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浪行走记(上)

2025-05-11 07:09 作者:独自行走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是从武威去的古浪。

去甘肃之前,一次和朋友聚会,得知我要去河西走廊,寻觅西路军的踪迹,朋友说,可以去古浪看看,那里有个西路军战役纪念馆,用手机上网搜了一下,果然有,而且距离我要去的武威不远,于是,古浪不期然成为这次行程中的一个站点。

武威距离古浪几十公里,有长途车和火车可以直达,长途车一小时一趟,火车一天只有三两趟,且大部分是慢车,见站就停,但我最终选择了火车,时间不是问题,痔疮犯了是问题,坐汽车只能圪蹴在座位上,坐立不安,火车可以站着到处走走。

武威是是始发站,上车的人并不多,单独集中在一节车厢,我的座位靠窗,旁边是一个小女孩,对面是俩小女孩,她们互相并不认识,上了车便各自捧着手机看,车子开动不久,我便和小女孩换了座位,坐一会,再起来去车厢结合部站一会,反反复复。

痔疮这病不算大病,但很烦人,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屁股上像坠了东西,解手更是像“上刑”,滋啦滋啦疼得挠心。

也是因为犯了痔疮,我才感受到了啥叫“菊花一紧”,知道打个喷嚏原来还要动用肛门括约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河西走廊位置很重要,风景却乏善可陈,出了兰州,再往西便是荒山秃岭,所谓山也谈不上山,介于山和丘陵之间,有山的高度,却没有岩石的质地,像是砂砾和黄土的混合物,上面绝少长树,灌木和草也稀疏,大都光秃秃的。

虽然是四月下旬了,这里的土地仍在苏醒之中,举目一片黄褐色,偶有几颗杨树,绿色的枝丫在风中极力伸展,向人们展示,“风已度玉门关”。

也有农人在忙碌,翻土或者耕种,有的地方还覆盖着薄膜。村庄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土坯墙围起来的小院,几间红色的砖瓦房,房顶多为平顶,上面有洗澡用的储水罐,有的还插有高高的电视天线。

几乎没看到过工厂,连个简易的水泥搅拌站都没有,这个也可以理解,位置上的偏远,决定了成本的高低,即便是省会城市兰州,除了大型国营炼化企业外,也找不到亮眼的工厂。

火车上的列车员很用心,每到一个站点,车启动后,会一遍遍用钥匙去检查测试一下车门开关,我站在那里,看到他们过来过去,当最后一个人离开时,我笑着对她说,你是第四个了,她一听也笑了,对我说,那就对了。

古浪车站离市区一两公里,没有公交车,一出站便看到两辆出租堵在门口,司机正在闲聊天,脸色都黢黑黢黑的,这里的海拔两千左右,紫外线很强。

见我出来,一个高壮的迎上来,用眼神示意我,我没有选择的上了他的车,一上车便闻到一股浓浓的烟油子味,味道来自车里,也来自他身上,我知道,这是一个资深烟民,因为自己吸烟,便也不太排斥这种味道,换做不吸烟的,恐怕能被顶一下。

古浪县城很小,车行驶了十分钟便到了宾馆,司机并不打表,到市区一律十元,不带还价。

宾馆位于市中心广场西边,正对广场,广场体量很大,这里显然是古浪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大白天,很多老人蹲在广场一隅下棋打牌闲聊天。

广场临近商业步行街,步行街有二三百米长,两边是数码店,蛋糕店,鲜花店,衣帽服饰店,日用百货店等等,宾馆和广场之间的路上则布满了流动摊点和小货车,摊点卖各种小吃,小货车后面挡板卸开,卖些宁苹果,四川沃柑,普罗旺斯西红柿等等,不像是集市,又像是集市,没有集市的人来熙往,但却有集市的一应物品。

宾馆规模不小,十几层楼高,其中的宴会厅占据了整整一层,里面有个大厅,能摆几十张餐桌,明显是为会议或者婚宴准备的,旁边一溜十几个单间,晚上路过时,能听到单间里吆五喝六的划拳声,显然,这里的餐饮面对的是整个县城。

