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批判性不是杂文的灵魂

2016-04-13 12:03 作者:语哲  | 3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关于杂文灵魂现代杂文界论者多把它定位于思想性、批判性上,更有甚者还进一步强调杂文灵魂的战斗性甚至攻击性。杂文的思想性无可非议,批判性我不敢苟同。

杂文历史悠久,但批判性不是它的传统。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荀子《劝学篇》、韩非《说难》,实际上就是杂文,少有批判性。刘勰的《文心雕龙·杂文》以两汉、魏晋的杂文名家名篇为据,最早对杂文体裁作了系统的总结论述。论及杂文的特征,刘勰主要提及的是诙谐的戏嘲,辨析事理,杂文以长于“讽谏”而有别于当时已经大行其道的以“劝诱”为主的汉赋。

我们以杂文研究者引据最多的历代著名杂文,如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名篇来看,其文意及语言表现形式也并不以批判性为要,相信彼时更没有硝烟浓烈的“战斗性”。

请注意,刘勰讲的是“讽谏”。“讽谏”虽比“劝诱”更进一层,但还达不到批评的程度,更不要说批判。“讽谏”是什么意思?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暗示、比喻的方法规劝,使其改正错误。这是杂文灵魂的历史源流。

事实也正是如此。即使鲁迅以来中国现代较有代表性的杂文作家,如周作人、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徐懋庸、唐弢、衍、巴人、邓拓、林放等人的杂文,极少有鲁迅少部分杂文那样的批判性、战斗性和攻击性,也很难得出“批判性是杂文的灵魂”这样的结论。现代杂文研究不能撇开这个时期的作家群体,而以某个人、某个人某些篇章臆断杂文的灵魂。

本次“东华杯”全国杂文“家风国风纵横谈”主题征文活动,可以看做是杂文与时俱进的实践。令人欣慰的是,从主题预设到已公开的获奖杂文篇目看,已经少有尖刻、辛辣、刻毒、充满“火药味”的“批判精神”,重拾起杂文传统的讽刺、幽默、诙谐、戏谑、调侃的“讽谏”健康文风。这也正是当代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所需要的,也是杂文生命力之所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将批判性奉为杂文的灵魂,是鲁迅以来的事,这样的结论也与鲁迅部分杂文有密切关系。在现代杂文研究论著中,几乎全部以选定的鲁迅杂文中少部分“匕首与投枪”篇章为范例,缺乏客观地、全面地对其杂文进行系统的研究,往往是政治先行、论点先行,以典型代替一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经过别人定义的“政治鲁迅”,是一个“预设”的杂文灵魂。正是这一谬误增添了杂文的时代局限性,使之在和平盛世时期不受人“待见”,让人“讨嫌”,杂文也走进了磨道里。令人更为痛心的是杂文业界同仁对此不自知、不自省,有一种走偏的觉醒,怨妇一样地指向对杂文的政治实用性;面对杂文的衰落,一方面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却依然尊奉“批判性”为杂文灵魂。

我认为,批判性、战斗性甚至攻击性充其量只是鲁迅个人杂文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杂文特点之一的之一。就这个“之一”,全面、系统看鲁迅全部杂文还值得商榷。研究者有必要全面研读《鲁迅全集》。由于鲁迅杂文的成就,更由于他的部分杂文适应了那个时代某种社会政治的需要,按需选取了他杂文中几篇特别有战斗性、攻击性的杂文,一手造就了对鲁迅犀利到“刻毒”的文风的“神化”,并将其奉为杂文“灵魂”毫不奇怪。这一观点还有时代背景作支撑,即批判性、战斗性文风适合于革命时期;而纵观人类社会,和平建设时期远远长于革命时期。

我们不可否认鲁迅是“五四”运动以后杂文的领军人物,开创了一代杂文新风,也不可否认鲁迅对当代杂文的至伟贡献;但是,把鲁迅个人文风中一个突出特质当作杂文整个文学体裁的特征,而且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鲁迅即杂文,杂文即鲁迅;杂文就是“匕首与投枪”,显然是大谬之极。

当然,也无可否认,批判性是杂文的一个重要功能,针砭时弊仍然是杂文的一个取向,但绝不是全部。换用“批评”、“讽谏”或更为恰当。纵观杂文史,古今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不过“五四”运动以后的三十年,由于多种政治背景因素,历史地促成了“怒骂”独导杂文文风的局面,杂文只突出一个“怒”字一个“骂”字。而导致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杂文的渐趋衰落,究其原因也盖出于此。

将批判性奉为杂文的灵魂,实在是杂文自缚手脚的愚昧之举,无异于自己断自己的路。杂文要与时俱进,重回传统,才能得以繁荣;也只有重回传统,杂文才可以走得更远。

(本文是作者4月11日在“河南杂文30年洛阳论坛”上的发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0864/

