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伊朗革命的前世今生》第4章·3(本书即将在亚马逊上架)

2016-09-20 08:06 作者:汪德均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美】珍妮特·塔瓦科利 著 李睿智 刘彬 译

中东:国家、种族和宗教

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于1945年3月22日,总部设在埃及开罗,有22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巴林、科摩罗群岛、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叙利亚、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也门。而伊朗[1]、印尼、南美、北美、中国及其他非阿拉伯穆斯林国家显然不在此列。

该联盟的主要目标是,在政治、经济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由于伊斯兰教和这些国家的政治密不可分,它也就自动成为该联盟统一目标的一部分。阿拉伯人大多数为逊尼派穆斯林。

阿拉伯国家占地525万平方英里,是美国国土面积的1.45倍。它西至北非太平洋沿岸,东至阿拉伯海,北至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地区。在阿拉伯国家居民中,只有约60%的人讲阿拉伯语。

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的成员,并且约有90%的人口为什叶派穆斯林,大部分伊朗人是雅利安人,大多数伊朗人也不会说阿拉伯语。尽管伊朗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但与阿拉伯语并非同一种语言,正如法语和英语的关系一样。伊朗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东地区因为多种语言、方言、独特的文化、民族和宗教派系相互重叠、相互碰撞,所以变得千疮百孔。

中东地区的民族包括阿拉伯人、雅利安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尤里斯人、俾路支人、亚述人、旁遮普人、普什图人、亚非人等。

穆斯林教派则有逊尼派、瓦哈比派、什叶派、沙拉菲派、苏菲派、伊斯玛仪派、阿赫迈底亚派、阿拉维派和七伊玛目派。同时,中东地区也存在基督教、犹太教和古宗教等。

它们都以集群划分,被地理界限所分隔,而这些界限常常是由不熟悉该地区的欧洲人随意绘制的。这不仅会让外国人感到迷惑,就是那些出生在中东地区的人也弄不明白。

逊尼派与什叶派:阿拉伯人和雅利安人

穆斯林的两个主要教派是逊尼派和什叶派,但2009年的皮尤研究报告显示,穆斯林中,什叶派只占约10-15%,逊尼派则占剩余人口的大部分。

由于穆罕默德死后未留男性继承人在世,穆斯林们就继承问题争吵不休,这一争端催生出两大主要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其结果便是一场血腥风。

圣战(音译为“吉哈德”)原指人的内心为抵御邪恶侵袭做出的抗争。然而,由于伊斯兰无休止的暴力行径,圣战在西方已经成为“讨伐异教徒的战争”的同义语。

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逊尼派承认艾布·伯克尔为第一位哈里发和穆罕默德的继任者,他的女儿便是六岁就“嫁给”穆罕默德的阿伊莎;什叶派则承认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为穆罕默德的继任者,并称其为“第一位伊玛目”。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他迎娶了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这对夫妻育有两子,即哈桑和侯赛因[2]。

公元661年,阿里在一座清真寺中祈祷时被暗杀。阿里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成为什叶派穆斯林心目中的接班人,但逊尼派已经承认了另一位哈里发——穆阿维叶。

阿里的长子哈桑是什叶派的第二位伊玛目,他从穆阿维叶手中拿到一大笔“退休金”——一笔报酬,并搬往麦地那。什叶派认为穆阿维叶毒杀了哈桑,如此一来,穆阿维叶的儿子耶齐德将成为毫无争议的继任者。

穆阿维叶死后,阿里的小儿子侯赛因(他是什叶派的第三位伊玛目)拒绝宣誓效忠耶齐德,并竭力反抗。耶齐德遂派出刺客部队,将侯赛因和他的七十一位追随者围困在卡尔巴拉沙漠,切断了他们的水源补给。公元680年,斋月的第十天,耶齐德的手下屠杀了大部分的人,只留下侯赛因的几位同伴。

据什叶派所说,尽管侯赛因是穆罕默德之孙,这些士兵仍亵渎了侯赛因的尸体,然后扒光了侯赛因的妹妹栽娜卜(她也是穆罕默德的外孙女)的衣服,并押着她一路游街回到大马士革。

最初的十二位伊玛目都不擅长军事与谋略,都遭到了暗杀。什叶派将之美化为殉教或沙哈达特[3],并在阿舒拉节上悼念这些事件。阿舒拉节是什叶派最大的宗教节日。什叶派穆斯林将伊玛目尊为领袖和内在闪耀着神圣之光的圣人——这就是霍梅尼之所以垂涎这一称号、也是今日的什叶派领袖竞相争夺伊玛目称号的原因。