古浪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结合部,往南不远是天祝藏族自治县,宾馆装修也带有藏族风格,磨损得有些起皱,颜色黯淡的地毯,暗红色的床边裙边,厚重的红木大床,不开灯的话,房间会显得有些暗黑,有些阴冷。

吃饭很方便,宾馆紧邻一家牛肉面馆,来到西北,最常见的就是牛肉面馆,但这家面馆和别家有区别,不仅仅卖各种面,还卖包子,油条,豆腐脑,胡辣汤,豆浆,粥等中原地区常见饮食,而且豆浆、粥、米饭无限续。

面馆虽小,抱负却很大,一面墙上贴着广告语,“世界很大,美味不远”。

傍晚时分,广场最热闹,南边马路两边,又增加了好几个移动烧烤摊,一辆厢车,打开一边,便是烧烤架,路边支起桌椅板凳,开张大吉,油滋滋的肉香味顿时飘了起来,很多年轻人也不知从哪冒了出来。

一位七十左右的老头,独守一个小车,车上一烤地瓜铁皮筒,筒里不仅有地瓜,还有土豆,看上去外焦里嫩,很有诱惑力,我要了一块地瓜,老头又给我推荐土豆,说,面的很,于是,又要了一块,边走边吃,差点被噎住,赶紧又去门市买了一瓶矿泉水。

说起烤土豆,想起张承志,这位身材高大,曾为篮球运动员,生于济南的回民作家,身上有股原教旨主义的味道,他曾多次去宁夏西海固,和那里的回民交流。

一次,在固原乡村的某个寒晚,他和当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相谈甚欢,夜深了,肚子有些饿,老者拿来几个洋芋,就着一盆炭火,将土豆烤熟,扒开皮,一股热气立刻冒了出来,吃起来面面的,沙沙的,还有一种清香。

从那时起,我便对烤土豆有些向往,没想到,时隔多年后,终于在古浪吃上了。

有广场就有广场舞,广场大,跳广场舞的人就多,不同的圈子,跳的舞也不一样,我最喜欢看锅庄舞,这是只有藏区或者临近藏区才能看到的,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子,边转边舞边走,那情形,就像地球围着太阳的公转与自传。

抖音上有一个跳锅庄舞的美女,身形婀娜而挺拔,面容俏丽而端庄,藏服宽袍大袖,舞动起来衣袂飘飘,虽动作幅度不大,但格外有韵味,让人百看不厌。

最早看锅庄舞是在兰州西关什字,十几年前,也是傍晚,一群人围成圈跳舞,其中一个瘦高,戴眼镜,约五十来岁的男人跳的特别好,腰肢柔软如女人,一舞一动似乎漫不经心,又那样合拍和韵,有一种天然的美感,这是我见过的,跳舞最好的男人。

向南穿过步行街,一下子静了下来,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一条马路横贯东西,路北多为政府机关,一个个类似的小院,正中一座方正的,有些呆板的四五层办公楼,两边为配房,门前有几十米的绿化带,种植着塔松,古柳,车辆和行人都很稀少。

再往西走便是小区,小区是新建的,数栋小高层前后错落,再往西是山,山为祁连山,但这里的祁连山既不高大,也不陡峭,像是连在一块的大土堆,真正的祁连山,还要往南走,那里是青藏高原的边界,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山顶时常白云缭绕,山,若隐若现,云,如似幻,让人陡然而起敬畏之心。

古浪县城位于一谷底,三面环山,东西窄,南北长,人口只有数万,这里过去是少数民族地盘,商周时为西戎,秦为月氏,汉为匈奴,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率精锐三进河西走廊,将匈奴人彻底击垮,从此古浪进入汉朝版图,宋朝时,又一度归属西夏,也因此,这里的居民大都具有西部人的特质,身体粗壮结实,脸盘大,皮肤黝黑,女孩绝少像山东人常见的肤白貌美大长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dtmkqf.html

古浪行走记(上)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