批判性不是杂文的灵魂的评论 (共 34 条)

  • 襄阳游子
  • 江南风
  • 成飞烟
  • 潇潇
  • 沧海一笑
  • 心静如水
  • 歪才(卢凤山)
  • 日月
  • 雨袂独舞
  • 从余东风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hi~ V友taomao17 邀你加入某宝内部找券群,关注公号:taomaozhaoquan 可自助查优惠券~有钱不任性,买啥直接搜,找到就能省!
  •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那片彩虹
    那片彩虹 推荐阅读并说 请注意,刘勰讲的是“讽谏”。“讽谏”虽比“劝诱”更进一层,但还达不到批评的程度,更不要说批判。“讽谏”是什么意思?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暗示、比喻的方法规劝,使其改正错误。这是杂文灵魂的历史源流。
  • 大三畢業

    大三畢業将批判性奉为杂文的灵魂,实在是杂文自缚手脚的愚昧之举,无异于自己断自己的路。杂文要与时俱进,重回传统,才能得以繁荣;也只有重回传统,杂文才可以走得更远。

    赞(0)回复
  • 旭姗

    旭姗若将批判性奉为杂文的灵魂,实在是杂文自缚手脚的愚昧之举,无异于自己断自己的路。杂文要与时俱进,重回传统,才能得以繁荣;也只有重回传统,杂文才可以走得更远。 受益,推荐学习,问候作者!

    赞(1)回复
  • 兰之静

    兰之静拜读老师的文章,又学习了一个知识点。老师的评论条理清晰,见解独道。类似的引导性的实文值得我们深思与警醒,学习!

    赞(0)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漫舞洛城:感谢你的欣赏、推荐!问好!

    赞(0)回复
  • 战鹰

    战鹰杂文不拘泥于形式,但是要有独特思想。赞同语哲论点,喜欢看杂文!

    赞(1)回复
  • 岛静

    岛静我在想,杂文是杂而不乱,有条理,针砭时弊,揭露丑恶,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思考,发表的带有个人主观性的看法,未必全对也未必全错,兴许部分对部分错,求同存异,要把握一个时代的脉搏,可能杂文价值最高!

    赞(0)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大三畢業:谢谢你能赏读、推荐!欢迎交流。祝好!

    赞(0)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旭姗:感谢你的赏读、推荐,问好!

    赞(0)回复
  • 杨国鹏

    杨国鹏批判性、战斗性甚至攻击性充其量只是鲁迅个人杂文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杂文特点之一的之一。就这个“之一”,全面、系统看鲁迅全部杂文还值得商榷。的确如此,有见解!

    赞(1)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火淼:您这么认真对待拙作让我感动。谢谢您的点评、推荐!致敬!

    赞(0)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兰之静:感谢赏读,欢迎与文友交流!祝好!

    赞(0)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战鹰:感谢文友点评、支持!顺致撰安!

    赞(0)回复
  • 语哲

    语哲建议阅读此文的文友去看看话剧《大先生》,和该剧编剧李静写的该剧创作谈,有助于“全面”了解鲁迅。你会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赞(0)回复
  • 建梁洲

    建梁洲喜欢读杂文,少有评论。自己觉得,杂文一定要旗帜鲜明,是非要明辨,艺术性要增强,形式可以不拘泥,放得开,收得拢,说得清,道得明。问好。

    赞(1)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建梁洲:感谢赏读!你的评论我完全赞同。问好!

    赞(0)回复
  • 语哲

    语哲【统一回复】1、杂文界主流观点:思想性、批判性是杂文的灵魂。有的甚至把批判性强调成战斗性、攻击性。2、本文对其中批判性提出质疑。3、辨析:a,杂文历史看没有强调批判性;b,批判性不能概括为鲁迅同时代杂文的首位特征、唯一特征;c,批判性不宜概括为鲁迅杂文唯一特点。4、批判性增加了杂文的局限性,影响杂文长久健康发展。一家之言,欢迎讨论。建议先系统、全面阅读《鲁迅全集》和鲁迅同时代作家群的杂文。

    赞(0)回复
  • 听雨

    听雨一边说批判性不是杂文的灵魂与属性,一边在用杂文批判鲁迅

    赞(1)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听雨:本文没有丝毫批判、贬低鲁迅之意。请文友独立自主地看完《鲁迅全集》,自己思考;请文友较系统地了解鲁迅同时期杂文名家作品,自己思考。建议文友去看话剧《大先生》及其剧评。我们现在看到的“鲁迅”,是别人“研究成果”的鲁迅。

    赞(0)回复
  • 娥江青山妩

    娥江青山妩推荐阅读,顶。

    赞(1)回复
  • 柳絮

    柳絮回复@语哲:同意这个观点!

    赞(1)回复
  • 语哲

    语哲回复@柳絮:好像是00后吧?能同意文中观点,有思想,有深度!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