伊朗的许多什叶派男性(包括我的前夫)的名字,都冠以前缀赛义德以示其血统尊贵,以此表明他们是穆罕默德的阿拉伯裔孙辈哈桑和侯赛因的父系后裔;虽然他们并非穆罕默德的父系后裔,但还是通过他的女儿法蒂玛穆继承了穆罕默德的血统。然而与此同时,大多数伊朗人强烈否认自己的阿拉伯血统。他们开玩笑说,80%的伊朗人流着阿拉伯的血,但只有2%会承认这一点。唯有基因检测才能说明他们只是在摆宗族架子,还是真的是在否认自己的部分阿拉伯血统。

逊尼派和什叶派就继承人问题争吵不休,而在什叶派穆斯林内部也存在异议。以伊拉克和伊朗为例,伊拉克的3,200万人口中有60-65%是什叶派,其余大多数是逊尼派。不同于伊朗,伊拉克的大多数什叶派教徒是阿拉伯人,讲阿拉伯语。1989年,霍梅尼去世后,伊朗的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宣布承袭伊玛目的称号。与此同时,在伊拉克,73岁的伊朗裔什叶派信徒阿亚图拉·阿里·西斯塔尼也宣布自己成为最高领袖。《华尔街日报》援引了一位伊拉克教士的话:“阿亚图拉·西斯塔尼的话就是圣旨,他凌驾于总统之上,其言词凌驾于法律之上。”

换句话说,伊拉克什叶派和伊朗什叶派承认不同的宗教领袖,讲不同的语言,且认为彼此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即使是在什叶派内部,冲突也是存在的。

伊朗:宗教迫害、谋杀和盗窃

巴列维国王在位时,巴哈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拜火教徒和犹太教徒这些少数群体,能够自由信仰和发展自己的宗教。然而,不满的迹象依然存在。

一位讲英语的毛拉曾让我用一句话总结《圣经》。这就像是要求《天方谭》中的新娘山鲁佐德讲一个故事,只有开头而无法结尾。幸运的是,我可以用一句一直喜欢的话来回答:“《圣经》就是令你知晓‘上帝你’的福音。”

出于某些原因,我的回答激怒了他。他瞪着我,仿佛在说:“异教徒,真主不爱你!”当我问他要如何用一句话总结《古兰经》时,他怀着自己意淫出的伊斯兰教的优越感开始抨击(其他宗教)。

我的丈夫(前夫)和他的所有家人都是世俗穆斯林。他们从不祈祷。我的丈夫没有自己的礼拜毯,也没有一本《古兰经》。我则是不做礼拜的天主教徒。在于虔诚的穆斯林看来,他们是叛徒,而我是异教徒。我们从未讨论过宗教哲学;而当霍梅尼的支持者开始鼓吹他的回归时,我们谈论过这一宗教初现端倪的不宽容性。

我目睹了所谓的温和穆斯林,是如何被动地将整个国家拱手让于原教旨主义者——仿佛他们因为自己是坏穆斯林而怀有负罪感。这些原教旨主义者拥有的地位似乎鼓舞了许多被动的穆斯林信徒,令他们重新回归原教旨主义。抵抗原教旨主义者成为少数,并在不断减少。

我家几英里开外,有一些亚美尼亚基督教徒在此地经营商店,他们的伊朗血统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即便如此,他们的商店仍然遭遇了纳粹“水晶之夜”事件[4]般的打砸抢。穆斯林暴徒砸碎了橱窗,劫掠了商店,并警告这些亚美尼亚人离开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不再容得下基督教徒。

巴列维国王逃离伊朗后,我和丈夫参加了一个聚会;聚会中,一对夫妻宣布他们要搬到加拿大。他们之所以要逃走,是因为妻子的祖父是犹太人。我丈夫也认为出逃是个好主意。

大多数犹太人都不会认为这位妻子是犹太人,因为她的祖母或者母亲都不是犹太人,但伊朗的迫害是残酷而难以预料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冒险呢?他们早早地离开了,真幸运!

