现有人贸然闯入了禁区,对我大喊大叫起来,我悻悻然下来。

原路返回,路过管理员身边时,我对他歉意的笑了笑,这位瘦长脸,颏下有几缕胡须的陕北汉子,面无表情,对我不理不睬,转身离开了,看来还是对我有些不满啊。

此时已是傍晚五点多钟,三五九旅旧址门前门可罗雀,游人大都归去,我也迎着夕阳,走向了下山的路。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bdzdkqf.html

漫步绥德(中)的评论 (共 2 条)

  • 今生依梦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同时也衷心的祝愿大家在这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里出行平安·幸福永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