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俚语

2016-06-14 13:11 作者:老茂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孩子慢慢长大了,就有媒人上门,要把她介绍给某某地方某家的某某伢子。某某地方听起来不那么熟悉,某家某伢子更是陌生。女孩子及她的父母听了媒人的介绍,沉吟一会,先答应了媒人,然后说,要找个时间,先看一下。于是在约定的日子里,媒人带着女孩的家长,或者女孩子也跟着,来到男孩所在的村子,亲眼看看这里的环境是否偏僻,看看这里的田园是否肥沃宽广,再到男方家坐坐,看看这户人家家境是否宽裕,主人是否敦良大方。当然,更要仔细观察男孩的一举一动,看看他是否聪明伶俐,手脚勤快,是不是一位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如果觉得各方面都门当户对,男孩女孩姻缘可续,就留下来吃顿饭,慢慢商量以后的程序了。如果觉得不满意,就找个借口,饭也不吃,溜之乎也。

这样的行为,在我们老家那个地方,叫做“看当(读第四声)”。

如果翻译成普通话,“看当”庶几可以用“看地方”来形容。但是,在我老家的方言体系中,“看地方”却另有所指:家里要建房子,要请地仙来,对地基四维与朝向进行确定,叫“看地方”;村子里老了人,要确定墓穴的位置朝向,也叫“看地方”。“看当”是“看当”,“看地方”是“看地方”,两者的含义是非常明确不可混淆的。

在我看来,“看当”所包含的意蕴是不可翻译的,既不能在普通话里找到对等的词,更不能翻译成外语。如果要翻译,就得有文章开头那么多的解释。

离开老家在外奔波已经几十年了,也就很久没有听到“看当”这个词了。前些日子回老家,碰上有人给堂妹的女儿做媒,听到妹妹妹夫告诉我要去给女儿“看当”。愣了一下之后,竟然哈哈笑起来。“看当”,“看当”,多么生动有趣而又蕴含丰富的一个俚语词!

当年在故乡,从小接受方言的熏陶,里面有多少生动有趣的俚语呀。比方说,对别人的叫嚷不耐烦,就会生气地对对方说“你哑腮呀”;比方说作田当农民,粗俗点叫“挑大粪”,文雅点叫“种阳”;读书读不好,叫“读狗脚迹”;字写得丑,叫“鸡扒烂一样”;再比方说青年男女谈恋,我们那叫“吊膀子”、“扯脉眼”;比如说打牌赌博设局,叫“捉四爷”。几乎每一句普通话,我们那方言里都有另一种说法。不仅我老家的方言自有一套俚语体系,其他地方的方言,也自有一套区别于其他方言的俚语体系。大学毕业后,我先去了新化、冷水江,后来又到了娄底。在新化方言体系中,谈恋爱叫“钓蛤蟆”,盖谈恋爱都是男方在追求女方。如果和别人一起做一件事,没做好,没得到报酬,白干了,叫“陪着黄牯晒日头”。有人用新化俚语编了一段顺口溜:“格子眼高楼咯葫芦牯哉,班到阳泥坑里匹克派汰死哩。”译成普通话,就是“窗台上一个玻璃瓶,跌到了屋前的沟里,弄得非常脏。”听起来犹如听天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方言俚语是那样充满了趣味,那么生动活泼。以至每次回老家,听到那些或年长或年轻的乡亲,一个个眉飞色舞地用方言交谈,竟也不自觉地丢掉已经操了几十的普通话,重捡起当年呀呀学语就开始掌握的母语,和他们一起交谈。当我用当年的母语交谈的时候,我也和他们一样,眉飞色舞,生动形象,比起用普通话交谈,要自如得多,也让自己整个人的形象,去掉了古板正经,变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人。当然,其他方言区的人聚到一起,用自己的方言交流,也一样充满生趣,比如我熟悉的新化方言,瞧他们在一起交流的亲热劲,不熟悉的以为他们在吵架,可是他们欢快的笑声,可以把屋子哄抬了去。前一阵子,本地微信朋友圈中有一条《,井到个落》的微信被大家疯转,这条微信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邵阳俚语的,一个版本是新化俚语的。每一个熟知这两种方言的人看了,都会被这条微信逗得会心大笑。那是多么熟悉的家乡话呀!又是多么有趣的家乡话呀!

每个人从小接受熏陶的母语,是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我们现在接受普通话的训练,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不同方言区的交往中,我们当然应该操普通话。然而,普通话,那真是“普通话”哟,在正式、庄重的场合使用,肯定庄重,可是在同一个方言区内,人家说方言,你讲普通话,那会显得多么古板,和其他人的距离,又拉得有多远!,很多人觉得,北京人讲普通话,讲得多么幽默风趣。可是别忘记了,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北京话里的俚语词,一点也不比其他方言的少。前几年去北京,搭出租车。一上车,司机知道我们是湖南人后,马上说了一句“哦,国舅爷。”当他一口京片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显示的那种轻松与幽默,叫我们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方言俚语,这自小伴随着我们长大的母语,是留在我们心中的文化记忆。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习惯,都隐含在这方言俚语之中,润物无声,滋养着我们,我们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与自己的内心非常贴近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当我们长大成人后,为生计计,四处奔波,时间长了,对家乡的方言俚语,仿佛慢慢淡忘了。然而,家乡文化的浸润,只是暂时被我们安置在内心的一角。在紧急时刻,当我们内心的情感需要迸发的时候,我们口里喊出来的,依然是故乡的方言俚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言俚语,就是我们独特的文化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国学,当年就是通过这些甚至有些粗痞的语言,传播到千家万户的。那些在书本上很斯文、很雅致的语言,仅仅在学堂里。只有在将它们化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语言后,才会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5677/

俚语的评论 (共 11 条)

  • 江南风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心灵深处
  • 心静如水
  • 潇潇
  • 沧海一笑
  • 笑^^笑
  • 大嘴乌鸦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方言俚语,这自小伴随着我们长大的母语,是留在我们心中的文化记忆.......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