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茭渔火

2016-08-11 23:28 作者:黄松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汽车蜿蜒盘旋在黄岐半岛的山峦上,眼皮底下随处可以欣赏到别具闽东风情的画面。山海相依,千帆罗列,楼台庭宇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大小弧形的海岸线上,一切显得那么自然闲恬,让人一入画便有一种想归隐其中的冲动。

这里原本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偏远渔村,自从电影《失孤》在此处取景开拍后,黄岐半岛便借香港影视天王刘德华的人气声名鹊起,各色游人吃货寻踪而来,小小渔村时不时热闹沸腾起来。

黄岐半岛的最头端是北茭村,汽车到了该村便再也无路可走了,因此,北茭也有“天崖海角”的别称,这里是大陆距台湾马祖列岛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仅有五海里。虽说是天崖海角,北茭却有建村九百余年的历史,常住村民一千余户,约六、七千人,村民除了吴、林二族大姓外,还有李姓一小族,李文福便是这李姓族人之一。中年不惑的李文福没念过几年书,性格也颇为内敛,其家中兄弟三人均秉承祖业出海捕鱼,且个个是海上捕鱼的能手。李文福介绍起捕鱼作业来有声有色,什么定网捕捞,什么拖网捕捞,讲得让人身临其境。李文福最为幸运的是娶了善于经营投资的本村吴姓女子为内当家,其家境日益富足,不仅北茭村里盖起了五、六层小洋楼,在福州城内也有房产和生意,其妻相夫教子、打理生意里里外外一把手,日子过得幸福安逸。

据说李文福一族的李姓先祖李闻举是明朝建文皇帝的近臣,六百年前南京金川门之变,追随建文帝流亡的二十二忠臣里就有李闻举。建文帝为躲避朱棣追杀,沿海南下逃到罗源湾附近,这时郑和早已带兵先期守候闽江口海域,只等建文帝船只自投罗网。建文帝得知消息后只好改变逃亡路线从北茭登岸,由李闻举带领家丁化装成渔民驻守北茭,郑洽等人护卫建文帝沿黄岐半岛逃到宁德上金贝。后来郑和部队搜寻到北茭,化装成渔民的李闻举家丁从反方向指引郑和部队向外海追击,才有了郑和南下西洋之举。

有关建文帝的全部文献记录早已被后来的统治者销毁成灰,谁都无从考证建文帝逃亡何处,当然也就无从证实北茭李姓先祖李闻举就是当年二十二忠臣之一的李闻举,只有野史文人在不停传唱那段若隐若现的悲情故事,北茭李姓先祖李闻举也只是这曲折故事里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但北茭李姓族人英雄事迹还真有一段文字记录可以查寻,据连江地方志记载,1941年,日寇占领福州及周边县城后,有一队日本士兵乘艇登陆北茭,黄岐半岛上大多数村民早已闻风逃离,仅剩百余壮士在北茭村民李淮仁的带领下与日军周旋游击,最后迫使日军弃岛而去。

不论先祖李闻举还是抗日英雄李淮仁,都已成为浩瀚历史中的沧海一粟,村民的生活还需日复一日地过下去。过去,由于经济不发达和交通闭塞,北茭村民靠天然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勤劳勇敢的传统渔民个性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附近罗源、长乐等地女子争相嫁到这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日益便利,村里除了传统的捕鱼业,还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海产养殖和渔业加工,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和劳工的涌入,用李文福的话来说,现在当地方言土话已经不够用了,村民们为了交流,不得不学习说普通话甚至四川、湖南等地语言了。仅一席话,其实已透露了以李文福为代表的当地传统渔民的隐忧,随着村里渔业经济产业化发展,传统捕鱼业已日益失去了优势,迟早一天会走向衰亡。村里年轻人宁愿进城打工,也不想继承祖辈们浪里打鱼的生活。李文福打算再折腾几年上了五十岁便金盘洗手了,最令他忧虑的是即将高中毕业的儿子李小满,这孩子从小不能吃苦干活,也不是读书那块料子,将来如何在村里立足立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的渔人码头凉爽得近乎寒冷,渔民们习惯了早睡早起,才到一更天,李文福一家便准备熄灯入睡了。村里各家的灯光也一窗接一窗地相继灭了,整个渔村仅剩码头船只上的朵朵渔火在随着海水拍打岸边的节奏忽明忽暗,仿佛一颗颗陷入忧思的心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7909/

北茭渔火的评论 (共 8 条)

  • 心静如水
  • 绝响
  • 艾葭儿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雪灵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