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黄河故道、大德之州,见“上风上水上齐河”

2025-04-26 11:28 作者:墓石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

当霞光落入齐河

映红了半边天

日出向苍穹

日落归山海

晨曦破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齐州塔矗立于大清河畔

大清河宛如一条银带

轻盈地穿梭于城市之间

满城绿色

将齐河这座城

装扮得生机勃勃

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摘自《齐河旅游宣传页》

近两年因从事业务材料撰写工作,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就喜欢先细致研读当地精心编撰的宣传页(册)。独树一帜的地域符号、美轮美奂的景色图片、配上优美绚烂的辞藻,是一种时下的轻享,也是在尝试用纳秒时间来认识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喜怒哀乐。4月23日至25日,山东省非遗美食嘉年华暨百种非遗美食展示活动在齐河县坤河国际酒店举办。颇具仪式感的启动、转眼即逝的闭幕,短暂三天在这一刻默然结束。学者梁衡在《天边物语》中写道,“每当作者完成了一篇作品时,就像木匠完成了一件精致的家具,满地散落着刨花、木块,还有勾勾画画过的草图。坐下来抽支烟,静对杂乱的现场,复盘一下制作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笔者不吸烟,亦不善酒,偏喜独行,衷“复盘”。私念,用文字祭奠逝去、留住此岸,是此刻对未来的不辜负。

齐河县位于德州市最南端,西周属齐国地,秋称祝柯,秦朝置“祝柯县”,西汉称“祝阿县”。金天会八年,称“齐河县”,德州11个县(市、区)综合表现第一名。德州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古称“德水”取“德水安澜”之意而得名,当下德州之所以被列入山东省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实则与齐河这座德州界内唯一的沿黄县域紧密相连。现如今,德州市更为偏爱“运河之滨”的运河明珠品牌!大运河一眼千年、贯通南北,孕育着灿烂的运河文化,滋养出“大运河水浮桥悬,重邱城郭富人烟”的德州运河风情。明清时期,德州因漕运而兴,成为全国最繁华的33个商业城市之一,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德州以原真古貌成为重要的运河文化节点城市。然而,无论如今的德州如何钟情于运河之滨的头衔,但因为这座齐河县城,以及齐河黑陶烧制技艺、黄河鲤鱼制作技艺、锯琴等文化遗产,和那被一条大河养育的世代儿女,注定了这片土地的DNA中永远镌刻黄河因子。

在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坤河国际酒店,古典韵味与现代风华交相辉映,中庭大堂的飞龙藻井高72米,直径32米,八方六层,用118万张24K金箔装饰,“雍容华贵”的真实蕴涵,第一次震撼般直触!办完入住手续,进入房间,德州、齐河文旅宣传页一摞摞整齐地摆放着,一本学者梁衡著作的《天边物语》高耸其中。起初,并不太清楚为何房间放置这么一本学者的游记随笔,不一会儿,当打开这本书的那一刻,页码落到了被书签剥开的第171页,题目为《豆腐窝水闸》,是作者在齐河县的记叙。作者诗曰:“堤外黄河悄悄流,堤内草木自竟秀。岁月静好五十年,铁闸无声锁春秋”。跟随作者墨泽,回到了豆腐窝水闸的往昔岁月——

黄河自青海发源,至内蒙古的托克县河口镇为上游,再至河南省荥阳市桃花峪为中游,直到入海口为下游。黄河上游占全流域面积45.7%,却形成92%的泥沙,经过湍急的晋陕峡谷,一股脑地全部压向了只占流域面积3%的豫、鲁下游之地,直接抬高了下游的河床。黄河总是在筑地、决堤、改道中循环,人与水做着漫长的拉锯战。直到1972年,在黄河下游河堤最险的地段之一——号称“黄河咽喉”的齐河县豆腐窝,这里一向有“开了豆腐窝,华北剩不多”的说法。齐河20万众,用8个月的时间修建了一座八层楼高的七孔大闸。闸外空出的一百多平方公里,正是黄河的新居,付出了6个乡镇、近5万人搬走的代价。作者写道:“黄河为这份诚心所感动,50年间竟没有一次来敲门”“闸前黄河滚滚去,闸后草木悄悄绿”。辗转到新世纪后的2008年,随着黄河综合治理渐有成效,下游危险解除,黄河北展区全面解禁,豆腐窝大闸遂成为文物,黄河河工、治黄技艺也随着活态传承成为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刹那间,突然明了,为何房间里会在系列宣传页上面放置这本书?这座恢弘壮观的坤和国际酒店、“快乐不打烊”的欧乐堡幻世界、“坠入深蓝,孤独又浪漫”的海洋极乐世界、以及被“有些小生命为治愈你而来”的动物王国,不正是建立在豆腐窝大闸外、备用五十年之久的这片土地上吗!防洪“豆腐窝”成为旅游“金银窝”,历史之厚重、人性之温情,随处可见、又无影无踪。

