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论语》·连载85
张说《论语》·连载85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注释——游:离家出游。方:方向,方位。)
(白话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远离家乡,若定要远离家乡,也必须有确定的方向(地理位置和目的)。”
(张说)许多解说都认为这句话已经过时,那是因为他们拘泥于这节话的字面意义了。现在哪有儿女不去外地、整天守在父母身边的道理?难道不能远游?
读古代文字,切忌望文解意。必须根据当时的条件来看话语的中心意思。古代甭说出国,跨省游也需要几个月,“远游”所需时间恐怕要以年计了。长年不看顾自己的父母,当然属于不孝。这里的“远游”,不要理解为去远方,而要理解为长期不看顾父母。古代的“远游”,必然与“尽孝”产生矛盾,因为远游意味着长期不看顾父母。尽管如此,孔子并不绝对排斥“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如果事业或学业的需要而远游,虽然与尽孝有矛盾,但孔子还是站在“远游”一边:毕竟年轻人的正经事first。孔夫子多么的通情达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么来理解,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它的本意是:儿女照顾、看望父母,这是责任,有机会也不去看顾,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事业或学业迫使你长期无法看顾父母,那不是错,因为事业和学业更为重要!
孔子的仁道是开放性的,人性化的,注重实际的。仔细阅读《论语》,你看见的是一个道德纯良、知识丰富、善解人意、注重实际、充满人情、乐观和善的智者,并不是后世儒家给出的挥舞“礼教”大棒、不顺眼就揍一棍的道德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