霍梅尼返伊后倒行逆施,强迫非穆斯林宗教领袖发表声明,表示他们在伊朗仍有自由信仰宗教的权利;但不久官方就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对他们进行大规模迫害甚至是谋杀。

哈比比·艾尔甘尼安是伊朗蓬勃发展的犹太人社区领袖,他的工厂为伊朗提供了就业机会。艾尔甘尼安的勤奋让他成为伊朗最富有的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我前夫的父亲从事外国设备的进口业务,有时艾尔甘尼安会造访店铺,对商品进行比较。我曾和他在帝国俱乐部有过一次简短的会面,得知他是位很和蔼的人。

1979年5月,艾尔甘尼安被冠上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包括从事犹太复国主义间谍工作。经过一场由电视转播的简短而残酷的审判以后,他被立即执行死刑。毛拉们以伊斯兰革命的名义没收了他的财产,这意味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将登上新的台阶。

我还记得哈比比·艾尔甘尼安的音容笑貌。他的逝去令伊朗损失了一位杰出的贡献者,也极大地打击了犹太社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黑暗之中闪耀的那一点光芒已被扑灭。

犹太人艾伯特·丹尼波尔也因被指控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而在哈马丹被处死。霍梅尼曾告诉丹尼波尔,他不会被处死,但另一位阿亚图拉[5]连夜进行了一场简短迅速的审判。丹尼波尔否认了所有指控,仍旧惨遭谋害。其他几十名犹太人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逃离伊朗;留下来的犹太人中,许多人的经营执照被吊销,财产被没收充公。

一次滑事故之后,我拜访了一位曾在德国受训的骨科专家,并在他那里接受物理治疗。有一天,我再次登门治疗,但是他并不在家。以前接待患者的护士说,他家里似乎没人,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接着她泪流满面,解释说医生是位巴哈伊教徒,而巴哈伊教是被霍梅尼的追随者认定为伊斯兰教异端的一个教派的支派。但愿他已经逃离了这个国家!

伊斯兰革命系统性地迫害巴哈伊教徒,认定他们为异端分子。原教旨主义者在伊朗全境破坏巴哈伊教美丽的寺庙,焚烧其家园。

2014年5月,《巴哈伊世界新闻报》报道称,伊朗革命卫队亵渎了巴哈伊教的墓地,包括十位在三十年前因在主日学校教学而被私刑处死的巴哈伊教女性的墓地。

琐罗亚斯德教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巴列维国王允许这一教派存在。该教的主神是阿胡拉·玛兹达,代表光明与智慧。但霍梅尼将其视为异端宗教。

逊尼派穆斯林在伊朗是少数派,有传言说一些逊尼派的宗教领袖遭到围捕和处决。迫害仍在继续。2014年6月12日,人权观察组织[6]报道了关于33名逊尼派穆斯林因“与神为敌”而被判处死刑一事的争议。

1988年,霍梅尼签发了死亡教令,号召发动全球恐怖主义行动,暗杀萨尔曼·拉什迪和他的出版商。拉什迪之所以“犯下”所谓的罪行,是因为他正在创作一部名为《撒旦诗篇》的小说,他在书中嘲讽了伊斯兰教的某些方面。霍梅尼为此煽动了一系列死亡威胁、爆炸袭击以及人身伤害事件。

伊朗方面称,针对拉什迪的死亡教令至今仍有效力,而且由于霍梅尼已死,它已无法撤销。2007年,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为萨尔曼·拉什迪封爵一周后,伊朗发表声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就此事的立场依旧遵循霍梅尼伊玛目先前的指示,未曾改变。”换句话说,该教令仍然受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及其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支持。

至于我们剩下的这些人,根据2007年《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伊朗伊玛目、礼萨圣陵领袖阿亚图拉·瓦埃兹-塔巴西号召(对异教徒发动)“永远的圣战”。

[1]伊朗信仰穆斯林,但不属于阿拉伯穆斯林国家,故并未加入该组织。

[2]侯赛因一名可写作Husayn,也常写作Hussein。

[3]词义为烈士,此处为音译。

[4]水晶之夜,也被称为“碎玻璃之夜”,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纳粹党员与党卫队袭击德国全境的犹太人的事件。这被认为是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5]阿亚图拉,波斯语音译,意为安拉的显迹或安拉的迹象。伊斯兰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高级教职人员的职衔和荣誉称号。

[6]人权观察组织是一个非政府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以调查、促进人权问题为宗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6023/

《伊朗革命的前世今生》第4章·3(本书即将在亚马逊上架)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