“用各种借口留住历史,是今人对后人的承诺”,是对豆腐窝大闸而言,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在赶赴齐河之际,被领导要求写一篇关于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的约稿,尤其要突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凝视这片土地,娓娓写道: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背景下,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快速消失,非遗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生存场域、文化空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庙会、社火等民俗活动空间萎缩,黄河号子、黄河夯号等非遗项目失去传统生存土壤,许多非遗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应用场景不多,市场需求减少、社会受众缩小,年轻人学习积极性不高,传承人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非遗保护困难加剧,存续发展面临挑战……

通稿写完已是凌晨(近期写材料、复盘经历,常常越是凌晨越清醒,属实怪异),随手捡起宣传页品读,再一次遇见“黄河下的齐河”——

大河涛涛,奔涌不息

沿河两岸,风光无限

这里有沧海桑田的神奇远阔

有长河落日的孤寂静美

也有黄龙入海的雄浑壮观

我梦到了黄河

梦中的黄河是美丽的、壮阔的

风趣的、豪放的

河滩里生长着望不到边的河柳

和没过头顶的野草

夕阳落下时

美丽的余光洒落在河面上

波光粼粼的十分美丽

像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夕阳图

【二】

“朝朝暮暮烟火气,杯盏温柔漫人间,炊烟里品人生,美食中再相逢”。许是第一次沉浸式参与全省美食类宣传展示活动,后劲持续性较长,不仅为本次活动书写一篇名为《非遗美食的背后》的随笔,还获得机会亲临现场体验感受。四方食事,人间至味,连身心也不免活跃起来。

活动手册诗意般有云:“非遗美食,是镌刻在味蕾上的文化基因,是流淌在烟火中的历史记忆,其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的纽带。这些凝聚着匠心的非遗美食,承载着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讲述着‘民以食为天’的永恒故事。保护非遗美食,就是守护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弘扬非遗美食,就是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在民间”。携带着这份诗情画意,我穿梭在盘丝饼、黄家烤肉、王哥庄大馒头、流亭猪蹄、胶东花饽饽、山东煎饼等非遗美食之间,流连在一声声鲅鱼水饺的“鲅嫂”推介号子、一碗碗黄河古道鲜鱼汤以及一张张刚刚出炉、薄如蝉翼的周村烧饼中。鸣锣开市的仪式之后,参加活动的嘉宾、筹备活动的工作者秒变统一的食客,熙熙攘攘间,不长的走廊蒸腾起市井长巷的模样,聚拢的是美味佳肴,摊开的是五味杂陈的人世间。锅碗瓢盆里,是岁月里的热辣滚烫。

在齐河,舌尖上珍味,确实不负人间烟火气!

冥冥之中,此次齐河之行注定了黄河色彩!除了品尝黄河边的美食外,也观看了第二届黄河流域九省区杂技(魔术)精品展演、大型舞台剧《大河上下》。在黄河流域九省区杂技(魔术)精品展演现场,极高难度的肢体动作,挑战着身体和精神的极限,偶尔接不住的空竹、颤抖不止的双腿,无不是在极限边缘上徘徊!对杂技(魔术)而言,每一次失误,都值得尊重;每一次成功,都值得更加热烈的掌声。在华林大剧院,舞台剧《大河上下》精彩上演。从大禹治水到晏婴稳齐再至泰山封禅,从礼出东方到以礼治国再至礼敬山河,光影感、科技感、真实感同频共振,舞台上的水、动物竟然全是真品!不愧为大制作、大手笔!难怪宣传册页上记道,“黄河纵横一万里流经齐鲁大地,穿越晨曦与旭日相遇。一代代人老去,黄河永远年轻,它的故事永远令人热泪盈眶”。人在,艺术便在,黄河的雄浑壮阔与千年风华也就在。不过,在漫长的历史叙事中,倘若能够以一条明晰的逻辑主线贯穿起每一个宏大历史事件,这部《大河上下》就更加完美了!

晚,不远处正在上演烟花秀,绽放时那么绚烂夺目,多么地让人难以侧目。花火炸裂的一刻,像极了小时候,爬上屋顶看大年三十的烟花。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烟火!

【三】

挥手致别齐河,也是在告别这一周美妙的时光。返程路上,途径定慧寺,“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团结万人缘”,竟生出一种事随世转的触觉!佛偈曰:“凡有所相,皆为虚妄”,纵然“三世如转轮,浮生若流水”,但用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仍旧是与生活和解的不二法门。

书云:“山水无言,向往不止。千万里江山走遍,风景这边独好。我知我喜乐,纵情跋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brtmkqf.html

在黄河故道、大德之州,见“上风上水上齐河”的评论 (共 2 条)

  • 逐梦星空
  • 漫舞洛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