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厢馀香千百年——浅谈作家笔下的崔莺莺形象

2017-06-04 08:30 作者:Tutu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到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一位从唐到元、横跨五百年历史的女性——崔莺莺了 。她是元稹的恋人,是《会真记》里的弃妇,是《西厢记》里的追少女。由名人轶事而变为文学上的一个丰满经典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崔莺莺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模型。在她逐渐具体的个性特点中,寄托了不同时代作家对意中人的理想期待。

据说,崔莺莺的原型是元稹的表妹,家庭富裕但是并不高贵。元稹与她相恋相许却最终抛弃她,娶了出身高贵的韦丛。或许是对于斯人的愧疚,又或许是对一段风流韵事的炫耀,他写了《会真记》来纪念这一段感情。元代王实甫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故事情节,创作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西厢记》。

这三位崔小姐,我想,共同之处都是花容月貌,才华横溢。虽然不知道原型崔氏到底什么样子,但张爱玲曾说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大概她就是元稹心里的玫瑰吧。中国传统文化上对美女的要求大抵是这样,是“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是“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一个含羞带俏、弱柳扶风的美娇娘。莺莺,那位佳人不就是体态玲珑、声音婉转的莺莺么?除了这如花的容貌还不够,她还要才华横溢,才足够动人。女红针织这些俗了,崔莺莺还会吟诗作对。“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浅浅的小诗,浓浓的情意。分不清是朦胧的环境还是朦胧的情思,是少女大胆的表露又是惊鸿般的一瞥。这足以让任何一个男子心旌神摇。

然而,这三位崔莺莺又是截然不同的。那位和元稹露水情缘的表妹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会真记》里的崔莺莺被张生始乱终弃,还被扣上了“祸水”的恶名。或许那个时代,男女之间就是这般不平等。如果不是这悲惨的结局,我们本以为相识相知的两人能终成眷属,毕竟他们彼此浓情蜜意,孰知仅仅是远游赴考便等闲变却故人心。于此时的张生看来,与崔莺莺不过是旅途中的一次邂逅;于崔莺莺,张生却是心中解不开的那个劫。可是她一介女流,又能如何?已为人妇,亦是拿捏好分寸,对于当初负心人的求见学会拒绝,是她不忍旧事重提?不堪流言蜚语?不能奋不顾身?还是心如死灰,融入滚滚红尘?有道是相见不如不见。禁不住又想起宝黛偷看禁书,为何是《会真记》而不是《西厢记》?恐怕二人的结局亦是如书里一般破碎零落,让人伤怀的。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终于是获得夫妻白头,团团圆圆的结局。她大胆,她机智,她敢于冲破封建势力追求自己幸福,她蔑视功名富贵,愿得一人白首。可以说,这里的崔莺莺寄托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婚姻的一切理想。她与前两个崔莺莺不同在于,这个娇弱的“乖乖女”向着最高权威的封建束缚发起了挑战。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要求爱情,追逐幸福,轻视科举,这无疑在当时是惊人的呼喊。可以说,王实甫塑造的这位美人,少了些无病呻吟与庸庸碌碌,多了人性的光辉。她的叛逆带着可爱与可敬。

最后,从现代的角度来审视《西厢记》,它还是有缺点的。假如崔莺莺不是相国家的小姐,假如张生没有考中。其实只要崔氏表妹家有些权势,元稹的夫人就是她无疑,那张生也必然不会说小姐是“祸水”。或许,在古人看来,面面俱到的大团圆才是皆大欢喜的,何况作品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然而我们大部分人恐怕都会是芸芸众生里毫不起眼的那一个,也请相信,我们终究会等到“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那一刻。和崔莺莺相比,普通人不必自愧于并非公侯之后、权势之裔,亦不必将希望寄托于对方的垂怜施舍,而是要自由勇敢,不卑不亢,相信亘古不变的爱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0071/

西厢馀香千百年——浅谈作家笔下的崔莺莺形象的评论 (共 5 条)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 东湖聚李胤德
  • 雪中傲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